植物命名的「奧秘」為什麼會俗名的命名方法會「五花八門」!

2020-12-17 宇宙探索百科

當你在野外或公園裡看到一株陌生的花草時,心中一定最想知道:它叫什麼名字?

對於剛開始學習認識植物的人來說,最感困擾的莫過於植物的中文稱呼。因為植物的中文稱呼常隨著時代及地方的不同而不同,同一種植物往往有不同的稱呼(同物異名),

如楊桃又稱五斂子、陽桃、羊桃;甚至不同的植物可能具相同的稱呼(同名異物),如馬齒莧科的馬齒莧以及桑科的水同木(又稱大有樹)。所以要認識植物,不得不先弄清楚稱呼後,才能與人溝通。

俗名與拉丁名

可以說,為植物和動物取名字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之一,名字是人們相互之間溝通、交流各種植物信息的基礎。但是因為各民族的文化不一,對同一種植物的稱呼往往不同,交流起來往往比較困難。通常情況下,世界各國都有用自己國家的文字命名的植物名,這就是俗名。我們所熟知的菊花、玫瑰、牡丹、水杉、銀杏、桫欏、紫荊等,都是植物名稱,不過它們不是學名,而是俗名或者地方名。再比如,紅楓在美國東部至少有4種俗名。

在英格蘭,白睡蓮至少有15個俗名,如果算上德國、法國和荷蘭的叫法,它有超過240個俗名。有時,一個俗名在不同地區,又用來指稱完全不同的植物。所以俗名通常不能提供屬或種間關係的信息,它們彼此孤立。有些植物,特別是一些稀有品種,並沒有俗名。

為了便於研究和交流,迫切需要採用一種萬能的語言,用一種單一的一致認同的名字來為一種生物命名,所以國際上還通用一種用拉丁語命名的植物名,植物的拉丁名是由國際植物學會決議後定出命名法規,而後施行的。

目前,拉丁名是國際植物學界進行交流的標準用名,其他的名稱都不算數。國際上標準的植物學名採用雙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於1753年5月1日首創。即植物的學名統一由屬名和種名(又稱種加詞)組成,之後再加上一個命名人的人名,一般是命名人的姓氏,並統一用拉丁文表示。

以我們最熟悉的小麥和稻為例。小麥的拉丁名(亦稱拉丁學名),為「Triticum aestivum Linn,」,其中第一個詞為小麥屬,第二詞為夏季(夏天)的,意為在夏天收穫,第三詞為瑞典植物學家林奈的名字縮寫。稻的拉丁名為「Oryza sativaLinn,」,其中第一個詞來自希臘語,意為稻米,第二個詞意為種植的,第三個詞則與小麥相同,是林奈的縮寫。

採用雙名法的好處是,植物拉丁學名寫出來,無論哪個國家的學者見到都知道指的是哪種植物,對於該植物所屬的科、屬、種,一目了然,避免了使用俗名的混亂。

一般,拉丁學名的屬名和種加詞都是有意義的,但也有部分名詞的意義今人已無法知道。

由於我們使用較多的是植物的俗名,所以下面重點看看植物的俗名。

就有花植物來說,全球有30多萬種,每個種都有一個中文名字,許多種還遠遠不止一個名字,也有許多種共用一個名字,情況相當複雜。但是這中間有奧秘可尋。

從蒲公英說起

蒲公英的名字由何而來?筆者困惑了許多年,後來從一個民間傳說裡找到了答案。傳說古代一戶人家的姑娘得了乳瘡,疼痛難忍,封建家長不但不同情,反而認為她不貞,氣得姑娘要尋短見,跑到河邊跳河。正巧有蒲姓父女二人正在打漁,將她救了上來。得知姑娘的病情,蒲父採來一種草,搗爛讓姑娘敷在患處。敷了幾次藥後,居然治好了姑娘的病。姑娘高興極了,就把那無名草稱為蒲公英,以表示對蒲家父女的感謝。從此蒲公英能消炎治瘡的藥效就傳下來了。但故事的真假已不得而知。

《本草藥名匯考》一書,對蒲公英這個名字的來歷多了一份了解。

據該書考證,蒲公英原來叫「蒲公草」,始見於唐代《新修本草》一書。到宋代的《本草圖經》上始有蒲公英之名。明代李梃《醫學入門》一書:「蒲公用此草治癰腫得救,故名。」這與前面那個民間傳說相符合。

