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部高質量的長篇小說究竟需要多長時間?
不同的作家會給出不同的答案,然而,對於素有「鬼才」之稱的賈平凹來講,兩到三年即可完成一部長篇巨作。
「我就像是土命,平時我穿著人的衣服,一到寫作,我就披上了牛的皮。」
賈平凹如是評價自己。而他也的確如同他形容的那樣勤奮,在文學的土地裡像頭沉默勤懇的黃牛一樣默默耕耘。
賈平凹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並且很早便踏上了文學創作這條道路。
由於家境清貧,他在大學裡吃穿用度極為節省,唯有在完成一部作品之後,才捨得去飯館裡點那麼一兩道炒素菜,配著米飯麵條囫圇下肚,以示對自己的獎勵。
後來分配工作單位的時候,按照慣例,他應該回去鄉下的一所學校當個普通教師。然而一家很賞識他的報社特地來到他學校要人,他因此得以留在城中。
也許就在那時,他就模模糊糊有了一個念頭,寫作,也許寫作能夠改變他人生的軌跡。
實際上,「貧窮」早在多年前就在賈平凹的記憶裡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據他回憶,小的時候母親領他去親戚家玩,他一進屋就被書架上的《紅樓夢》吸引了。於是他從書柜上取下書,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看,一看就是一整天。
但《紅樓夢》又豈是一天時間就能吃透看完的呢?於是賈平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偷書。
後來親戚家的人發現書少了,帶人上門對峙,並且指責賈平凹是賊。賈平凹被母親狠狠地打了一耳光,忍不住哭了起來。妹妹也邊哭著邊對他說:「哥哥,我長大了一定給你買書。」
貧窮的童年記憶不僅影響著賈平凹的寫作速度和效率,也深深地鐫刻在他的骨頭與血脈裡,直至後來成家立業,家境殷實起來也不能磨滅。
有一次,賈平凹發了高燒,不去醫院就診,只是吩咐妻子去買幾個西瓜回來給自己降溫。果然到了晚上,賈平凹的燒退了,他因此得意洋洋地對妻子說「我們還有西瓜吃」。
打小家境貧苦的山娃子長大後可能會吝於金錢,可靠文字掙錢養家的作家賈平凹卻不能吝於一個故事。
他有根基,有故土難離的鄉愁。所以他寫他從小生長的地方, 寫日日夜夜、年復一年佇立在他眼前的秦嶺,用心中的筆桿描摹出那雄壯巍峨的山峰和激蕩在他血管裡的秦腔。
他也有人情味兒,和一雙看透人間冷暖的灼灼慧眼。所以他寫他周邊的人物 寫他做客茶館裡美麗又有魄力的女主人,寫圍繞著茶樓主人周圍的那一群千姿百態的小姑娘,和那群小姑娘或起或落的人生。
《暫坐》這本書由此脫胎而出。
這部小說耗時兩年,期間經過數次修改,最終呈現出這樣一部完整的作品。
故事發生在西京,描寫了以海若為主的十二位女性的生活。
早在小說《廢都》的開篇,賈平凹以西京城開出的四朵奇花,和某天同時出現的四個太陽借喻書中的八位男女主角;而在這本《暫坐》中,海若送給姐妹們一人一塊玉,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紅樓裡的「金陵十二釵」。
實際上,《暫坐》中的女人們也像隨賈府衰敗而零落成泥的女人一樣,一出場是光鮮的、多姿的,最終卻難逃命運擺布,海若被高層牽連受審、夏自花被病魔折磨至撒手人寰,當初聚在一起的好姐妹,如今各自散落天涯。
正如書名中「暫」字所言,人生中一切相逢、陪伴,或是得到的虛名金錢,都如過眼雲煙,轉身即逝。書中的主角們還沒能等來那一尊從遠方運來的活佛,茶樓的命運就以爆炸收尾。也許多年以後,鉛華洗淨的海若回想起這段往事時會終於發現,靠人渡己,不如自渡。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無論是《廢都》,還是《暫坐》,賈平凹用一貫的深刻向我們呈現出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的人為理想痛苦,有的人為生存發愁,但她們一直都沒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下方小卡片是《廢都》購買連結。
但不管怎樣,《廢都》和《暫坐》這兩本都非常值得我們生活在底層想要改變自我的人讀一讀。我們能夠從書中感受到故事的真誠,質樸以及思想的升華。
點擊上方連結,購買《暫坐》
——END——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與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