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擔任發起人的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上線了,前宣的時候就把這部劇定位為聚焦當代女性生存痛點。
第一期《魔鏡》上線,有人因它哭,有人對它無感,究其原因還是《魔鏡》裡提到的「不自信」是否戳到了觀眾的心。
每個人的共情點不同,《魔鏡》這一期圍繞的是容貌焦慮,如果你對這一集沒什麼感觸,那麼恭喜你,至少你對自己的容貌不太自卑。
後續還有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大齡單身、全職主婦、家庭暴力、中年危機、物化女性等等各類主題,值得在觀看後靜靜思考。
談回《魔鏡》吧,在這一集中,主人公最初以濃妝豔抹的網紅妝容出現在鏡頭前,她覺得這樣的自己比不化妝的自己要更加美好。緊接著,她回憶起同學聚會時站在C位的自己,與記憶中的小透明判若兩人。
化妝真的能有這樣的效果嗎?當然能,畢竟一個好的、合適自己的妝容堪比整容。
再然後,主人公邊卸妝邊談論起自己想要整容,醫生對她說「你很漂亮」。鏡頭一轉,她在浴室中,回憶小時候怎麼因為別人的一句話,瞬間從鬥志昂揚到懷疑自己。
從最開始質疑自己的美醜,到後面談論起身材缺陷,這一切的起源是他人對於「我」的評價。
有一句臺詞是這樣的:「這是個看臉的時代對嗎?不對,不全面。不光要看臉,還要看胸看腰看屁股,看頭髮看指甲看腳後跟,顏值似乎成了某種話語權。」
對此,我只能說:沒錯,這就是一個看臉的時代。長得好看的人就是有一種天然的優勢。
誰都喜歡長得好看的人,你不喜歡嗎?看臉有什麼錯呢?
在挑對象的時候,誰直接衝著不好看的去的?
但一個人的高度,絕不僅僅是由顏值決定的,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這個過程,無非就是證明自己實現價值的過程。
走到最頂端的人,哪有千篇一律的好看?
楊瀾曾說過:「我相信以貌取人。是的,生而為人,你必須精緻,這是一個人的高貴和尊嚴。」
有多少人把這裡的「精緻」當成了容貌上的美好?
先天的東西我們無法選擇,可我們能夠通過至少三種方式把一個缺點變成長項,又或者,你乾脆利落地忽視掉所謂的缺點即可。
旁人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是你無法更改的,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你可以堅持自己,選擇安於現狀或者向更高的平臺進發。
最可怕的,是有些人一邊承認自己的不美好,一邊嘲諷否定那些在追求美好的人。
看臉本沒什麼錯,錯的是把臉當成唯一指向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