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時代的「流行詞」:新冠定義2020

2021-01-09 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李傲華 鄭方圓 張靜 編輯:鄭方圓

《牛津英語詞典》從2004年起開創了發布年度詞彙的先例,諸多機構紛紛效仿,但即將過去的2020年,我們很難簡單地用一個詞彙來定義和形容它。

「新冠」自然是這一年最熱的詞彙,貫穿了每一個人2020年故事始終。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2月11日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每日媒體簡報會上宣布:「我們現在將這種疾病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世衛組織的疾病命名指導意味著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冒犯或汙名化的詞語。

「新冠」之下還連接著更多讓我們難以忘懷的詞彙,醫學術語走進了大眾日常生活:陪伴我們一年的「口罩」,每次進辦公大樓都會被對準的「額溫槍」,從不缺席的老朋友「板藍根」,讓我們看到道路盡頭光亮的「疫苗」……

這些詞無論好壞,無論就此淡出,或繼續流行,都構成了2020年最沉重也最鮮活的命題,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進而沉澱為歷史進程和全人類共同記憶裡的一部分。

一場大流行病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請記住2020。

新冠到來的那一天

截至北京時間12月31日8:30,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超過82537767萬,累計死亡人數1800837。

數字仍在跳動,紀錄不斷被刷新。

還要等多久,新冠才能離我們遠去?人類是否真的可以戰勝新冠?它會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長久地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嗎?

這些問題,沒有人可以給出答案。

讓我們先把時間撥回到1月20日。當鍾南山院士宣布「人傳人」時,大多數人對這種2019年底就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一無所知,只是世界病毒分類委員會的冠狀病毒小組(CSG)給它起的英文名「SARS-CoV-2」瞬間勾起了2003年春天的「白色回憶」。

在恐懼情緒的支配下,「新冠病毒」的大名一夜之間響徹大江南北。

雖然「SARS-CoV-2」頗有「SARS二世」的感覺,但嚴格來說,新冠病毒只是SARS的「同宗表親」,同屬冠狀病毒科的β屬冠狀病毒,與SARS本尊並沒有直接關係,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最終決定,將該病毒命名為「2019-nCov」,而新冠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疾病稱為「COVID-19」。

作為迄今為止最晚發現、感染性最強的冠狀病毒,新冠不僅可以通過飛沫、氣溶膠、接觸傳播和母嬰傳播,還擁有無症狀感染者傳播這一隱藏「終極殺器」。

此外,還有研究表明,新冠可以在-4℃的環境下存活數個月,在-20℃存活20年。

更可怕的是,新冠病毒還在不斷變異中。

病毒在進入細胞後,會進行快速複製,但由於沒有複雜的生命結構,病毒基因穩定性較差,所以容易出現變異。而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RNA病毒缺乏一種負責「糾錯」的聚合酶,變異可能性更大。

讓英國再次「封城」的B.1.1.7新冠病毒變種,自12月14日英國政府宣布確認出現以後,兩周內在新加坡、德國、法國、日本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通報相關確診病例。《科學》雜誌稱,這種變種病毒的傳播能力要比原始毒株高70%左右。

相關流行詞彙:SARS、新冠病毒、人傳人、「鍾南山」、封城、病毒變異

你搜索了多少次口罩?

作為抵擋病毒的第一道屏障,口罩一夜之間成了「硬通貨」。

淘寶數據顯示,今年有75億人次搜索了「口罩」關鍵詞。在最緊缺的時候,囤口罩比坐擁金山銀山更讓人有安全感。

巨大的需求和供給缺口之下,口罩的價格連翻幾倍,但市場上仍然「一罩難求」。口罩製造也成為了最熱門的製造行業,只要和口罩沾上邊,相關個股股價全飛上了天。

時代財經製圖

口罩上下遊產業鏈也爆火。核心材料熔噴布的價格從疫情前的1-2萬元/噸瘋漲至30-40萬元/噸。生產口罩的口罩機價格從疫情前的15萬元左右暴漲至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比亞迪、格力、中石化等宣布轉產口罩,各路「神仙」紛紛跨界,齊聚口罩行業。據天眼查,今年以來新增口罩廠家156505家,註銷79家。

疫情之前,我國口罩日產能約為2000萬隻,但隨著復產復工,以及在各路神仙大佬們的加持下,2月底我國口罩日產能就已經超過了1億隻。外交部長王毅12月11日表示,疫情以來,我國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

相關流行詞彙:口罩、熔噴布、口罩機、一罩難求

額溫槍為什麼總是不準?

