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古卷:蘭若之境》蒲松齡神筆封魔,四苦情緣解鎖

2020-12-16 火火的林曦影視

2020年4月24日,網絡奇幻電影《聊齋古卷:蘭若之境》在愛奇藝正式播出,平治影視、大有腦洞、奇門影視文化聯合出品,藍志偉執導,張亞奇、張子璇、於思楚、辜芷芸、王美琪主演。

提到聊齋系列劇,首先想到的是狐仙或人鬼之類,該片的製作可謂腦洞大開:

蒲松齡做了男主,蒲公終於翻身做了主人;

以聊齋中的嬰寧、畫皮、小謝、小倩和蘭若寺故事為藍本進行全新改編,但沒出現大批狐仙或人鬼;

五個演員完成了整部電影情節,張子璇扮相很美很淳樸,於思楚一人多角色扮相驚豔。

整部影片雖然演員少,但是特效酷炫,華麗,再加上新奇的故事改編讓人耳目一新。

序幕

影片開篇巨樹之妖黑山為禍三界,眾生哀怨,四大妖靈救蒼生,除邪魔,將巨樹之妖封印於生老病死四大妖門,靈隱人蒲松齡是唯一可以開啟妖門封印之人。

蒲松齡(張亞奇飾)和甄娘(張子璇飾)的感情糾葛融入與巨樹之妖鬥法中,讓他嘗盡人間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在開始影片故事之前,先回味蒲松齡的神筆之作。

神筆封魔

嬰寧,講述書生王子服郊遊遇到狐仙嬰寧踏青,兩情相悅並結為夫婦,嬰寧本是天真爛漫,善良勤勞的女子,但是被浪蕩公子調戲和被人誣告為妖,縣令明斷才還嬰寧公道,遭受苦難之後嬰寧從此不再言笑,但他們的孩子卻不怕生,見人就笑。

畫皮,面目猙獰的惡鬼,善於彩繪人皮,將自己裝扮成曼妙的少女欺騙他人,從而刨人腹、掏人心而食,道士路遇惡鬼而除之。

小謝,書生陶望三家徒四壁,唯有借姜部郎廢棄宅院讀書為的就是考取功名,秋容和小謝每晚都出現幫助陶書生,久而久之陶書生知道了她們的來歷,但是並不害怕。陶書生為人正直針砭時弊,試卷文章因為譏諷社會不良而被入獄,小謝和秋容捨命搭救後考取功名從此幸福生活。

小倩,原名聶小倩,是極品貌美的女子,生前只活到十八歲,被葬在荒涼古寺旁,不幸被夜叉脅迫害人,寧採臣和其他書生暫居寺院,小倩受夜叉指使出來害人,但是被寧採臣正氣打動,告知實情並助寧採臣脫離危險。

蘭若寺,就是寧採臣暫居的寺院,小倩所埋的蘭若寺院在浙江金華。實際上的蘭若寺真的存在,山西忻州市附近,始建於唐代,可謂千年禪院,但和聊齋中的蘭若寺無半點關係。

聊齋本身只講故事,反映的是當時清朝的腐敗風氣和對人性的摧殘,故事中出現的夜叉,就是本劇的大反派巨樹之妖,男主蒲松齡落筆成書,開始神筆封魔。

四苦情緣

畫皮,嬰寧,小謝閉卷,靈隱之力將生、老、病三門打開,封印解除,黑山分身通過三門漸漸凝聚分身,死門若再被打開黑山將融合第四個封印的分身現世從而危害世間。

天女現身,阻止黑山通過死門,天女和黑山化作金鳳和黑龍大戰於封印之境。

怨憎會之苦,蒲松齡在書房忙於寫作蘭若寺,因為蘭若寺閉卷,死門打開便可以見到小倩。甄娘滿心歡喜來問候蒲松齡,但是他寫作成痴,絲毫不在乎甄娘,原來他覺得甄娘嫁給自己是別有用心,兩個人開始爭吵,甄娘怨恨蒲松齡,為讓其清醒,將燈油倒在其書上,「我休了你!」蒲松齡的話激怒了甄娘,她用蠟燭引燃屋中一切作品和畫作,大火燃起,蒲松齡衝進火中搶出未被燒毀的蘭若寺,但甄娘被火龍捲走。

