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空調可謂是居家必備,不僅可以在夏季降低室內高溫,冬季還可抵禦室外寒冷。我們在選購的時候是否注意到空調是分能效等級的,如今市面上常看到的為三個等級,分為:能效一級、能效二級、能效三級;少見一點的還有能效四級和能效五級。那空調能效對於空調選購意味著什麼呢?它們之間有著什麼不同呢?
我們先看看什麼是能效比?
能效比是能源轉換的效率之比。能效比越大,節省的電能就越多。空調能效比分為兩種:製冷能效比(EER)和制熱能效比(COP),能效比數值的大小反映著空調工作時每消耗一千瓦的時製冷/制熱量的大小。
再看看1、2、3級
一級能效比二級能效相差幾百塊錢,而比起三級能效則相差一千左右。想想一千多塊的空調費需要用多久。已2P櫃式空調(電費6元一度)為例:需要365天二十四小時開著空調要400天左右賺回一級能效與二級能效空調的差價;需要13年,才能比買三級能效划算。
所以不是能效高就越好。
那如何選擇空調能效等級呢?
我國將能效等級分為5個等級
1級:產品為國際先進水平,最節能;
2級:比較節電;
3級:產品能效為我國市場的平均水平;
4級/5級:產品能效低於市場的平均水平,已經遭淘汰的高耗能產品。於09年3月在中國強制停產。
綜上分析個人覺得選擇二級能效的空調最為合理。當然具體情況還需要根據各自的情況而定。
這裡是您漲知識了,看完文章後如果對您有幫助,請讓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