疫情期間,普通民眾接觸頻率最高的防疫物品,除了口罩,就是額溫槍了。

額溫槍由傳感器、ADC、MCU、液晶顯示屏、電池等元器件組成,生產技術壁壘並不高,蜂擁而來的訂單,也讓相關企業無法招架,原本單價百元以內的額溫槍一度漲至700元,企業業績也由此大漲。

時代財經製圖

能否順利出行,有賴於額溫槍那方小小的液晶屏上所顯示的數字,但在實際操作中,額溫槍誤判率卻非常高。使用距離、頭髮遮擋額頭的程度甚至皮膚的汙垢,都可能影響測量結果。

相關流行詞彙:額溫槍

檢測試劑「揪出」病毒

時而準時而不準的額溫槍不足以應對新冠檢測需求,核酸檢測才是判斷新冠感染的「金標準」。

主流的核酸診斷試劑一般採用螢光定量PCR法。選取出新冠獨有的基因序列作為檢測靶標,通過PCR擴增,再將擴增出來的DNA序列以螢光標記探針結合。通過螢光信號來確定樣本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

為了使檢測試劑及其他防疫物資供應迅速跟上,藥監局特意開闢了藥品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的綠色通道。

新冠檢測試劑也創下了一項紀錄:第一批新冠檢測試劑盒在4天內即完成審批。

最早獲得新冠核酸檢測試劑註冊證書的企業是之江生物,華大基因、聖湘生物、達安基因的新冠試劑產品也在1月底相繼獲批上市。國家藥品審評中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獲批上市的新冠檢測試劑共有42款。

疫情助推下,檢測試劑生產企業業績大漲,前三季度,聖湘生物淨利潤20.13億元,同比增長107倍,成為檢測試劑行業的最大贏家。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相關流行詞彙:核酸檢測、試劑盒、應急審批

誰才是「人民的希望」?

曾與我們相識於非典的雙黃連和板藍根這次也沒有「缺席」。

中國科學院1月31日晚發布,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經過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儘管事後澄清這只是初步體外實驗結果,但仍引發了搶購潮。

無獨有偶,10月16日,因鍾南山院士一句「白雲山複方板藍根顆粒具有體外抑制藥效」,白雲山股價漲停封板。即使白雲山(600332.SH)表示,這只是體外實驗結果,板藍根是否對新冠肺炎有療效尚不確定,但無法阻擋全民搶購板藍根的熱情。

無論雙黃連還是板藍根,都未進入新冠治療方案,風頭被隔壁的連花清瘟搶走。

4月14日,連花清瘟的生產商以嶺藥業(002603.SZ)宣布連花清瘟膠囊可用於輕型、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常規治療,截至目前,連花清瘟已在17個國家拿到註冊證。以嶺藥業也成了今年中藥企業中「最靚的仔」。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國際友人則一度將希望寄託於瑞德西韋和羥氯喹。

瑞德西韋是跨國製藥巨頭吉利德公司的一款在研藥物,原本被設計用於抑制伊波拉病毒,在川普力推下,搖身一變成為了FDA批准的首個可以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

羥氯喹的故事與瑞德西韋相似。川普高調「以身試藥」,原本用於治療紅斑狼瘡的羥氯喹推上風口浪尖。

不過世衛組織方面卻聲稱,瑞德西韋、羥氯喹等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對於降低新冠肺炎致死率「幾乎無效」。