正在此時,天女藉助甄娘的身體現世,告訴蒲松齡他是自己尋找的靈隱人,只有靈隱人才可以再次封印黑山,但是需要用對甄娘的真情打動四大妖靈,獲得情愛之淚,才能激發自己的靈隱能力,同時激活靈隱之筆關閉生老病死之門封印黑山。

求不得之苦,生門之中,蒲松齡穿越到母親介紹甄娘和其相親之境,甄娘被蒲松齡拒絕,蒲松齡通過穿越之鏡看到自己喜歡的人死在甄府,其實那個是甄娘的丫環,是代替甄娘送定情之物紅豆給蒲松齡而意外死亡,蒲松齡誤會了甄娘。他再次穿越到甄府,發現甄娘病重想要帶甄娘走,黑山趕到,為了保護甄娘蒲松齡身受重傷,甄娘被黑山帶走。愛而不得感動生門妖靈小唯獲得情愛之淚關閉生門。

愛別離之苦,老門之中石頭花未開,嬰寧霓裳羽衣曲擊鼓等待花開,蒲松齡以頭撞鼓,穿越到自己的茅舍,見甄娘正在做飯,蒲松齡對妻表達愛意,人間樸實見真情,最重要的就是日日相伴,黑山趕到抓走了甄娘,蒲松齡領悟到自己忽略了對甄娘的真愛,他用自己的真情讓等了千年的石頭花開,嬰寧情愛之淚助其關閉老門。

病死之苦,病門之中,痴情小謝相思成疾凝聚成香。蒲松齡穿越到茅舍,甄娘伏案睡去,滿地的紙張,寫著一生一世敬他、愛他,記錄著自己的過往,原來甄娘腦部受到重創,無藥可醫,甄娘病了。痴情之淚助蒲松齡關閉病之門,但是黑山沒有被完全禁錮。

解鎖

死門有蘭若之境,蒲松齡見到小倩,小倩和蒲松齡穿越到茅舍,小倩迷惑其打開死門,並告訴蒲松齡甄娘配不上他,但是蒲松齡告訴小倩甄娘才是自己的唯一。相思之淚助力神筆與黑山一戰,星盤加持封印黑山。

