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性大養不活?麻雀到底能不能養,老北京人有一套「獨家秘笈」

2020-12-15 北京日報客戶端

小時候掏過麻雀窩的人都知道,麻雀氣性大,一般養不活。不過,老北京人卻有一套養麻雀的獨家秘笈。今天,我們請「一把駁克槍」老師回憶一段,老北京人養麻雀的往事。

當然,麻雀是保護動物,我們可不是教您去逮麻雀,只是作為一種民俗掌故,一種老北京的記憶保留下來。

主講人

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薰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

麻雀,老北京人一個是叫它「家雀兒」,一個是叫它「老家賊」。

麻雀是留鳥,不是候鳥。它一年四季在北京,不往南飛。一般窩就在老北京各家的房簷底下。

一群麻雀在麋鹿苑的一個「小木屋」上覓食。高希寶攝

一群麻雀在圓明園「天鵝湖」畔歡聚一堂開心聚餐。高希寶攝

有人說,家雀兒氣性大,養不了;有人說能養。家雀兒我們家養過多次。

開春的時候,老家雀——母的下蛋、孵蛋,公的上外面給它打食去。這在家裡邊都看得清清楚楚,因為它就在房簷底下。尤其它孵蛋的時候,更不避人,它也離不開。老家雀兒上外邊給它叼蟲吃。等蛋孵出來以後也很明顯,因為老家雀都出去打食去了。

小家雀兒生下來幾天後——不能剛生下來就拿——過幾天之後,趁著老家雀出去打食的時候,蹬著凳子,把小家雀從鳥窩裡掏出來。掏出來要看它那個嘴,嚴格來說叫「喙」,喙上上下有一圈黃,小家雀這黃顏色只要沒褪,你就能養,一旦這個黃色褪了、掉了,你就別拿了,就讓它在窩裡邊,拿回家也養不住。它這個黃色一褪,你給它掏出來,拿到家之後,它不吃食、不喝水。一般家裡頭都有鳥籠子,把家雀擱鳥籠子裡,底下擱點棉花,續個窩,可是它往這籠子的杆上撞,撞不了幾個鐘頭,小家雀的腦門子上就撞出血來,就死了。你說它是氣死的也可以,直接的死因就是腦袋撞籠子把腦袋撞破了。

在景山公園裡,遊人在拍攝樹上一群麻雀。高希寶攝

景山公園的一棵樹幹上聚集著一群麻雀,它們在在此爭相覓食十分有趣。高希寶攝

小家雀,我們都叫嘴丫子,或者嘴岔子。這嘴岔子黃色一褪,就別拿了,拿就毀了它了。

小家雀嘴上還有黃色的時候,一窩有好幾隻,你別都拿走。都拿走了,老家雀回來一看,孩子沒有了,它也心疼,它也急。它且得嘰嘰喳喳叫呢,傷心,不吃飯。

你就掏出一隻來,拿回家,也不能擱鳥籠子裡,因為它還小呢,就拿個紙盒,裡面續上點棉花,把這小家雀擱裡頭。頭幾天還不能著急給水喝,就給點白米飯的飯粒,再大點可以給小米,但小米必須得涼水泡發了給它吃。

紫竹院公園荷花池畔,熱心人把鳥兒愛吃的食物倒在蓮蓬上,麻雀紛紛前來享受美餐。 王希寶攝

過幾天,再給它水喝。養個十天半個月,它長得快,也養熟了,它就能撲稜著膀子試著飛。到這時候,你跟給它擱到籠子裡也可以,就是不擱籠子裡,就在這屋子裡,它也不走了。它和你家裡的人熟了。