相關流行詞彙:非典、雙黃連、板藍根、連花清瘟、「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韋、羥氯喹

呼吸機為什麼是「救命神器」

瑞德西韋和羥氯喹是否有效?學界仍有爭議。對於重症病人來說,呼吸機或許是比「神藥」們更可靠的「救命神器」。

作為人工替代自主通氣最有效手段,呼吸機成為了新冠重症患者搶救的必備神器。

呼吸機可以分為正壓呼吸機和負壓呼吸機,不同呼吸機的工作機制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都是利用了氣壓差原理,為病人提供輔助呼吸。

最高級的呼吸機名曰ECMO,全稱是體外膜肺氧合可以從患者的靜脈系統中抽取脫氧血液,經過體外氧合後,重新回輸至患者體內,暫時負擔起心肺的工作,讓人的心肺有充分的休息、恢復時間,從而維持患者生命。

由於生產技術要求較高,我國具備呼吸機生產資質的廠家不多,且以家用呼吸機或無創呼吸機為主,至今沒有國產廠家能獨立生產ECMO。

疫情之前,我國呼吸機年產量1萬臺左右,全球年產量也不過10萬臺左右,強大的需求量刺激生產,3—5月不足3個月時間,我國呼吸機出口量達到9.67萬臺。

為了爭搶呼吸機,紐約州州長科莫和美聯邦應急管理署甚至「大打出手」。

紐約州以25萬美元的價格向中國訂購了1.7萬臺呼吸機,但由於加利福尼亞州、伊利諾州和聯邦政府訂購了同樣的呼吸機,紐約州最終只能收到2500臺。科莫公開指責聯邦應急管理署「截胡」。

在全球瘋搶的環境下,呼吸機生產企業前三季度業績漲勢也非常喜人。

時代財經製圖

相關流行詞彙:呼吸機、ECMO

群體免疫可行嗎?

醫療系統不堪重負,但隨著全球疫情不斷擴散,群體免疫一度成為部分國家的應對之策。

群體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1923年,一名美國學者發現,當感染麻疹的兒童達到一定規模後,新發的感染數就會降低,「群體免疫」的概念由此提出。

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指出,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才能獲得「群體免疫力」,這也引發了巨大爭議,反對者認為,這是英國政府在為「棄療」找藉口。

不過新冠病毒是單鏈RNA病毒,較容易發生突變,在放任自然感染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還未達到群體免疫,病毒就進化出新毒株,群體免疫力也失去保護作用。

相關流行詞彙:群體免疫、毒株、「棄療」

疫苗才是終極解藥?

目前有200多家製藥公司和大學團隊在研發新冠疫苗。隨著早期領頭企業開始接種疫苗,這個市場留給後來者的機會正變得越來越少,對於進度落後的企業而言,無法輕易招募足夠多的志願者,而那些利潤豐厚的市場也可能被早早佔據。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中41個新冠疫苗處於臨床1期,17個處於臨床2期,13個處於臨床3期,以及7款疫苗已經獲得緊急批准。

我國進入臨床階段的新冠疫苗有14個,其中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2個滅活疫苗、北京科興中維公司的滅活疫苗、軍事醫學研究院和康希諾公司聯合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智飛生物公司聯合研發的重組蛋白疫苗等5個已經進入3期臨床。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我國在研新冠疫苗可以劃分為5個技術路線。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參與新冠疫苗研發的企業受到資本市場熱捧,股價一飛沖天。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但疫苗研發成功並不是終點。

經過大半年爭分奪秒的臨床研究競賽後,新冠疫苗終於走向了現實,領頭企業們正在面臨新一輪挑戰。

-70℃的運輸難題

第一道難題就是運輸。

如果要達到群體免疫效果,全球新冠疫苗需求量在100億劑以上,約需1.5萬架次滿載貨機運輸疫苗。

疫苗是特殊藥品,在運輸、儲存等環節有嚴格的冷藏保溫要求。疫苗對溫度敏感,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對疫苗質量產生影響。據統計,每年有一半的疫苗產品因運輸、儲存不當失效而被浪費。

