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微信公眾號開始試行亂序推送,為了讓您在第一時間獲取學術圈新聞資訊,請將「科研圈」設為星標,並常點文末右下角「在看」。
「科研圈日報」主要關注科研圈與研究者個體、科研圈與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重要互動。點擊 這裡 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 高校建設
中科院再建一所直屬高校:深圳理工大學啟動建設,明年開始招生
據澎湃新聞報導,11 月 20 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簡稱中科院深理工)建設啟動會在光明科學城舉行,這標誌著中科院深理工的校園建設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中科院深理工共有光明、寶安、南山三個校區,佔地總面積將達約 100 萬平方米。光明主校區預計於 2023 年完工。位於光明區內濱海明珠工業園的 9.5 萬平方米作為中科院深理工的過渡校區,預計將於 2021 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計劃 2021 年 9 月迎來首批學生入學。
據了解,中科院深理工重點布局合成生物學、腦科學、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藥等六大優勢學科領域,建立學院、書院、研究院「三院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致力培養有產業意識的科學家、有科研意識的企業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標杆性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在辦學規模方面,中科院深理工計劃經過 5 至 10 年發展,在讀學生規模達到 8000 至 10000 人。開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讀本碩博學生比例為 2:2:1。
中科院深理工是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後,中科院在國內設立的第四所大學。2018 年 11 月 16 日,深圳市與中國科學院正式籤約共建中科院深理工。今年 10 月,中科院深理工確定選址光明科學城,總建築面積達 56 萬平方米。(澎湃新聞)
· 學術榮譽
2020 年度 ACM 戈登·貝爾獎授予中美合作研究團隊
美國東部時間 11 月 19 日,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宣布,本年度戈登·貝爾獎(Gordon Bell Prize)將授予一支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隊伍,以表彰他們「結合分子建模、機器學習和高性能計算相關方法,將具有從頭算精度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極限提升至 1 億個原子規模」的成就。
該團隊由 8 名科研人員組成,分別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賈偉樂和林霖、北京應用物理和計算數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涵、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默涵及其研究生路登輝、普林斯頓大學張林峰博士以及該校教授鄂維南、羅伯託·卡爾(Roberto Car)。
戈登·貝爾獎每年頒發一次,以表彰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傑出成就。該獎項的目的是跟蹤並行計算在一段時間內的進展,獎勵在科學、工程和大規模數據分析應用中高性能計算的創新。(ACM,中國科學報)
· 環境生態
珠穆朗瑪峰發現微塑料
圖片來源:Pixabay
據 11 月 20 日發表在 One Earth 上的一篇論文,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珠穆朗瑪峰上的雪及溪流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的蹤跡。這也是人類首次在珠峰上檢測到微塑料的存在。
據報導,研究人員從珠峰上的不同地點收集了 8 個溪流水樣本和 11 個雪樣本,結果在所有雪樣本和三個溪流樣本中都發現了微塑料。這種微塑料的直徑小於 5 毫米,汙染最嚴重的樣本來自人類活動較密集的尼泊爾的珠峰大本營,每升雪中含有 79 顆塑料微粒;而在最高海拔(8440 米)的採集樣本中,每升雪仍有 12 顆塑料微粒。
研究發現,珠峰上的微塑料主要來自合成纖維,如聚酯和丙烯酸,常用於登山者的服裝或其他裝備。研究人員目前還不完全了解這些微塑料可能對生態系統或生物體乃至人類健康產生的潛在影響。(One Earth,NewScientist)
· 物理學
首次觀察到超冷水在兩種液相之間的轉變
如圖,兩種不同液相的水中間被一層很薄的界面分隔開來。下方的液體比上方液體密度更大,因為其中的水分子之間結合更加緊密。圖片來源:Jerker Lokrantz and Anders Nilsson
一個包括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美國紐約市立大學(CUNY) 等機構研究人員的國際團隊利用 X 射線雷射器,證明了水能夠以兩種液體狀態存在,並已經能夠跟蹤兩種液相之間的轉變。該研究成果於 11 月 20 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水在低溫下(約 -63 攝氏度)以兩種不同的液相存在,即低壓下的低密度液體和高壓下的高密度液體。兩種液體性質明顯不同,密度相差 20%;如果被放在一起,它們將互不相溶,並被一層很薄的界面隔開,類似於油和水的共存。通過在樣品凍結前迅速改變壓力,可以實時觀察到一種液體變為另一種的過程。研究作者希望該結果為水的怪異特性給出部分解釋,並打開生命科學中的許多新研究方向。(斯德哥爾摩大學、CUNY)
· 科研合作
一體化衛生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領導人小組成立
據新華社報導,多個聯合國機構於 11 月 20 日共同宣布成立一體化衛生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領導人小組。該項目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起,由巴貝多和孟加拉國兩國總理擔任聯合主席,小組成員包括國家元首、政府部長、私營部門和民間人士等。
世衛組織表示,導致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主要因素是在人類、動物和農業領域誤用和濫用抗微生物藥物。成立該小組是為了加強全球對抗微生物藥物的重視,促使各部門採取相應行動維護,以避免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造成災難性後果。(新華社)
· 訃聞
「冰桶挑戰」共同發起人 Patrick Quinn 因漸凍症去世
「冰桶挑戰」共同發起人 Patrick Quinn 於美國當地時間上周日去世,終年 37 歲。他生於美國紐約,於 2013 年確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次年,他參與發起社交網絡募捐活動「冰桶挑戰」,至今已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協會(The ALS Association)募得超過 2.2 億美元經費。
ALS 協會於周日發文悼念 Patrick Quinn。該協會表示:「冰桶挑戰大大推進了對抗漸凍症的努力,它推動了新的研究進展,促進了社會對漸凍症患者的關懷,還促使政府對漸凍症研究投入更多的經費。」(路透社,The Guardian)
· 疫情通報
11 月 22 日我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 11 例,其中本土病例 2 例(均在上海)
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通報,11 月 22 日 0—24 時,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 11 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 9 例(廣東 4 例,北京 1 例,天津 1 例,上海 1 例,福建 1 例,陝西 1 例),本土病例 2 例(均在上海);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10 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 1 例(為境外輸入)。截至 11 月 22 日 24 時,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 86442 例,累計死亡病例 4634 例。
根據世衛組織通報,截至歐洲中部時間 11 月 22 日 14:31(北京時間 11 月 22 日 21:31),過去 24 小時內全球新增確診病例 604,943 例,新增死亡病例 9,237 例:其中美國新增確診病例 191,033 例,新增死亡病例 1,853 例;印度新增確診病例 45,209 例,新增死亡病例 501 例。全球累計確診病例 57,882,183 例,累計死亡病例 1,377,395 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
編寫:陳夢圓、梁珏瑜、鄭蘊儀、李姍珊、戚譯引
編輯:戚譯引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
——END——
▽ 精彩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