但「蒲公英」三個字的考證,還有奧秘。

在《新修本草》之前,名醫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有「鳧公英」之名,即為蒲公英。「鳧」音「浮」,指野鴨。「鳧公」,猶「鳧翁」,指野鴨頸上的毛。《急就篇》卷三:「青草雞翹鳧翁濯。」顏師古註:「鳧者,水中之鳥,今謂之水鴨也。翁,頭上毛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鳥頭上毛日翁。」蒲公英的果實成熟後,果實上端有一喙,喙上端有一叢白色冠毛,其狀如「鳧翁」。「英」實指「花」。屈原《離騷》有「秋菊之落英」句,「落英」即落花。

這樣就明白了:蒲公英開花後,果熟有白毛,如「鳧翁」,因此才叫做蒲公英。由「鳧」字諧音成「蒲」,最終叫出了「蒲公英」之名,為今日通用之名。

轉了一個大彎子,考證了許多,蒲公英之名才水落石出,《本草藥名匯考》功不可沒,由此可見,有些植物名的來源必須查考古籍,才有門路,尤其古藥方。

據形態習性為名

許多植物的名,明顯看出是據形態習性而得名的,如銀杏。

據《紹興本草》:「銀杏,以其色如銀,形似小杏,故以名之。」所謂「色如銀」,是指銀杏種子外皮有一層白粉,白如銀的緣故。銀杏又稱「白果」,這是由於把銀杏種子外層肉質的種皮去掉後,露出的中種皮呈白色的緣故。為什麼銀杏又被叫作「白果」?乃常人誤以為銀杏種子為果實的緣故。銀杏還被稱為鴨腳木,因其葉像鴨足的緣故。《本草綱目》中稱銀杏為「公孫樹」。有解釋說,老公公種銀杏樹,許多年還結不出種子來,要等到他的孫輩時,才能吃上銀杏種子。可見,一種銀杏,諸多名稱,皆為依據它的形態習性。

又如忍冬,是一種忍冬科忍冬屬的藤本植物。所謂「忍冬」,指此植物凌冬不凋,甚至在葉腋還能發出新芽葉的緣故。所以它也被叫為「忍寒草」或「過冬藤」。

忍冬又稱「金銀花」。據《本草綱目》:「花初開白色,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名『金銀花』。」

不了解的人以為,金銀花能開黃色和白色兩種花,所以,金銀花又有「雙花」之名。

又如羅漢果,屬於葫蘆科藤本植物,它結的果實呈稍長的圓球狀,被有白色茸毛,很像羅漢的頭,故名羅漢果。羅漢果是一種清熱潤肺、治便秘的藥。

類似得名的植物還有羅漢松,屬於羅漢松科羅漢松屬,它的種子卵圓形,長達1.2釐米,外有肉質套被,有白粉,形狀也像羅漢頭,故名。

以季節性命名者

從生長、開花、結實到枯萎,植物的一生均有季節性,以此命名的植物有不少,比如夏枯草。

夏枯草的植株在春天生長旺盛,入夏漸枯萎,故名夏枯草。

還有一種夏至草,是北方常見的一種野草,春天發芽,很快開

花,到了五六月份,就逐漸枯萎了,此時正是夏至時節,故名夏至草。

迎春花為木樨科灌木,它在早春時節開花,人們認為它是春天最早開花的植物,故叫它迎春花。

北方山地有一種苦菜菜,為野生草本,屬菊科。因為這種植物在秋季才開花,所以得名「秋苦菜菜」。

款冬為一種中藥材,屬菊科草本植物。之所以得名「款冬」,指此花不怕嚴寒,凌冬而生。

植物名中的人名

一些植物的名稱來自古代人名。

何首烏為蓼科藤本植物,塊根入藥,有烏鬚髮的功效。考其名源於民間傳說。據《曄子本草》記載:「其藥本草無名,因何首烏見藤夜交,便即採食有功,因以採人為名爾。」就是說,有個名叫何首烏的人,發現這種植物的藤子夜晚交結,就用他的名字命名。

