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
一個網名為「鴻運如潮」的好友在微信公號後臺給我留言:我們學校四年級一名叫「小金欣」的10歲學生,因父親腦癱,母親重病,孩子面臨著失學的困境,看普力聯益會能否救助。
我立即添加了他的好友,聊天后得知,「鴻運如潮」大名禹鴻超,是滎陽市王村鎮大悲寺小學的校長。
後來,在禹校長的帶領下,我們普力聯益會的會員代表來到小金欣家裡做了家訪,經商討,普力聯益給予小金欣每年5000元的生活資助。
清晰地記得,在小金欣家,我和他拉鉤約定,年底考試進步的話,我帶他到滎陽吃德克士看電影,小金欣很高興,他表示,一定好好學習。
小金欣不負眾望,2018年快春節的時候,普力聯益會特意邀請禹校長和幾個志願者家庭的孩子們,陪小金欣過了一個快樂的新年,他和城裡的孩子們一起吃德克士,一起看電影,一起做遊戲,玩的不亦樂乎。
自此,禹校長我們便再也沒有聯繫,他忙他的,我忙我的。
一轉眼,半年過去了。
閒來刷朋友圈,看到禹校長發了個動態。
我順手點了個贊,並留言「好久不見」。
他回復「微信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好一個「微信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真正的好朋友,何須天天見面,只要心意相通,靈魂相接,即使很久不見,即使相距遙遠,也不會影響彼此的情誼,偶爾彼此想起,偶爾能在朋友圈裡看到彼此的動態,足矣。
總有一些朋友,我們很少聯繫,卻時常想起。
王金華,我的好友,本道元品牌創始人,中醫世家傳承人。
2017年11月25日上午。
天湖小舟公益講堂第六期,主講老師就是王金華。
也許是現代人開始注重身體健康了,那天限額60人的公益講堂,一下子來了近100人。
王老師深入淺出地給大家講了關於養生的基本常識,比如一年四季,每個季節應該吃什麼樣的食物;一日三餐,每餐都應該怎麼吃,吃多少,葷素的比例等;每天二十四時,每個時刻應該做什麼。聽課書友紛紛表示受益匪淺,王老師講的都是乾貨。
因為天湖小舟公益講堂是純公益性質的,所有授課老師自然是沒有任何的費用,王金華老師也不例外。
課後午時,和王金華簡單地吃了碗麵條,他便驅車離開,那日天降大雪,這一路,他來的辛苦,去的也辛苦。
情義,小舟記在心間。
自此,他忙他的,我忙我的,我們很少聯繫。
2018年春節,我給王金華發微信問候,他回復,都好。我說,有機會去鄭州拜訪你,他回復,好。
這一好,便讓他等了半年有餘。
端午節,我去鄭州找王金華喝茶,他的辦公室在一座大廈的高層,站在落地窗前可以看到鄭州婀娜的曲線。
王金華泡的茶很有味道,泛黃的色調中飄逸著清香。
我說,時間真快,半年多過去了,一直說來,就是走不到。
他說,茶如人生,起起伏伏,淡而文雅,君子之交便如此。
是啊,君子之交不就是如水般簡單嗎?平時,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得閒了可以一見,說說話、聊聊天,如此就好。
朋友王煥,在海南。
2015年之前,王煥還在鄭州,那時,小丁我們三個時常見面,沒事就約茶,一起胡吃海喝。
王煥,小丁我們三個是初中同學,後來成了鐵三角。
後來,因為工作關係,王煥被公司委派到了海南,這一去便是三年了。
前年我去海南的時候,他請我吃了海鮮,一轉眼又是兩年沒見。
時常在同學群裡看到他發一些動態,我發朋友圈的時候,他還是老樣子,點讚後再調戲我一番,然後小丁再在他的評論裡繼續開展口水戰。
去年夏天,王煥在海口的天涯海角拍了一張照片發給我和小丁,他說,如果你們兩個在該有多好。
上學的時候我們相約要一起走到天涯海角,那一瞬間,我特別傷感。
曾經的知己好友,曾經的同學朋友,好多都天各一方,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某一刻突然想起,我們曾經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有傷感,有回憶,有淚水,也有幸福。
是啊,你在天涯海角等我們,我們在原地等你,王煥。
王煥說,小丁,小舟,我想你倆了。我和小丁都回復,我也想你了。
這一輩子,也許永遠不能再像從前那樣無憂無慮地在一起玩耍遊戲,但我們永遠都不會四散分離,因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生活就是這樣,總有一些人來到我們的身邊,然後又悄然離開。
我們還在原地,他卻遠在天涯海角。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走的是人,不走的是情誼,即使我們相隔萬裡,情誼永遠都不會分離。
唐代詩人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兩個人,從相識到分離,走過春秋,經歷風霜雪雨,改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情誼,無論我在哪裡,無論你在哪裡,我們永遠都在彼此的心裡。
時間帶不走遠近,距離帶不走從前和現在,我們之間,近也好,遠也罷,只要是知己,天涯皆是若比鄰。
世界很大,少年知己,轉眼隔天涯;世界很小,微信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我一直都在,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地方。
願君一切安好,再見依舊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