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綜合複習篇——基礎篇
第一篇:戰爭篇
《唐雎不辱使命》《公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劌論戰》 《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 詞語解釋 不辱使命 易安陵 其許寡人 大王加惠 安陵君其許寡人 雖然,受地於先王 弗敢易 因使唐雎使於秦 故不錯意也 請廣於君 逆寡人者 輕寡人與 非若是也 雖千裡不敢易 豈直五百裡哉 怫然怒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布衣 長跪謝之 以頭搶地耳 庸夫之怒 非士之怒 倉鷹 休祲 天下縞素 寡人諭矣 色撓 徒以有先生也 句子翻譯 雖然,受地於先生,願終守之,弗敢易!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雖千裡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裡哉?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關鍵問題 說說下列幾句話的言外之意? 1、且秦滅韓亡魏。 2、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3、與臣而將四矣。 秦王是怎樣一個人? 唐雎是怎樣一個人? 唐雎列舉專諸刺王僚等吏實有什麼用意? 本文最後一段描寫秦王的神態的變化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並且請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嗎?為什麼?
九年級下冊:公輸――墨子
1、起於魯
8、文軒
2、公輸盤不說
9、短褐
3、再拜
10、雖殺臣,不能絕也
4、不可謂知類
11、子墨子守圉有餘
5、然胡不已乎
12、公輸盤詘
6、胡不見我於王
13、吾知所以距子矣
7、子墨子九距之
1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二、翻譯下列句子
答案
1、夫子何命焉為?
2、宋何罪之有?
3、知而不爭
4、此為何若人?
5、九設攻城之機變
6、雖殺臣,不能絕也
三、回答問題
1、 墨子聽說「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從而動身去楚國的目的是什麼?
2、墨子以自己的言行阻止了戰爭的發生,從中你獲得怎樣的啟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 委而去之 環而攻之 故曰 兵革非不堅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池非不深 固國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威天下 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順之 得道者多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三、中心內容 本文論述了「 」在戰爭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了孟子的「 」思想。本文的主要觀點是: 《曹劌論戰》 #p#分頁標題#e#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答 案
1、十年春,齊師伐我。
2、肉食者鄙。3、又何間焉?
4、小惠未 ,
5、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9、既克,公問其故。
10、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1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12、望其旗靡
13、彼竭我盈。
二、翻譯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夫戰,勇氣也。
3、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什麼?
2、表現魯莊公取信於民的句子是哪句?
3、「忠之屬也」具體指什麼?
4、文中的「將鼓」「將弛」表現了魯莊公什麼?「未可」「可矣」表現了曹劌什麼?
5、曹劌分析取勝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選擇有利於進攻的時機,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條是把握有利於追擊的時機,又是哪一句?
6、本文的成語是什麼?
7、如何評價曹劌這一人物形象?
第二篇:治國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大道之行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詞語解釋
1、鄒忌諷齊王納諫
2、鄒忌修八尺有餘。
3、朝服衣冠,窺鏡。
4、期年之後
5、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
9、能謗譏於市朝。
10、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二、翻譯下列句子。
答 案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3、徐公何能及君也?
4、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7、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8、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三、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以什麼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 #p#分頁標題#e#
2、鄒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對自己的評價?
3、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4、諷諫的結果如何?
5、鄒忌成功的說服齊王,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一、詞語解釋 舜發於 人恆過 傅說舉於 衡於慮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而後作 苦其心志 徵於色 勞其筋骨 發於聲 鋨其體膚 而後喻 空乏其身 法家拂士 亂其所為 入則 所以動心忍性 出則 曾益其所不能 二、 翻譯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必先苦其必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三、中心內容 1、本文的論點是什麼?答: 2、本文開頭所列舉的六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答: 3、在作者看來,一個人經受了艱難困苦的磨練,將會有怎樣的益處? 答: 《大道之行也》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選賢與能 2、古人不獨親其親 3、不獨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歸 5、貨惡其棄於地也 6、盜竊亂賊而不作 7、是謂大同 8、女有歸 二、譯句 答案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3、男有分,女有歸 4、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第三篇 人物傳記篇(學卷)
《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對》《五柳先生傳》 《陳涉世家》 詞語解釋 輟耕之壟上 嘗與人傭耕 苟富貴 若為傭耕 適戍 屯大澤鄉 皆次當行 會天大雨 度已失期 等死 亡亦死 數諫故 上使外將兵 楚人憐之 為天下唱 念鬼 陳勝王 丹書帛曰 得魚腹中書 所罾魚腹 間令 固以怪之矣 素愛人 之次所旁叢祠中 笞廣 廣故數言欲亡 陳勝佐之 蘄下 藉第令毋斬 寧有種乎 徇蘄以東 比至陳 身被堅執銳 社稷 刑其長吏 句子翻譯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天下苦秦久矣。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固以怪之矣。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 關鍵問題 本文選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誰? 陳涉起義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別是? 陳涉為起所作的兩方面輿論閥準備是? 陳涉是怎樣一個人? 文中能體現陳涉少時就有遠大志向的一句是? 既表明陳涉對統治階級無比憤恨又表明其偉大抱負的動員群眾的名言是? 九年級上冊:《隆中對》-----陳壽 詞語解釋 亮躬耕於隴畝 時人莫之許也 屯新野 先主器之 不可屈致 此人可就見 先主遂詣亮 宜枉駕顧之 孤不度德量力 凡三往 遂用猖獗 漢室傾頹 然志猶未已 欲信大義 非惟天時 自董卓已來 此誠不可與爭鋒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 利盡南海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總攬英雄 帝室之胄 命一上將將荊州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 百姓孰敢簞食壺漿 抑亦人謀 挾天子 若跨有荊益 所以資將軍 翻譯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孤不度德量力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關鍵問題 文中提到的諸葛亮有何特點? 文中提到的劉備有何特點?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造飲輒盡 2、簞瓢屢空,宴如也 3、茲若人之儔乎 4、不戚戚於貧賤 5、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6、每有會意 7、親舊知其如此 二、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三、閱讀課本,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愛好是指什麼?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 2、文中哪句話是陶淵明歸隱形象的總體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隱世名士飄然而生。 3、「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表現了五柳先生怎麼樣的性格特點? 《五柳先生傳》 #p#分頁標題#e#
第四篇 勸諭篇(學卷)
《出師表》《鄒忌諷齊王納諫》《公輸》《馬說》 九年級上冊:《出師表》------諸葛亮 崩殂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蓋追先帝殊遇 以光先帝遺德 恢弘志士之氣 陟罰臧否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是以先帝簡拔 以遺陛下 悉以諮之 親賢臣,遠小人 痛恨於桓靈也 躬耕 猥自枉屈 卑鄙 由是感激 性行淑均 二十有一年 夙夜憂嘆 恐託付不效 深入不毛 庶竭駑鈍 託臣以以討賊興復之效 以彰其咎 諮諏善道 則責攸之……之慢 臨表涕零 句子翻譯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家會有司論其刑賞。 必能使行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關鍵問題 本文中諸葛亮主要向劉備提出了哪三條建議? 本文主要表達了什麼情感?
八年級下冊:馬說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2、執策而臨之
3、其真無馬邪
4、其真不知馬也
5、一食或盡粟一石
6、食之不能盡其材
6、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
7、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8、才美不外見
10、故雖有名馬
11、安求其能千裡也
二、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2、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