有時候你和它玩,它還和你玩,你躺著睡覺,它能落你臉上,它知道你也不害它。家裡和它熟的,經常餵它的人——我小時候是我媽餵它——我媽要是出去串門、買菜,它跟著走。

它或者落你肩膀上,或者在你腦袋上飛,飛也不飛遠。我媽要是在外面碰見老街坊、熟人了,站那兒和人說話,它就乖乖落肩膀上聽著。

這老街坊一看,「喲,這是你養的家雀啊?」

「在我們家房簷底下掏的。」

「我看看好不好哇。」

一鬆手,它又飛我媽肩膀上了。街坊一看:「幹嘛非得落她那兒,落我這兒。」

抓過來放肩膀上,一鬆手又飛回去了。

它認人,很有意思。那會兒老北京玩的東西不多,你們家房簷底下有鳥窩,我們家房簷底下也有。你們家養家雀,我們家也養。

家雀弄不錯,它知道我是哪家的,可是養家雀的人不成啊,都一個模樣。於是,往往就用紅藥水、鋼筆水給自己家的家雀腦袋上染點顏色,以區別是誰家的。

家雀壽命還可以,能養兩三年,挺有意思的。

1956年,天一黑,東直門關廂居民的突擊隊就出動掏麻雀窩了。 江定保攝

1957年,用網捕麻雀。

1958年,東郊區和平農業社青年捕雀突擊隊員鄭秀在用彈弓打麻雀。馮文岡攝

1958年,師範大學的學生們在紫竹院轟麻雀。高宏攝

要說吃家雀肉啊,一般老北京人是不吃的。因為知道家雀通人性,不禍害你。老北京的飯館也沒有賣家雀,主要還是南方人在北京開的飯館,有做家雀的。我記得1970年代在東單往北,有一個上海餐廳,我就吃過紅燒麻雀,反正不難吃。那時候,人民生活水平也低,吃得挺香的,但是也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好。

以前,我家附近——西直門糧庫裡,家雀特別多,所以在大躍進的時候,西直門糧庫的人「除四害」,抓麻雀,那是繁重的任務。下了班還得加班轟麻雀,這是現代想起來都好笑的事。當時就是因為麻雀是吃糧食的,和人民爭糧食吃。實際上,你為了抓麻雀付出的體力、消耗的糧食,遠遠大於麻雀吃的那麼點糧食。

除了在糧庫的麻雀,更多的麻雀是吃蟲子,秋後、麥收有糧食,平時地裡頭哪有糧食啊,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想的。謝謝大家!

來源:北京日報舊京圖說

主講 | 趙振華(一把駁克槍)