一般疫苗冷鏈的溫度為2-8℃,但率先獲批的BioNTech、輝瑞mRNA疫苗以及Moderna的mRNA疫苗卻分別需要在-70℃和-20℃下保存。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這引發了對新冠疫苗運輸的擔憂,冷鏈運輸概念股也由此站上了風口。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疫苗瓶短缺

另一個嚴峻的問題是疫苗瓶子短缺。

早在5月,英國牛津大學醫學教授約翰·貝爾(John Bell)就曾透露,目前全球的疫苗玻璃瓶庫存僅剩2億支。如果按照100億劑的需求計算,全球疫苗玻璃瓶產能缺口在80億支以上。

疫苗是化學製劑,容器材質選用不當,可能發生化學反應,從而汙染疫苗。主流的疫苗容器是中硼矽玻璃瓶子,其化學性能穩定,在耐水性、耐酸耐鹼性、抗冷凍性、熱穩定性、灌裝速度等方面表現都比低硼矽玻璃優秀。

雖然中國疫苗行業協會堅稱,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疫苗瓶年產量至少可達80億支。

但大部分都是低硼矽玻璃,根據《中國藥用玻璃包裝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報告(2019版)》,2018年國內藥用玻璃裡中硼矽玻璃使用量僅佔7%-8%。

而在A股上市企業中,生產中硼矽玻璃的只有山東藥玻和正川股份。隨著疫苗量產時間點越來越近,疫苗瓶子概念也越炒越熱。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製圖 相關流行詞彙: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冷鏈運輸、硼矽玻璃

你準備好接種了嗎?

新冠疫苗闖過層層關卡,民眾準備好接種疫苗了嗎?

為了增強民眾接種疫苗的信心,12月以來,包括新當選的美國總統拜登、現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內多位西方國家領導人公開接種了疫苗,但調查顯示,西方民眾對疫苗的態度仍不明朗。

根據美聯社和NORC日前舉行的一項聯合調查,美國願意接種疫苗的受訪對象只有47%,26%的受訪對象表示「拒絕接種」。

法國公共衛生部門的最新調查顯示,只有40%的受訪者願意接種疫苗,在希臘的利瓦迪亞醫院,只有約36%的醫護人員表示願意接種,另外約62%的醫護人員態度消極。

與西方不同,國內對新冠疫苗的接受度全球最高。Ipsos全球民意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民眾對新冠疫苗接種的支持度達到97%。

12月31日,國內首支新冠疫苗正式獲批。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Vero細胞)獲得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

12月15日,我國正式啟動了重點人群的接種工作。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12月31日表示,半個月以來,全國重點人群累計接種已經超過了300萬劑次,接種結果充分證明了我國疫苗安全性良好。