還有傳說,古代有個何姓白髮老人,因吃這種植物而白髮變黑,長壽百歲,故稱這種植物為「何首烏」。

又如徐長卿,屬蘿蘑科鵝絨藤屬,其根入藥。徐長卿本為人名,據李時珍說:「徐長卿,人名也,常以此藥治邪病,人遂以名之。」其藥功能為祛風止溼、止痛止癢,治跌打損傷。

再如劉寄奴,為玄參科草本植物。劉寄奴本為人名。在古代傳說中,劉寄奴帶兵時,一次在山上見到一條大蛇,劉用箭將蛇射傷。第二天,劉寄奴聽到林中有搗臼的聲音,一看原來是兩個小孩正在用杵在石臼中搗一種草。小孩告訴劉寄奴,他們的大王昨日被箭射傷,這是治傷的藥。劉寄奴大聲嚇跑小孩,將藥取回,為人治傷,果然有活血化瘀的療效。後來,人們就叫這種草為「劉寄奴」。

杜仲樹為我國特產,也是一種藥用植物,其樹皮入藥,可治療高血壓。杜仲膠為工業原料。為什麼叫杜仲呢?據李時珍言:「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李時珍的這一解說比較牽強,很可能是杜仲服此藥治好了病的緣故,所以人們就用杜仲命名此樹了。

以動物名為名的植物

有一些植物是用動物的名稱來命名的,大多是象形而來,如狗尾草,屬禾本科狗尾草屬,其花穗有很多毛,粗細形狀像狗尾巴。狼尾草則比狗尾草粗長些。虎尾草,花序寬得多,貓尾草也類似……上述諸種皆為禾本科植物。

此外,還有鼠尾草、羊草、牛鞭草、馬鞭草、猴板慄、金魚藻、狐尾藻、雞眼草、杜鵑花、豹子花,等等。

再如蓖麻的拉丁名rjcinus意即寄生於羊、犬身上的蝨子。因為蓖麻的種子形態極像蝨子。雞冠花的拉丁名為Cefasia cristata,其中Cetosia從希臘文Kelos而來,意為火燒,指雞冠花色紅如火。

名花之名探源

在中國十大名花中,牡丹的名字很有意思。據《本草綱目》記載:「牡丹以色丹者為上,雖結子而根上生苗,故名牡丹。」古人的經驗是,種牡丹不要種子,而以其根上生出的苗直接分株繁殖。如此一來,植株就成了無牡無牝之匹,故謂之「牡」。

梅花之所以得名「梅」,按照李時珍的說法:「梅者,媒也。媒合眾昧。」梅實在古代被用作調味品,梅花因此得名。

荷花又稱蓮花。「荷」,字做何解釋呢?據《說文解字》:「荷,芙蕖葉。」段玉裁註:「蓋大葉駭人,故謂之荷。」李時珍解釋說,蓮莖「乃負葉者也,有負荷之義」。那麼,「蓮」字又做什麼解釋呢?據《說文解字》徐灝注箋:「蓮之言連,其房如蜂窠相連屬也。」這一解釋很有道理。

水仙花之名則與希臘古代神話有關。在希臘古代神話中,有一個名叫那悉索斯的青年男子,十分英俊,許多仙女都喜歡他,但都被他拒絕了。復仇女神知道此事後,決定懲罰他。一次,那悉索斯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誤以為是一位美少女,愛上了她,最後死在水中,化身為水仙花。水仙花的拉丁文名字就叫「那悉索斯」。

又如睡蓮屬的拉丁名Nymphaea是從森林與河流的女神而得名的。

因環境和地名而得名

許多植物的名稱反映了它們所處的生態環境,還有一些植物的名稱則反映了它們分布的地域。前者如高山紫菀、森林勿忘我、水苦蕒、水浮蓮、旱麥瓶草、北沙參、川苔草、巖敗醬、鹽地鹼蓬、瓦上松……後者如山東銀蓮花、寧夏枸杞、山西玄參、四川千金藤、麻花頭、昆明紅景天、紅景天、黃山櫟、河北櫟等。

再如橘的拉丁名Otrus一詞從cifron而來,為巴勒斯坦的一個鎮名。

作為蘭科一大屬的石斛屬,其拉丁名為Dendrobium,其中dendron為樹之意,bios為生命,合起來指石斛是生長在樹上的氣生植物。

柳屬Safix古梵文而來,意為水,表示此植物喜水的特性。

因誤解而得名

有些植物的得名,是因為當時人們對這些植物的特性觀察有誤,只看到表面現象而沒有深入研究,就定出名字。這類植物最著名的就是無花果。

無花果屬桑科榕屬,原產印度,為小喬木,其花序外形為倒圓錐狀,被人誤以為是果實,並認為此植物不會開花。所以得名無花果。

說不清來源的名字

還有一些植物的名字無從考證,如十大名花中的桂花,又稱木樨,為喬木,秋天開花,花小而多,很香。再如杜鵑花的得名也很難說清楚,是否因為開花時正值杜鵑鳥叫的時候?

