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奮老師組織歌唱活動《先有啥》
孩子們與陳靜奮老師快樂互動
嶽亞平教授在現場聆聽
陳靜奮老師帶來專題講座
講座中陳老師與大家互動
講座中,老師們專注的傾聽
講座後老師們向陳靜奮老師請教
音樂是快樂的,孩子們的音樂是充滿童趣的。11月30日,鄭州市實驗幼兒園教師發展學校特邀河南大學學前教育系嶽亞平教授,南京軍區聯勤部三八保育院教研主任、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碩士陳靜奮老師來到鄭州市實驗幼兒園,開展幼兒園藝術領域音樂專題觀摩研討活動,鄭州市實驗幼兒園全體教師及鄭州市實驗幼兒園園長工作室的全體成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從南京遠道而來的陳老師先為大家帶來了大、中、小三個年齡段的音樂活動,其中有大班歌唱活動《先有啥》、中班節奏樂活動《女王的舞會》、小班韻律活動《好餓的毛毛蟲》。孩子們在快樂的遊戲中感知音樂,學唱歌曲,並用動作與小樂器表現著音樂。在活動中陳老師運用適宜的教育策略、豐富誇張的身體動作和表情吸引孩子們專注的傾聽,主動遵守遊戲規則,順利完成音樂遊戲中的任務,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孩子們合作、專注、等待、謙讓等學習品質。
三個教育活動之後,陳靜奮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幼兒園音樂教學——遊戲設計與教學實踐》的專題講座。從「what」、」「how」、「why」三個詞組成的思維導圖出發,提出要把孩子培養成能夠與社會互動、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人的觀點,並強調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孩子學習品質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性。講座中,陳靜奮老師呈現了適用於韻律和奏樂活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故事—動作—音樂—其他,即根據故事內容確定動作,進行音樂與故事、動作的匹配,最後給予孩子們更高、更適宜的挑戰。陳老師還運用這個活動流程,帶領老師們在《小鼓與鼓手》、《蝦與螃蟹》的音樂遊戲中對此流程加以感知、解釋與鞏固。強調遊戲期間開展活動、創編動作時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認知經驗,用精確具體的語言引導孩子們,並在活動後進行反思,還著重指出老師在遊戲中的動作要中性,更要引導男孩子凸顯其性別特徵,不要所有的孩子都做成柔美的動作。最後,陳老師還提到活動時間調控的1/5原則,即故事和動作、音樂感知、其他提升內容、充分享受和放鬆各佔整個活動時間的1/5。
講座現場笑聲不斷、氣氛活躍,在陳老師的引導下,全體老師積極參與互動,全身心的感知音樂,使全體老師對幼兒園音樂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相信對老師們今後的音樂教學發展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