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中國漢族人與東亞人種體質差別很大

2020-12-14 搜狐網

調查顯示:中國漢族人與東亞人種體質差別很大

2013年03月20日20: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 [調查顯示,中國漢族人與東亞人種體質差別很大]

  中新社天津3月20日電(蔡志堅)「漢族人體質調查」課題組負責人、天津師範大學教授鄭連斌20日表示,從身高、體重、肥胖率指標以及9個頭面部指標上,初步發現漢族人與東亞人種體質差別很大。「中國的漢族人分布廣泛,體質上有差異,把12億漢族人歸為一類亞種過於簡單。」

  由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牽頭,內蒙古師範大學、遼寧醫學院共同協作,歷時4年完成的史上最大規模「漢族人體質調查」近日完成。據鄭連斌介紹,為保證數據的典型性,課題組刻意避開北京、上海、天津這樣人口流動大的城市,以方言特徵為標準,深入中小城市和農村,選取當地世居三代並以方言為母語的漢族人為樣本進行測量、調查。

  「中國漢族人一直被認為是蒙古人種的東亞類型。這次調查從體質人類學角度提出中國人可能不是東亞類型的質疑。」鄭連斌說,課題組通過對42971例不同年齡段漢族人身高、體重等86項體質指標測量和25項遺傳指標調查,初步發現漢族人與東亞人種差別很大。