需要說明的是,現今植物的中文稱呼方式,幾乎均沿用過去的稱呼。如果有一種新植物且找不到植物的中文俗稱時,往往會用英文名字直譯,或者是以學名的含義翻譯成中文。

相關焦點

  • 天然化合物的俗名命名方法及其翻譯
    筆者對從植物來源的化合物的俗名命名方法及其翻譯問題予以闡述,以供參考。    天然化合物的化學結構一般比較複雜,其化學名稱很長,記憶困難,不利於信息傳遞,因此需要命名一個簡單易記的名稱,這就是化合物的俗名。優秀的期刊多在投稿須知中要求對新發現的化合物除給出其化學名稱外,再取一個俗名。
  • 植物命名的故事
    這些我都認識,也都能叫得出名目來——歐洲的植物愛好者,恐怕很少會有誰不想試著給這些美麗的花草換換環境,從夏天熱得會爆表的天山山麓的石坡處,移栽到潮溼、溫暖、有雲又有雨的潤土上吧!這些植物實在是太美麗了,令外來人一旦見到,就肯定想將它們帶出中亞這個上天為之選定的小小落腳地,進入更廣闊的世界。
  • 植物的命名如何體現男性霸權與歐洲中心主義?
    這樣看來,現在的名字可能抽象而武斷,但命名過程並非這麼隨意,而是與具體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聯繫在一起,在特定的語境、衝突和環境中產生,歷史學的任務就是要追問為什麼採用某種特定命名方式而不是另外一種。 我主張的觀點是,18 世紀發展起來的命名方式產生於特殊的文化語境之中,以著名的歐洲人尤其是植物學家 的名字為全世界的植物命名是極不尋常的現象。
  • 生物的命名和分類(生物)教案
    一、教學目標1、能說出生物命名的好處,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闡明生物的學名代表的含義。04四、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 、講述法06六、討論題1、 人們平時喜歡用俗名而不喜歡用學名,為什麼?答:因為俗名形象、生動,簡潔,並且是大家約定俗成的,使用方便;而學名是拉丁文的,懂得的人不多。2、 一種生物的俗名是多種多樣的,而學名確實統一的,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颱風命名規則方法及命名一覽表(圖)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颱風命名規則方法及命名一覽表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人們對颱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
  • 畫植物學單詞——科學家是怎麼給植物命名的?
    在18世紀之前,時常會出現同一種生物有好幾個名稱(appellation),或者是幾種生物共用一個名稱的情況,混亂的命名給生物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於是他立志要把不同的生物和它們各自的名字對上號。這個孩子後來就是舉世聞名的瑞典自然學者(Naturalist),現代生物學分類命名的奠基人卡爾·馮·林奈(英文名:Carolus Linnaeus)。
  • 為什麼有機物命名用「甲乙丙丁」,而不用「子醜寅卯」?
    為什麼有機物命名用「甲乙丙丁」,而不用「子醜寅卯」?
  • 科學命名禁忌的十種方法 科學命名方法
    您會看到中國姓氏來自產婦社會。中文姓氏來自一個母性社會,但事實證明,真實姓名是在單詞出生後出生的。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名字之前有一個姓。該姓氏與當前的張,王,趙,李不同。姓氏由姓氏和姓氏組成。 《左傳·殷恭八年》:根據《同治·氏族序》記載,貴族有姓,賤民沒有。儘管如此,中國文學中仍然有6000多個姓氏,遠遠超過目前提到的姓氏。因此可知姓名是一組代碼。
  • 欣賞蘭花,從植物命名開始
    給自然界的新物種起名字要遵守《國際植物命名法規》,給新培育的新品種要遵守《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讓我們舉例說明。我們先聊聊怎麼讀懂野生蘭花物種的名字,這個相對容易些。 黃山石豆蘭(Bulbophyllum huangshanense) 2015年8月,在北歐植物學報(Nordic Journal of
  • IAU不喜歡俗名?這是真的嗎?
    每年,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公司的廣告,聲稱可以用你的朋友或愛人的名字來給恆星命名——當然是需要花錢的。但這些個性化的名字並不像廣告裡希望你相信的那樣正式。事實上,幾十年來,國際天文聯合會一直堅持認為,只有它才是命名恆星的公認權威。
  • 植物拉丁學名命名規則 |【水族圈低調分享】
