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改造落成暨上海青年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主題活動今天(4月29日)下午舉行。市委副書記尹弘與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共同為漁陽裡改造紀念雕塑揭幕,並出席上海青年講師團「微團課」發布活動。這是上海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
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改造項目於2018年8月正式啟動。紀念館內部設計力求復原漁陽裡原貌,展陳內容聚焦1919年五四運動到1922年團的一大召開期間,漁陽裡培育的青年在中國革命和共青團建設初期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少史料和文物為首次展出,讓觀眾能更好回顧百年前的紅色足跡,感懷革命青年愛國情懷。紀念館自4月30日起開始試運行。
淮海中路567弄漁陽裡
繁華熱鬧的商業街上
你是否知道還有這一條弄堂
這裡的6號石庫門小樓
曾影響過中國的歷史進程
近百年前
俞秀松、施存統等八名青年
在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領導下
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
本次對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的改造在內部設計上力求復原漁陽裡的江南文化特色,復原漁陽裡的石庫門建築特色,在展陳內容上強調了五四運動孕育了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在黨的領導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中央委員會得以相繼成立並逐步發展。
改造之後
有不少史料和文物均是首次展出
跟著小編來探營
全新亮相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都有哪些新變化、新亮點?小編現在就帶著大家一同來探營!
↓視頻:嶄新的漁陽裡是如何築成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六大展區
不忘初心 還原歷史
紀念館一共分為六個展區。一樓為序廳和共青團知識互動體驗區兩個展區。二樓展廳則以時間為序,分為「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創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外國語學社與漁陽裡培育的進步青年」和「從團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建立到團一大的召開」四個展區。
一樓序廳首次呈現了新漁陽裡6號的「三個第一」,即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幹部學校——外國語學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通訊社——中俄通信社。序廳的正前方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八位發起人的藝術銅雕。
序 廳
此次一樓還新增一處佔地83.8平方米的共青團知識互動體驗區。展區通過多媒體、電子遊戲等新型科技手段,將團史、《團章》、團員證、團徽、入團流程以明白易懂、輕鬆易記的方式帶給參觀者,實現團員網上籤到,提供了寓教於樂的參觀學習途徑。
紀念館二樓展陳以「圖文+實物展品」為主,以更加豐富的史料和文物,更為新穎的多媒體呈現和藝術表達,回顧百年之前的紅色足跡,感懷革命青年的愛國情懷。
重磅展品首度呈現
《青年團籌集基金啟事》
「邦人君子及當代宏達鼎力匡襄,予以惠助,俾基金有著,團務自易策動,直接為社會青年謀公眾之福利,間接實興我國民族前途關係者綦巨!豈獨本團之幸焉?」
如此鏗鏘有力的文字, 出自此次新增的展品《青年團籌集基金啟事》中, 這是一份小楷書法藝術品,由俞秀松在建團初期親手撰寫。俞秀松不但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首任書記,也是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員。
《青年團籌集基金啟事》
這份珍貴的史料是市政協常委、上海拙樸投資管理中心創始合伙人邵楠交授於紀念館的,在紀念館改造落成之後首次對外展出。
這不僅是一篇募集資金、 引領青年團戰鬥的檄文, 更是能穿越百年, 成為讓新時代青年肩負起國家民族命運擔當的號角!
俞秀松的單人鐵床
同樣, 與俞秀松有關的新展品, 還有一張跨越萬裡、 從新疆帶回上海的單人鐵床, 被放置在紀念館二樓展廳裡。鐵床由俞秀松的繼子俞敏和繼女俞雁捐贈給紀念館。
俞秀松曾在1935年前往新疆, 任新疆民眾反帝總會秘書長等職, 這張鐵床就是他當年在新疆時臥室的配置。1939年, 俞秀松在蘇聯肅反擴大化中遇害, 時年四十歲。
俞秀松的鐵床
施存統的24本藏書
第一任團中央書記、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八位發起人之一的施存統喜歡看什麼書?這次在紀念館裡也能找到答案。在二樓展廳「青年先鋒 上海建團 」部分, 能看到由收藏愛好者吳景鍵先生所收藏的施存統早年個人收藏的24本藏書, 其中有兩本書還有施存統的個人籤名。
施存統的藏書
施存統又名施復亮,在吳景鍵所購的一本早期日文共產主義文獻《社會問題研究》上, 就有用紅色鉛筆所寫的名字「復亮」, 並配有「此書與復光的信同時收到, 一九二五·九·一·十三」的題記, 「從書上的題記也能看出他和鍾復光那段革命愛情故事, 最後他們結為革命伴侶。