「生機已斷,以後再也沒有人給你吃炒糊的土豆絲了。」,甄娘的告別之語。

蒲松齡一生都在等的故事最終體現在聊齋古卷。

相關焦點

  • 蒲家莊:蒲松齡故居講述「新聊齋」
    這座保留了明清風格的古樸村落,見證了清代著名文學家、「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成長。「變中求新,新中求特」的「新聊齋」如今已是蒲松齡故居,也是整個聊齋城發展的永恆主題。22日上午,記者一行人走進這座具有典型北方農家院落風格的故居,一進正門,三棵古槐盤根錯節聳立路邊,好像在訴說著蒲松齡的蒼桑,也記載著蒲家莊的變遷。門楣上懸掛著郭沫若題寫的匾額:「蒲松齡故居」。
  • 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
    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那麼,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志異》呢?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之一)…尚繼武蒲留仙與辛稼軒詞作比較談…張成水聊齋詞與 《聊齋志異》 …王偉偉後記四、張崇琛:《聊齋叢考》內容簡介>蒲松齡的諸城之行蒲松齡與孫景夏蒲松齡與李澹庵蒲松齡《李澹庵圖卷後跋》箋論蒲松齡與張貞中 《聊齋》本事考證《
  • 蒲松齡的名言名句大全
    ——蒲松齡 《聊齋志異》10、 淚中為寫相思字 寫到相思淚轉多 ——蒲松齡11、 如果我的一生就像一場美麗的煙火,那麼我願意用三場這樣美的煙火,來換取你這一世的迷離。 ——蒲松齡 《聊齋志異》12、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
  • 《聊齋志異》中,蒲松齡遇見「神仙顯靈」的現象,如今卻也很常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也稱聊齋先生,是清朝一位著名短篇小說家。而他所撰寫的《聊齋志異》很多都不是憑空想像捏造的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事情。比如半夜江上鬧鬼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一種罕見發光的水藻鬧出的大烏龍。
  • 蒲松齡的聊齋故事如何成為國外讀者的枕邊書?
    在第四輯中,首次選入了深受外國讀者喜愛、曬書最多的一本中文作品——清代蒲松齡的聊齋故事集《鬼哭》,除文言文與英文相互對照之外,還增加了注釋和白話文譯文。《企鵝經典:小黑書 第五輯》,首次選入了深受外國讀者喜愛、曬書最多的一本中文作品——清代蒲松齡的聊齋故事集《鬼哭》。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前言眾所周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一大批與人發生情感糾葛的妖狐鬼怪,例如《聶小倩》中的善良女鬼聶小倩,《小翠》中的率真狐女小翠,《翩翩》中的體貼仙女翩翩。可以說,蒲松齡一直到死,也沒能從科舉的惡夢之中清醒過來。這也能解釋為何《聊齋志異》中人鬼之戀的男主角一般都是窮困潦倒、落魄不堪的士人。現實的打擊、文人的孤芳自賞令蒲松齡的潛意識裡對科舉制度有深深的憤恨。
  • 揚州為蒲松齡唯一遠遊地 多篇《聊齋志異》故事源於寶應
    導讀:蒲松齡是山東人,揚州是他唯一一次遠遊的地方。清康熙九年(1670)秋,31歲的蒲松齡應同鄉學友、寶應知縣孫蕙之邀,來寶應做幕賓,開始了他的南遊之行。據了解,「蒲松齡聊齋文化揚州展」在揚州八怪紀念館僅展出5天,展期至6月9日,想了解蒲松齡一生及聊齋文化的市民可得抓緊時間哦!揚州是蒲松齡唯一遠遊的地方 源於寶應傳說的至少有30多篇蒲松齡是山東人,揚州是他唯一一次遠遊的地方。
  • 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其後盛華不再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目的是為了加深大家對這本書的認識,增強這本書的文化影響力。一、來看作者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濟南府淄川人,也就是個山東大漢。清代傑出文學家、小說家。
  • 《神探蒲松齡》的幾大看點
    蒲松齡是清代大文學家,一代文豪,蒲松齡和他筆下的聊齋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這些年根據蒲松齡《聊齋志異》裡的故事改變拍攝的影視劇也不算少。但你有沒有想過把蒲松齡和他故事裡的人物放在一起,當蒲松齡變身神探,當功夫明星成龍遇上蒲松齡,當蒲松齡遇上卡通人物和現代電影特效製作,將會呈現一種什麼樣的藝術效果。2019春節檔新片《神探蒲松齡》就把以上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元素糅合在了一起。那麼結果如何呢?目前從觀眾反饋回來的觀影效果來看,《神探蒲松齡》口碑不錯,至少有以下幾大看點。
  • 蒲松齡《聊齋志異》其實是一部「孤憤」之書,而非志怪小說