文字整理 | 李夢真

圖 | 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

編輯 | 黃加佳

流程編輯:王宏偉

相關焦點

  • 人類捕捉的麻雀,為何養不活?科學家表示與它的性情有關!
    人類捕捉的麻雀,為何養不活?科學家表示與它的性情有關!大約在幾十年前,當時我們國家的整體生產力較低,人們要解決的首要任務便是溫飽問題。糧食的豐收對於人類而言十分重要,在這保護糧食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種生物,它就是麻雀。
  • 為什麼捕獲的麻雀,我們養幾天就死了?真相讓人後悔莫及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一隻麻雀不知道怎麼的飛到家裡來了,然後你把他捉住想要養起來,可是沒過幾天麻雀就死去了。然後你發現不止是自己,你身邊的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那麼為什麼會有發生這樣的事情呢?為什麼麻雀這麼不好養呢?
  • 老北京人真會玩,冬養秋蟲鬥蛐蛐兒
    康熙帝曾有首題為《絡緯養至暮春》 的五律 :「秋深厭聒耳, 今得錦囊盛。經臘鳴香閣, 逢春接玉笙。 物微宜護惜, 事渺亦均平。 造化雖流轉, 安然比養生。」 據《清宮詞選》 載 : 清宮內的宮女都養蟈蟈兒, 有一次一個宮女正侍候慈禧沐浴, 宮女揣在懷中的蟈蟈兒忽然大叫起來, 宮女當時嚇了個半死兒, 可沒想到慈禧卻沒生氣, 反倒高興地嘻嘻笑了起來。 老北京人將秋蟲養至冬日, 有延年益壽之意。
  • 映山紅下山樁這樣養,養1棵活1棵,不少人做錯了,難怪養不活!
    映山紅下山樁這樣養,養1棵活1棵,不少人做錯了,難怪養不活!但有些朋友,自己去山上找自己喜歡的映山紅樁,然後自己挖下山養殖成盆景,可養活率不高,哪裡出了問題呢?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主題,一起去看看吧!映山紅下山樁這樣養,養1棵活1棵,不少人做錯了,難怪養不活!
  • 聊聊山麻雀的山海經
    專門飼養麻雀的起源無從考證,但我所知道的是很多人開始飼養麻雀是為了給百靈鳥押口的,在飼養過程中漫漫發現麻雀其實也可以學叫口,也可以叫出自己的一套,(特別是雛鳥養大的通過一段時間的押口調教完全能夠叫出許多巧來),另外飼養麻雀還有個優勢——資源豐富,價格便宜,於是有很多人開始嘗試。。。。。
  • 【鳥友匯】山麻雀知識大全
    專門飼養麻雀的起源無從考證,但我所知道的是很多人開始飼養麻雀是為了給百靈鳥押口的,在飼養過程中漫漫發現麻雀其實也可以學叫口,也可以叫出自己的一套,(特別是雛鳥養大的通過一段時間的押口調教完全能夠叫出許多巧來),另外飼養麻雀還有個優勢——資源豐富,價格便宜,於是有很多人開始嘗試。
  • 談談麻雀
    不過近年在南京,上海等地有相對固定專門飼養麻雀的群體出現,這些不良信息都是把麻雀當作鳴叫鳥來飼養。專門飼養麻雀的起源無從考證,但我所知道的是很多人開始飼養麻雀是為了給百靈鳥押口的,在飼養過程中漫漫發現麻雀其實也可以學叫口,也可以叫出自己的一套,(特別是雛鳥養大的通過一段時間的押口調教完全能夠叫出許多巧來),另外飼養麻雀還有個優勢——資源豐富,價格便宜,於是有很多人開始嘗試。。。。。
  • 卷二十七 養性
    嵇康曰∶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躋,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然或有服膺仁義,無甚泰之累者,抑亦其亞歟。  黃帝問於岐伯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 冬天來了,新手養多肉不要慌,3招過冬「秘笈」幫你順利過冬!
    冬天來了,新手養多肉不要慌,3招過冬「秘笈」幫你順利過冬!冬天來了,很多剛入門的小夥伴就開始慌了,冬天多肉到底如何能順利過冬呢?多肉安全過冬秘笈一:溫度如果想多肉在低溫冬季淋了雪也不能活,那在多肉平時的養護中就要讓它們習慣在低溫環境下生長,所謂「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別人的多肉抗凍耐寒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養成的,都是在養護的第一天開始就在鍛鍊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慢慢習慣了低溫的多肉是可以在冬季享受一場雨雪的
  • 麻雀為何不能作為寵物,看看它的飼養條件,很多人都放棄了
    雖然偷獵盜獵的現象仍有存在,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更多是人類把動物當做朋友,甚至自己的小寶貝。如果有朋友又過養寵物經歷,一定能夠體會到把動物當做自己的小寶貝是一種怎麼樣的心情,自家的小寶貝即使只是少吃了點東西,自己都會特別擔心,趕緊帶去寵物醫院讓醫生看看。話又說回來,養貓養狗的人那麼多,養鳥的人也不少,但是為什麼就沒有人養麻雀呢?是因為沒有人喜歡麻雀嗎?