毛澤東致施存統的一封信
在毛澤東同志的帶領下,長沙社會主義青年團於1921年1月成立,成為全國第一批團的早期組織。1922年,時任長沙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給團中央寫報告,匯報長沙青年團工作,上款就是「國昌兄並轉中局諸兄」,「方國昌」實為施存統化名。
毛澤東致施存統的一份信
藝術浮雕群像《先驅》
步入紀念館的序廳, 迎面就能看到一組重達一噸的藝術浮雕群像《先驅》。這組全新亮相的浮雕群像由上海市美協副主席、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蔣鐵驪全新創作,展現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的八名發起人:俞秀松、施存統、陳望道、李漢俊、葉天底、沈玄廬、袁振英、金家鳳。
藝術浮雕群像《先驅》
浮雕群像寬5米, 高2.7米,八名發起人迎面邁步向前, 剛毅硬朗, 讓參觀者感受到他們走出漁陽裡的意氣風發。
原創油畫《啟程》
除了這組全新創作的藝術浮雕, 位於紀念館兩樓介紹外國語學社的部分, 還有一幅全新原創的油畫《啟程》, 油畫由上師大美院院長、上海美院特聘教授俞曉夫創作, 歷時兩個月。
原創油畫《啟程》
畫作藝術性再現了劉少奇、 任弼時、 蕭勁光、 羅亦農等外國語學社的青年學員和楊明齋等老師們, 在漁陽裡弄堂口交流討論的場景, 青年們目光敏銳, 求知若渴, 奮發學習精神與救國圖強志氣躍然紙上。
復原老漁陽裡的建築符號
館內設計原汁原味
上海美術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胡曉雲曾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改造的總設計師, 此次他又擔任了漁陽裡改造的總設計師。他介紹, 此次館內設計側重複原漁陽裡的建築符號, 將這座石庫門建築的尖頂、 屋內立柱都進行了還原。
漁陽裡外景
在二樓展廳裡, 屋頂是用現代材料製成的瓦片, 只要細心留意, 還能發現五六個組合在一起懸掛在展廳上方的吊燈, 造型與傳統石庫門客堂間裡所用的吊燈一模一樣。
二樓展廳還原了石庫門建築的尖頂, 讓內部空間更加寬敞。靠窗的走廊新增了一長排木質材料的百葉窗, 樣式與石庫門的老式窗框無異, 百葉窗可調節, 天氣明媚時, 陽光可透過百葉窗灑進紀念館的走廊。
細節呈現原汁原味
展廳圖文色彩則以紅色、 灰色為主, 排版、 樣式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有著相似之處。
紀念館在改陳改建過程中, 還使用了各類新穎的多媒體方式,再現漁陽裡的紅色歷史。比如在紀念館兩樓,在國內展館中首次採用了三屏互動方式, 展現了青年團的八位發起人當年在漁陽裡學習工作時的場景。
漁陽裡廣場
淮海中路上首個紅色廣場
新增的漁陽裡廣場毗鄰淮海中路,與紀念館相隔一條弄堂。原本是一個室外停車場,在錦江國際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則變身為上海這條繁華道路上第一個紅色廣場——漁陽裡廣場。
整個漁陽裡廣場最大的看點在於青運史大事記——「青春讚歌」浮雕牆與團史大事記——「青春足跡」步道。
浮雕牆由十幅中國青年運動史大型浮雕組成,總長58米、高3.4米,所展示的內容涵蓋了五四運動、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一二九運動、青年志願墾荒活動、學習雷鋒活動、新長徵突擊手(隊)活動、希望工程、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等。
更富有巧心的是,利用走道設計,浮雕牆中段鑲嵌了一扇石庫門,門楣上標有「漁陽裡」。每到重大紀念日,參觀者可以打開石庫門,直接通過走道走進紀念館進行參觀,就猶如打開了歷史之門,穿越紅色歷史時空,走進史實。
浮雕牆前的地面上,則是寬3米的「青春足跡」步道。步道上印刻著一共16條團史大事記,走完這段步道,也簡要學完了共青團的歷史。
此外,廣場上設置了升旗區域,可在重要日子舉行升旗儀式,也為青少年國旗下成長活動、重溫革命歷史、接受儀式教育等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文化場所。
廣場的設計與實施交給了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團隊十多名青年師生,主持藝術家為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中華藝術宮副館長金江波。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漁陽裡是你不可不去的城市打卡點哦!在改造一新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還將常設微團課,為青少年了解紅色故事提供新途徑。
紀念館將於
2019年4月30日(周二)開始試運行
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五一假期走起!
參觀注意事項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開放後,觀眾領票免費參觀,團體需提前預約講解參觀。為了保護舊址和紀念館安全,將根據實際情況,對參觀舊址和紀念館展廳實施限流措施。同時,為了對展陳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確保良好的運營狀態,紀念館將實行每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諮詢電話:021—53823370
文字: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勝潔、範彥萍
攝像:施劍平 攝影:吳愷、施培琦
文案整理:塔哥
責任編輯:黃奕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