曾益新還表示,「疫苗的基本屬性還是屬於公共產品,價格可能會根據使用規模的大小有所變化。但是一個大前提是,肯定是為全民免費提供。」

相關流行詞彙:疫苗接種

相關焦點

  • 用流行詞來概括這個時代,是危險的
    聽說2019年度十大流行詞公布的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2019年,真的要結束了?感嘆時光飛逝之餘,心中也產生了些許困惑。對一段時期進行總結,自然是傳統。只是,流行詞,真能擔起這樣的大任嗎?這倒不是因為,流行詞總是很快就不流行了。
  • 2020年度網絡流行詞以及他們的英文表達!
    >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一個詞彙定義了一個時代 繼牛津詞典和科林斯詞典後美國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早前也發布了2020年度詞彙「大流行(pandemic)」(尤表示自己不願這麼做時)name-drop 反覆提及名人或要人的名字以抬高自已除了以上三個流行詞之外
  • 2019年度流行詞有教母,有霸道總裁,還有人間小苦瓜
    2019年是國慶70周年,今年分量最重的回憶無疑是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70周年大閱兵#。時代之風,心潮澎湃,如果大數據計算全國人民的淚點分布,那一天理應是最密集的。隨之,《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也默契地播放於五湖四海的各個角落。「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隔。」這是屬於2019年的流金記憶。我們也真的在參與歷史。
  • 年度流行詞、流行語中的2020:疫情給全世界留下最深刻印象
    新華社發   不到一個月,2020年就要「翻篇」。回想這被疫情籠罩的一年,哪些關鍵詞浮現腦海?  近期,多國評出年度詞彙、年度流行語,為2020年作總結。不約而同,這些詞彙、流行語大多都圍繞新冠疫情,點出魔幻一年的各種痛點。  新冠疫情無疑是今年全世界面對的共同敵人,也是給全世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詞語。
  • 大咖共話:流行詞「區塊鏈」的2020走勢
    2019年,Facebook規劃出Libra,加密貨幣受到全球關注;中國將區塊鏈技術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區塊鏈」成了2019年的流行詞;公鏈、數字資產交易平臺、DApp等領域的創建者們將繼續迎接洗牌……這都提高了2020年區塊鏈想像力的期待值。
  • 王蒙:有些流行詞讓我特別反感,比如「小鮮肉」
    王蒙:有些流行詞讓我特別反感,比如「小鮮肉」 2016-12-22但也有王蒙喜歡的流行詞,比如今年流行的「洪荒之力」,還有前些年流行的「你媽喊你回家吃飯」,「你媽喊你回家吃飯」讓王蒙覺得非常美好,讓他回想起童年時代。  一堆2016年流行的詞彙放在一起,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很正常。王蒙喜歡的「洪荒之力」在社交媒體上泛濫時,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對它非常反感,央求大家不要凡事都往「洪荒之力」上靠。王蒙的發言不過是表達他個人的喜歡,這是他的權利。
  • 2020年的流行詞,你用對了嗎?
    一個年度的流行詞是一個年度的縮影每個人都能從網際網路的流行詞中找到共鳴與回憶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轉眼間也即將接近尾聲歲歲年年詞不同回望這不平凡的一年大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熱詞呢?上班族的自稱,與「社畜」為同義詞。
  • 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時代,北京競爭力全球第一
    據香港《南華早報》9日報導,有研究顯示,自新冠大流行以來,北京成為這個時代在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報導還提到,在新冠之前,紐約曾是這個位置連續四年的保持者,其次是新加坡和東京。(《南華早報》報導截圖)北京此次為何能夠衝出重圍、榮登世界榜首?
  • 2020俄羅斯頭號流行詞:新冠病毒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謝堅】2020年最流行詞彙是什麼?俄羅斯人給出的答案是:新冠病毒。據俄塔社22日報導,俄羅斯民意調查機構——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近日對「2020年最流行詞彙」展開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排在第一位的是「新冠病毒」,有61%的受訪者選擇。
  • 今年日本的年度流行熱詞全靠她
    12月到了,又到了一年一度選「年度流行詞」的時候了。雖然我們的流行詞還沒有出來,但隔壁的日本已經推出了他們的年度熱詞。讓我們來看看今年日本網友都選擇了那些詞作為流行詞彙呢?銅獎:「大迫半端ないって」(大迫太厲害了!)為什麼要選擇它呢?這事要從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講起,日本隊首賽擊敗哥倫比亞,其中球員大迫勇也的一個頭球讓球迷們印象深刻。因而在社交媒體上都出現了洗腦式的「大迫半端ない」。