    一.關鍵詞:植物學名根據《國際植物命名法規》,植物的學名(scientific name)即拉丁名,都使用拉丁文的詞或拉丁化的詞來命名。在國際上,任何一個拉丁名,只對應一種植物,任何一種植物,只有一個拉丁名。
  • 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2017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系統命名方法,如美國化學會有因《化學文摘》索引需要而建立的CAS命名系統,德國也有從Beilstein大全發展起來的命名法,但這些系統的基本框架與IUPAC的差別不大。因此在這次中文命名的修訂中,我們也進行了相應的改動,但由於特性基團與官能團的含義差別不大,而有機化學界也已習慣官能團這一名稱,故仍保留兩者同時使用。 中文有機化合物名稱中組合各結構構成名稱時,需要採用各種連綴字來表達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這與英文中以變換字母,尤其是元音即可表達構詞的方法是不同的。
  • 解讀《有機化合物命名規則2017》PDF可下載
    2 常見取代基的命名2.1 取代基命名基本原則《2017》的宗旨是中英文取代基名稱和排序儘量保持一致。應該說,有機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在系統化、規範化、簡單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例如,我們早已普遍使用「甲醯基」「乙醯基」等系統規範的名稱,而目前英文主要還是使用「formyl」「acetyl」等俗名,相反英文系統名稱「methanoyl」和「ethanoyl」還使用較少。
  • 為什麼國外品牌以創始人命名會覺得高大上,而中國品牌卻難接受?
    所以,當他們看到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路易斯·雷諾(Louis Renault)、加布裡埃·香奈兒(Gabrielle Bonheur Chanel)之類的品牌時只會如痴如醉的「跪舔」。
  • 英媒:各國「系外星體命名」五花八門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目前已經有100多顆系外行星和它們所環繞的恆星獲得了正式命名。作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系外星體命名」計劃的一部分,它們的名字是由世界各地的人們選出來的。紐西蘭用一種橙色水果將分配給它的亮橙色恆星命名為Karaka,又用一種大型鴿子將其行星命名為Kereru,凸顯出紐西蘭當地動植物之間的共生關係。衣索比亞用當地盛產的咖啡將分配給它的恆星命名為Buna——阿姆哈拉語中咖啡的意思——又用傳統咖啡儀式中三輪咖啡中的第一輪將其系外行星命名為Abol。
  • 學植物的這你得清楚!植物拉丁學名命名規則
    )即拉丁名,都使用拉丁文的詞或拉丁化的詞來命名。在國際上,任何一個拉丁名,只對應一種植物,任何一種植物,只有一個拉丁名。這就保證了植物學名的唯一性和通用性,避免了同物異名或同名異物現象。植物學名的命名方法根據植物種類的不同使用雙名法或三名法。
  • 命名實體識別的兩種方法
    命名實體識別通常是知識挖掘、信息抽取的第一步,被廣泛應用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常用的兩種命名實體識別的方法。因為原始的NER是基於java實現的,所以在使用Python編程之前,要確保自己電腦上已經安裝了jar1.8的環境(否則會報關於Socket的錯誤)。然後我們使用Pyner使用python語言實現命名實體識別。
  • 新生兒命名的正確方法
    我們在為寶寶命名,先要排出四柱八字,然後再根據八字來為孩子命名。
  • 3種有故事的植物,有的直接用人物命名,有的開花奇特美麗
    春天最近在讀園藝類書籍的時候,發現了幾種有故事的植物,有的植物直接用故事裡的人物命名,有的是故事裡的人物給植物命名,還有的非常有紀念意義。下面,春天就和花友們分享3種有故事的植物,有的開花美麗,有的故事動人。
  • 農業部:農業植物品種只用唯一名稱 禁僅以英文命名(全文)
    申請農作物品種審定、農業植物新品種權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的農業植物品種及其直接應用親本的命名都應當遵守《規定》,其他農業植物品種的命名參照《規定》執行。規定規定了品種名稱「唯一性」原則。一個農業植物品種,無論是申請農作物品種審定、植物新品種保護,還是進行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或是直接進入生產、銷售環節,始終只能使用同一個名稱。規定要求建立品種名稱檢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