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從去年開始發力 IoT 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構建起「手機+耳機+手錶」的核心入口布局。繼今年 2 月推出 OPPO Watch 系列之後,OPPO 在智能可穿戴設備又上一新作——OPPO 睡眠手環。
OPPO Watch 一亮相就成為了 OPPO 的顏值擔當,而 OPPO 手環進一步強化了這個主題。
在新推的兩種風格的手環中,時尚版創新地將金屬環扣融於外觀設計,腕帶弧度可 360°靈活調節,手環更緊密貼合手腕,並在流沙金款的錶帶上配上了玫瑰金鍍膜,戴在手腕上宛若一款時尚的配飾。
OPPO 手環具備了基本的智能運動監測、微信消息推送、來電通信、行動支付等功能,但更主要的是,它內置光學血氧傳感器,具備「連續血氧監測」的功能。
睡眠中的「連續血氧監測」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深圳灣曾在今年 3 月的一篇推文中,對於血氧監測是什麼做過一期細緻的介紹:
除了心率、血壓、呼吸頻率、體溫之外,脈搏血氧被認為是排在第 5 位的最關鍵健康狀況指標。
血氧飽和度是血液中氧氣含量的一個指數,95%~100% 的飽和度被視為健康,低於 80% 表示可能會出現導致危及生命的呼吸停止或心臟驟停。
市面上很多可穿戴設備僅具備單點血氧檢測的功能,但對於類似睡眠呼吸暫停者,則需要連續、穩定體徵監測的可穿戴設備。
佩戴 OPPO 手環並通過 app 開啟「連續血氧監測」後,就可以實現在 8 小時睡眠中,連續監測 480 分鐘,多達 28800 次的血氧飽和度監測。需要強調的是,OPPO 手環可以實現每一秒都在監測血氧飽和度,其他的連續血氧監測大都是間隔性監測。
在 app 的設置中,還可以對 OPPO 手環的連續血氧監測模式進行選擇,間隔和每秒連續。其中,每秒連續的耗電量比較大,實際使用中,一晚的耗電大概是 9 % 左右。
結合睡眠中對於睡眠時長、睡眠深睡等信息的監測記錄,就可以科學地分析睡眠習慣,並基於睡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制定具有針對性睡眠改善方案,幫助培養良好睡眠習慣。
比如,有一晚我凌晨 4 點才睡,OPPO 就給了我 61.0 分的睡眠評估分數,理由是:入睡時間偏晚,同時整夜的睡眠過少(深睡只有 2 小時),這可能會增加睡眠覺醒周期紊亂的風險,同時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都會受到幹擾——果然讓 OPPO 說中了,第二天我一整天都處於精神極度糟糕、食慾下降、精神不集中的狀態。
OPPO 還在 app 中提供了「音樂助眠」「助眠放鬆」的功能,也有相應的「睡眠服務」。
此外,OPPO 手環內置的光學心率傳感器,還可以實現 24 小時心率監測,不僅可以回溯心率情況,心率過高或過低時還可實時震動提醒,預警健康風險。
以上應該可以回答,養成入睡時佩戴智能手環的習慣對於我們的意義了。
而 OPPO 手環恰恰是針對這一需求打造,它不僅要做顏值擔當,還要做健康的守護。
除了睡眠場景,OPPO 手環在運動場景的表現同樣出色。
如前所述,OPPO 手環還具備了基本的智能運動監測功能。運動中的實時心率監測數據還可為科學運動指導提供精準數據支持。
它內置包括減脂跑、室內跑步、室外跑步、步行、騎行、室內騎行、遊泳、橢圓機、划船機、羽毛球、自由訓練、訓練助手在內的 12 種常見的專業運動模式,可精準地記錄心率、運動時長和卡裡路消耗等各項運動數據,並在運動後生成完整運動報告,直觀呈現每一次運動效果。
OPPO 手環還延續了 OPPO Watch 的標誌性的「X 計劃」——類似其他可穿戴設備的運動圓環,基於佩戴者每日活動的步數、消耗、鍛鍊時長、活動次數的完成度情況,給出多樣運動榮譽勳章和健康保額。
OPPO 手環還搭配了 1.1 英寸帶有弧面的 AMOLED 彩屏,色彩飽滿,顯示清晰,且防摔耐刮花,在手環中尚不多見。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配備了一塊好屏幕,但 OPPO 手環的續航表現也還不錯,內置 100mAh 容量電池,僅需 1.5 小時快速充滿電量,最長可帶來續航 14 天的體驗。
自從 5 年前小米手環以 79 元超低價進入市場後,似乎整個智能手環市場就演變成了小米手環一年一更的局面,或許是審美疲勞,或許是缺乏動力,這個市場似乎再難有創新。
如今 OPPO 以「睡眠+健康」的姿態進入,似乎在為我們描繪著一個在健康可穿戴方向上更加豐富多彩的未來,而這個未來,可期。
微信號:shenzhenware
主筆:周森森 / 深圳灣
編輯:四時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