  目前,課題組正在建設「中國漢族人體質人類學資料庫」,以便隨時抽取數據,用於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社會學等領域研究,促進相關行業發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稱中國人和東亞人為蒙古人種,而不是漢族人種?漲知識了
    為什麼稱中國人和東亞人為蒙古人種,而不是漢族人種?漲知識了說到咱們中國人,在人種上來說我們被人類學家稱為蒙古人種。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卻被稱為蒙古人種呢?蒙古族的民族名為什麼卻成為了一個人種的名稱呢?在他的學說理論中,白種人就是高加索人種,而黃種人,本來他想用中國人來命名,畢竟中國人影響力大,而且也是最早通過絲綢之路等商貿與歐洲進行溝通交流的國家。然而由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並且中國當時正處於清朝鼎盛時期,因此對於國外是閉關鎖國的狀態。
  • 人類源流——蒙古利亞人種1
    蒙古利亞人種(Mongoloid),又稱黃色人種、黃種人、蒙古人種,是世界四大人種之一。其數量在四大人種中排名第二。黃色人種主要分布於烏拉爾地區、東亞、北亞、東北亞、西伯利亞地區、南亞、東南亞、馬達加斯加、大洋洲。
  • 歷史未解謎團--中國人人種之謎?
    人類根據不同膚色被劃分為三大人種,中國人屬於什麼人種呢?     按照人類學家研究,全世界的各種人種都屬於同一物種,有著共同的起源,大約在距今5萬年前,人類體質發展到晚期智人階段。與此同時,世界上的三大人種也基本形成按照人類學家分類,當代中國人屬於蒙古人種的東亞類型和南亞類型。
  • 東亞人相對於歐美人有什麼生理缺點?研究後發現,優勢更大
    東亞人相對於歐美人有什麼生理缺點?研究後發現,優勢更大很多人認為,東亞人相對於歐洲的白人和非洲的黑人,生理上有很大缺陷。這件事情是真的嗎?按照人類學研究,世界上三大人種主要是東亞黃種人、歐美白人和非洲黑人。
  • 中國人比很多白種人更白,為何近代人種劃分時,卻被劃為黃種人?
    文 | 歷史九點半根據膚色和體質特徵的不同,世界上的人種主要被分為三大類: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也有的劃分四類,外加棕色人種。人種的劃分,部分從膚色可以直觀辨別,比如黑種人皮膚黝黑,白種人膚色較淺,棕色人種介於兩者之間。
  • 40年堅守,繪製中國人體質「地圖」的「鄉野教授」|人物
    近四十年執著堅守,櫛風沐雨風餐露宿,他帶領團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建立起中國各民族體質人類學的完備資料庫。鄭連斌在雲南西雙版納調查八甲人體質情況。八甲人人口僅一千多,2012年劃屬傣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與體質人類學結緣 1983年的一天,從內蒙古師範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的鄭連斌「泡」在圖書館裡看書。
  • 中國主要民族的DNA比例分析:漢族基因給我們什麼信息?
    C、D比較早走出非洲的基因,其中C為棕色人種的基因,曾經廣泛分布於東亞大陸,是中國遊牧民族的基礎基因之一;D為小矮黑人基因,曾經也大量分布於南亞、東南亞、中國西南地區等,現在主要分布在高寒、偏遠地區。F、G、H、I、J、K、L、M、P、Q、R為白種人基因,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的西部。
  • 從分子人類學看現代人的起源與遷徙3——棕色人種與老亞洲人
    在D人群進入亞洲的同時,CF集團中的一支 C 也大體沿著 D 的老路進入亞洲,C 和 D 人群是最早佔據亞洲的現代人,故被統稱為老亞洲人。C 人群的後裔主要分成南北兩支,南支 C人群後來演變成棕色人種的祖先。
  • 淺談人種的起源及其演變過程
    人種起源問題一直是學術界長期爭論的問題之一,20世紀前半期尤為活躍。人種又稱種族,指在體質形態上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人群。人種問題早在17世紀80年代就被科學家研究過,只是當時由於條件限制和信息流通不完善,因此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 殷墟人種的DNA之謎:試論中華民族史研究中的複雜性和敏感性
    一、原殷墟考古隊隊長的困惑2020年6月23日,中國考古網轉發了原殷墟考古隊隊長唐際根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為《關於殷墟人骨DNA和殷墟人種問題我想說幾句》。這篇文章談到了出土於殷墟黑河路的人骨為所謂「西亞人種」的問題。
  • 中國為什麼不像美國有種*族問題?別說還真有一個白色人種
    種族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包括膚色、發色與髮型、顏色、頭型、異型、面型、血型等進行劃分的,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劃分為三大人種:白色、黃色、黑色人種.指在文化、語言、歷史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
  • 五大洲不同的人種是怎麼形成的?看看你是屬於那種人
    人種的不同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由於過去人類受到自然界的嚴重束縛,各個人群長時期地生活在相當隔離的各個地理環境中,在體質上形成了互不相同的適應性特徵。這些特徵世代相傳致使人類分衍成為若干具有明顯體質差異的種族。因此,不同的人種或種族實際上是智人種的各地方性亞種。
  • 北大羅新:「黃種人」是一個偽概念
    種族思維邏輯下的眾多概念已經不再流行了,我們知道了人種分類是偽科學,也明白了人類體質特徵的差異其實是幾萬年來生存於地球不同環境所發生的適應性變化而已。在西方學術著作與公眾媒體上已很難找到「蒙古人種」、「黃色人種」這樣對東亞的標籤了。不幸的是,這些標籤及其代表的種族思維在兩百多年來種族思維的受害地區如中國,卻還遠遠沒有成為陳跡。
  • 世界上各種不同的人種是怎樣形成的?
    不同的人種又是怎樣形成的呢?人種,通常指同一起源並在體質形態上具有某種共同遺傳特徵的人群。現代人種是在距今約5萬年前的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後期,晚期智人出現的時候形成的。生物學家通常將現代人類劃分為四大類:蒙古人種、高加索人種(又稱歐羅巴人種)、尼格羅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
  • 樸俊亨對EXID人種差別事件表態
    樸俊亨對EXID人種差別事件表態時間:2015-05-07 14:49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GOD樸俊亨,針對EXID人種差別質疑「不學習的笨蛋行為」發怒 組合GOD成員樸俊亨生氣了。是因為EXID成員正花被美國演藝媒體TMZ聯想到人種差別的發言。
  • 中國人的頭和臉,為什麼這麼巨大|頭大|頭圍|東亞人|頭骨|尼安德特...
    主要的三大人種中,按照頭骨的長寬比劃分的話,黑人的頭骨大多屬於長顱型,白人的頭骨多屬中顱型,而東亞人的頭骨大多呈圓顱型。換句話說,黑人、白人的頭骨比較窄、比較長,而東亞人的頭骨前後徑比較短,但是更寬。另外,我們的後腦勺和額頭都普遍更扁。在日常生活中,誰也不會用軟尺抓著人就量頭圍,我們在判斷一個人的頭大不大的時候,多數是從正面觀察的。
  • 人種差別對體育影響有多大
    奧運會呈現出的鮮明「人種特色」引人關注:黃種人在射箭、體操、羽毛球、桌球等靈活性高的項目上表現出色;白人幾乎獨霸遊泳、賽艇等項目;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則像一道黑色閃電,再破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人種(race),是指人類在一定區域內,歷史上所形成的、在體質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特徵(包括膚色、睛色、發色和身高、鼻型、血型、遺傳性疾病等)的人群。
  • 孫江:「中國文明西來說」在東亞的傳布
    而對於第三種說法,正如唐才常的反應所顯示的,對一些人來說難以接受。那麼,拉克伯裡的「西來說」是怎樣流入清末中國的呢?當時的知識人是如何看待「西來說」的呢?下文以清末對中國文明起源於巴比倫之「西來說」的接受、改寫為切入點,對這些問題作一考察。
  • 日本遊泳男子選手的撲水野心 日本遊泳電視劇 東亞志第七期-第五屆...
    東亞運動會遊泳比賽落幕,儘管日本男子遊泳正處於後北島康介時代,不過他們仍然全面壓倒中國。所有男子項目,中國僅拿到3枚金牌,而日本隊則奪走了其中17枚金牌。   名將張琳此番放棄了1500米和400米自由式這兩個主項, 不過這兩個項目金牌並未旁落,均被中國小將收入囊中。
  • 為什麼黃種人智商最高?而黑人...
    近代以來的中國迅速衰落,內憂外患,於是民族自卑感開始萌芽!面對列強的凌辱,我們總是低下頭,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列強,包括政治,歷史,文化,經濟。但有一點卻是不爭的事實!黃種人的智商是世界上最高的人種,沒有之一!國外調查機構多次公布全球人種智商地圖,東亞霸佔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