  • 室內4個地方別養花,養了也養不活
    導讀:室內4個地方別養花,養了也養不活文/盆栽小棧養花這件事,看似簡單,其實裡面的學問不少。不僅澆水、光照、施肥、溫溼度以及土壤這些細節很關鍵,就連花卉的擺放位置也比較重要。擺放錯了位置,花卉也長不好,甚至養不活。這主要是因為花卉的擺放位置,直接關係著溫溼度、光照給予、通風條件等等各個環節。接下來就給花友們分享室內4個不能養花的地方,畢竟這些地方是養不活花卉的。
  • 讀書養「氣」
    【養雅氣,去俗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使人變得風雅。曾國藩說:「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好書讀得越多,就越有氣質。愛讀書,不但審美上會直接得到薰陶、提升,眼界還會變得開闊,思想還會變得深刻,精神還會變得崇高,品德還會變得高尚,舉止還會變得高雅,提升做人與處事的整個層次和魅力,使知識產生出無窮的力量。
  • 這三種狗,一般人養不了,特別是第三種,女孩子不能養
    當然,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寵物犬了,但是有些品種的寵物犬,因為品種特性,一般人還真養不了。喜靜的人養不了邊牧很多人選擇邊牧是看中了它最聰明的狗狗的稱號。甚至說看到別人的邊牧在草地上愉快的接著飛盤,那身形,飄逸,灑脫!於是自己也想養一隻。
  • 哪些狗不能養?能養的狗怎麼養?辦「狗證...
    哪些狗不能養?能養的狗怎麼養?辦「狗證...哪些狗不能養?能養的狗怎麼養?辦「狗證」收費嗎?》原創:畢重偉自5月7日起大連市公安局啟動養犬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戳連結看哪些違規養犬行為將被嚴查↓看到這條消息有小夥伴著急了自己養的狗具體怎麼辦「狗證」呢?
  • 一隻雞的壽命有多長?如果一直養下去,它能活多久?
    從甲骨文中我們就可以發現,雞它已經在這個地球上,存活了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並且我們人類養雞,也已經有很長一段歷史了。雞是一種很常見的家禽,很多的家庭都有養,但基本上養大之後,就會讓它立馬走上餐桌,那假設我們一直養著不殺它,那一隻雞它能夠活多長時間?接下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 古語說「男不養貓,女不養狗」,到底有何深意?
    我們現在都喜歡養一些貓貓狗狗,有的人甚至把貓狗稱作是自己的兒子或是女兒,走到大街上經常會聽到,兒子聽話,媽媽生氣了。回過頭一看,原來是再對狗狗說話,很多人甚至不願意要自己的孩子,而是去養一隻小狗或是小貓來當自己的孩子養。愛護小動物絕對沒有錯,可是太過了,就不好了。
  • 屬虎的人不能養貓嗎?
    很糾結,這貓到底還養不養了?屬虎的人到底能不能養貓?有人用八卦玄學的理論解釋,屬虎的人最好不要養貓。因為虎和貓都同屬於貓科動物,屬虎的人自帶一種虎的氣質,對貓有威脅。兩者相剋,不適合養。民間有老人也說,貓和屬虎的人相剋。
  • 被詩詞「養」大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詩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感悟,曾幾何時,我們抱怨為什麼要學詩讀詩,而今我們終於看清詩詞裡的人生,竟也如我們自己的人生,變化無窮。讀詩詞,或許不能一夜之間改變命運,但一直讀下去,說不定哪天,詩詞就會成為你登頂的階梯,改變人生的一把鑰匙。
  • 從前,老北京是個養窮人的地方
    在過去,北京還是個相對容易謀生的,養窮人的地方。 由於環境和人口因素,北京給許多人提供了多種就業的可能性。無論剛剛畢業的年輕大學生,還是背井離鄉在外漂泊奮鬥十多年的中年人,北京的服務體系就這樣被日常的各類普通人支撐起來了。即使是基礎設施不那麼發達的過去,在老北京賣黃土、賣小吃、賣藝唱戲的人比比皆是,這都是能供窮人吃飯的營生。
  • 夏季養「茉莉花」,到底能不能「曬太陽」?看看養花達人怎麼說!
    點擊上方關注,訂閱《百花姐姐》獲取更多養花小技巧!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夏季養「茉莉花」,到底能不能「曬太陽」?看看養花達人怎麼說!夏季正是茉莉的花期,很多養花愛好者就會在一起交流養茉莉的心得,有的花友說:茉莉喜強光,越曬越愛開;而有的花友說:茉莉在中午不能曬太陽,一曬葉子乾巴、花苞脫落。那茉莉到底能不能「曬太陽」呢?聽聽養花達人怎麼說。養花界有一句俗語:曬不死的茉莉,意思是說茉莉不怕曬,而且它越曬,長勢越旺盛,花苞越多,香味也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