    松落落秋螢之火,魑魅爭光;逐逐野馬之塵,魍魎見笑。才非幹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篇。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於斷髮之鄉;睫在眼前,怪有過於飛頭之國。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託曠懷,痴且不諱。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盧耶?然五父衢頭,或涉濫聽;而三生石上,頗悟前因。
  • 蒲松齡落魄著《聊齋》,得到了哪幾位位達官紳士的鼎力相助
    後來,蒲松齡積累的好故事越來越多,他把搜集到的故事作了加工,寫成了一本短篇小說集,就是著名的《聊齋志異》。在王氏兄弟中,王觀正與蒲松齡最相投,又同是科舉失意者,所以兩人交情甚厚。蒲松齡家母病逝,無以營葬,王觀正慷慨解囊相助。教完了王家的子孫,蒲松齡又到罷職歸田的翰林院檢討唐夢賚家做了私塾先生,唐夢賚很器重他。最令蒲松齡感動不已的是唐夢貴對他寫鬼狐神怪,創作《聊齋志異》大加誇獎,並在幾年後,為《聊齋志異》寫了序言。
  • 蒲松齡紀念館與上海的前世今生
    畫軸上方有其親筆題跋兩則:一曰「爾貌則寢,爾軀則修,行年七十有四,此兩萬伍千餘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頭,奕世對爾孫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題」。二曰 「癸巳九月,筠囑江南朱湘鱗為餘肖此像,作世俗裝實非本意,恐為百世後所怪笑也。松齡又志」。四方印分別為「蒲氏松齡」、「松齡留仙」、「留仙」和「柳泉」風景圖形章。上海自1840年開埠通商之後,西風日盛,漸漸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之一。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裡面總是離不開狐狸、書生、妖魔鬼怪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選材奇特多是狐仙鬼怪,曾被稱為"明清六大奇書」之一。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是作者的原因。作為清初久試不第的讀書人,蒲先生授館為業,心有不甘。眼見小說頗有市場,也動了寫書傳世的念頭。可寫啥好呢?歷史有框架操作空間小,兼責任重大,又有《三國演義》《水滸》大山在前,寫市井人生,民間傳奇吧,"三言二拍"也搜羅殆盡。
  • 百歲之狐為美女:細數蒲松齡塑造的幾大狐精形象
    封三娘就是聊齋狐狸精世界優美而虔誠的活雷鋒。封三娘來人間的唯一目的,是幫助民間少女範十一娘。數月之後,封三娘幫範十一娘物色了佳偶,並運籌帷握幫助範十一娘起死回生,最後獲得圓滿姻緣。對於古代深閨中的女子,能有範十一娘與封三娘「效英、皇」這樣的友情,實在難得。《蓮香》雖是寫桑生與鬼女、狐女之間的情愛糾葛,但也掩蓋不了鬼女李氏與狐妓蓮香兩世情緣的同性友情。。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蒲松齡:聊齋志異,所有偉大背後都有一份愛情
    明末清初,蒲松齡出生在一戶落魄地主家,誰也沒想到真的一生執著於科舉卻屢次落榜的落魄文人最終卻憑藉一本志怪小說聊齋名傳至今,更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寫鬼怪狐妖,起因卻是他的老婆。十八歲時,蒲松齡取了年僅十五歲的老婆劉氏,在當時嫌貧愛富的風氣下,妻子劉氏非但沒有嫌棄他家境窘迫,反而不離不棄。這讓蒲松齡倍感欣慰,為了不往劉氏嫁他一場蒲松齡勵志一定要金榜題名。僅在一年後,他便通過童子試,一舉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寧鎮半個山東。
  • 醒世姻緣傳的作者就是蒲松齡
    《醒世姻緣傳》的人物情節,與《聊齋志異》的《江城》悍婦故事頗為類似。胡適據此曾寫《蒲松齡的生年考》以及《醒世姻緣傳考證》,從地理、災樣、人物三項考證出作者即蒲松齡。但是後來的有研究者又持非蒲松齡說,並提出以下數說:章丘文士說,丁耀亢說,賈應寵說,蔡榮名說;但是至今仍然沒有定論。
  • 蒲松齡一生不得志,《聊齋志異》卻名傳後世,真是讓人唏噓
    蒲松齡雖然到了七十一歲才按例補為歲貢生,可是他的心裡始終是覺得窩囊,只能把胸中磊塊化為鬼魅世界,成就了一部震古爍今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可惜的是在他內心深處,這完全不如考取功名更能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價值。蒲松齡在七十四歲的時候,他的兒子蒲筠請著名畫師朱湘鱗為他畫了一幅寫真像。
  • 經典文言文賞析|蒲松齡博採
    原文蒲留仙①先生作《聊齋志異》,每臨②晨攜一大磁罌③,中貯苦茗④,具⑤淡巴菰⑥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⑦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⑧。偶聞一事,歸而粉飾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