  • 2020年飯圈網絡流行詞之「給您摁個棒」
    網絡流行詞年年都有,比如去年流行詞就有:「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抖音評論「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黃曉明還有各種飯圈用語,如雨女無瓜、檸檬精等。如今2020年已經過去一半了,來盤點一下今年網友們又創造了哪些新的流行詞呢?今天來介紹以後最近飯圈比較流行的新詞"摁棒",其實這個詞是之前大家熟悉的「點讚」一詞演化而來,之前的給您點個讚,如今都得說成給您「摁個棒」,可能有人對這個感到迷惑,為什麼不能直接用點讚呢?
  • 2019年不知道最新網絡流行詞「硬核」的意思你就out了
    相信很多網友在網上看到過「硬核」這個網絡流行詞,尤其是前段時間《流浪地球》剛上映的時候,流浪地球被稱為「首部國產硬核科幻片」。那麼硬核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流行詞語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網上就行起來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2018網絡流行詞大集錦你還知道哪些
    18年過去了,盤點了那麼多當然也要好好說一說這2018的網絡流行詞了,每年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流行詞走紅,對於熱鬧非凡2018年當然也不例外了。6、巨嬰本來指嬰兒體型大,可是2018大家用「巨嬰」來形容年齡成年心理卻還是嬰兒的人,今年「高鐵霸座」「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等事件,讓「巨嬰」一詞再次被討論不斷,「巨嬰」現象也受到了廣泛關注
  • 網絡流行詞「gkd」是什麼梗
    大家經常在貼吧、微博的評論區中看到網絡流行詞「gkd」,那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它究竟有多火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搞快點網絡流行詞「gkd」的解讀分析1. gkd的含義出處:「gkd」的意思就是「搞快點」, 這個梗最早是出現在貼吧和鬥魚直播中
  • 韋氏詞典:"大流行pandemic"被評為2020年度詞彙
    韋氏詞典編輯出版商美國韋氏出版公司11月30日宣布,英語單詞「大流行」(pandemic)被評為2020年度詞彙。該出版社在公告中寫道:「有時候,一個單詞定義了一個時代,而在這一特殊且極其困難的年份中,當我們檢查確定年度詞彙的數據時,一個單詞立即浮出水面。」該出版社進一步解釋稱,「大流行」一詞是「將全球醫療緊急狀況和政治反應以及我們對這一切的親身經歷聯繫在一起的詞彙」。「大流行」一詞在一整年幾乎都是韋氏詞典網站的高頻搜索詞。
  • 2020流行詞彙集合
    2020年已經過去今年的流行詞在很大程度上其實能折射出大部分人的實際情況接下來就跟大家捯飭捯飭2020年的流行詞彙top10如果你要是不懂的話那我真沒辦法排名不分先後TOP10造句:TOP3造句:大力發展夜經濟【我詞窮了】TOP2造句:WWK直播了,爺青回TOP1造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二杯奶茶、秋天的第三杯奶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關鍵詞裡面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與錢有一定關係還有一點就是內心情緒的一種表達總而言之2020
  • |追問2020
    在他看來,網絡流行語在中國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2005年以前、2005-2013、2013年至今三個階段,2005年之前,網際網路在中國剛開始流行,彼時的網絡流行語大多是些非常簡易的表情符或者是「喜大普奔」等縮寫詞。2005年,博客的出現標誌著中國進入WEB2.0時代,UGC(用戶生產內容)的出現為網絡流行語的大規模傳播提供了重要的媒介支持。
  • 語言熱點 || 論述題必考——如何探索網絡流行詞?以「懟」為例子,給你帶來正確的打開方式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來分析這類網絡流行詞呢?今天我們以流行詞「懟」為例,為大家帶來分析這類流行詞的思路。網絡熱詞「懟」源自何方? 怎麼讀? 是何意義? 為什麼流行?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探索的角度。文獻考察可見,「懟」並不是一個新生詞,早在《詩經·大雅·蕩》中就有詩句「而秉義類,彊御多懟」。可見幾千年前「懟」就已經被使用了。
  • 2021校服流行趨勢 I 賦能中國校服新定義
    在2020年7月23日,喬治白、東華大學、ISUE國際校服·園服展將在2020展會現場聯合發布「2021中國校服流行趨勢」,與社會各界分享中國校服的未來趨勢與發展方向。
  • 盤點2019年度網絡流行詞
    盤點2019年度網絡流行詞 網絡是一臺龐大的"新詞"產生機 2019年僅剩最後的幾小時 今年的網絡流行詞 你都get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