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集美·阿爾勒回顧與觀察

2020-12-15 澎湃新聞

原創 章文 輪到你了

△ 這裡是大學生的新媒體實驗室

2019集美·阿爾勒展覽現場,圖為「空房間計劃」單元:李槍《我們的記憶為什麼總是黑白?》章文 攝

輪到你了:2019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於1月5日落下帷幕:為期45天,30場展覽,50餘位藝術家,共迎來海內外嘉賓、觀眾近7萬人次。本期特別推送一篇輪到你了小編章文對於本屆集美·阿爾勒的觀察評論文章,歡迎閱讀。

一種生活的政治

——2019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回顧與觀察

文 / 章文

持續四十多天的2019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落下帷幕,這是阿爾勒國際攝影節「落戶」廈門的第五年,也是其誕生的第五十年。而在本屆集美·阿爾勒的年度阿爾勒單元中,也對第一次阿爾勒國際攝影節的展覽做了一次本體意義上的回顧與致敬(克萊格&威斯頓《第一次展覽,第一幅作品》)。展覽已結束,撇開大的展覽架構與陳述式的作品介紹不談,也撇開有篇文章中提到的藝術機構與機制等問題不談,專講講我個人對本次展覽的梳理與感受。

左:阿爾勒綜合節日海報提到攝影聚會的第一版,1970

右:在阿爾勒多學科節日期間,作為第一版倫康特爾攝影的一部分,電影計劃的海報被投影,1970

生活的政治,政治的詩學

在年度阿爾勒單元中,本屆展覽一如既往地展出法國阿爾勒攝影節中的8組作品,也一如既往地將法國乃至國外攝影師慣常關注的權力、戰爭、族群、性別和現代化等議題帶入展場中。如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發明的傳奇·從防毒面具到洗衣機》和馬修·巴薩的《聯繫》關注權力與戰爭;伊萬潔利亞·科裡亞特的《生者,死者和海上人》關注性別與族群;菲利普·尚塞爾的《數據地帶》關注工業化與現代化。

這些作品與「印度影匯」單元中的《回眸印度攝影:從殖民到當代》相互映照,「西方—東方」,殖民—被殖民(法國曾殖民過印度)的關係呼之欲出,卻又閃爍起來。在今天,到底誰是「西方」,誰是「東方」?誰在「殖民」,誰又「被殖民」?我們又該如何積極地去殖民(decolonization)?這是展覽勾連出的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正如展覽的副標題「從殖民到當代」一樣,如果「殖民」好理解,那麼「當代」又是什麼?

伊萬潔利亞·科裡亞特《生者,死者和海上人》展覽現場 章文 攝

而年度阿爾勒單元的另外兩組作品——湯姆·伍德的《媽媽,女兒,姐妹》與匿名項目的《家》則是通過檔案式的記錄與呈現關注了家庭記憶與關係。它與「印度影匯」中的《催化劑》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催化劑》更多地帶出了種族與隔離問題,它更是將柏林圍牆戲謔地搬到了展廳現場(阿伯基·帕爾《我曾在那兒》)。在作品的一段視頻中,旁白意味深長地插入了川普關於美墨邊境牆的言論,諷刺的是,同樣是隔離,一個是防止「本國」人民出逃,一個是防止外國人的進入。

阿伯基·帕爾,來自系列《我曾在那兒》, 2016。裝置細節。圖片由藝術家提供,來自集美·阿爾勒網站

倘若說年度阿爾勒中的展覽關注了狹義上的政治,那麼國內的「集美·阿爾勒發現獎」單元則關注了一種廣義上的政治(誠然,這與國內外的政治環境不同也有關),一種日常的、瑣碎的、游離的、詩意的政治。張文心的《映射之地》與易連的《痴人說夢》共同體現了「靈—智」這對辯證關係(他們的作品中也都出現了水與火這對元素)。當代社會是一個「智」規訓「靈」的社會,但這種規訓總顯得捉襟見肘,正如在笛卡爾之後出現的不過幾百年的理性主義與科學主義。我們如何召喚失去的「靈」?大概是通過一場影像的招魂儀式吧。

張文心,《篝火》,2019年。攝影(鏡面UV噴繪)。圖片由藝術家提供,來自集美·阿爾勒網站

《映射之地》如其標題,整個作品展呈空間如同一個21世紀的柏拉圖洞穴,真理即飄蕩在地上、牆上的影子。只是與柏拉圖洞穴所不同的是,一個是「真實」的影子,一個是影子(影像)的影子,難怪後者只能通過一種氛圍(現場的光影與聲響)來實現這場巫術了,這是一場無意識的靜默行動。而易連的《痴人說夢》則通過大量可翻轉的夢境日記卡片與多個錄像作品來實現夢境的臨顯。挖掘與打撈的動作不時在易連的錄像作品裡出現,然而就如同我們回憶夢境或是追回時間一般,盡顯徒勞與荒誕,如同那個給伸出牆洞的腳按摩的女郎一般。

易連,影片截圖,出自《暗流2012》,2012年。單頻錄像,彩色/黑白混合,有聲,HD。時長:9分51秒。圖片由藝術家提供,來自集美·阿爾勒網站

這是一種日常的政治,以說夢的痴人與昏暗的潮汐地無聲抵抗著外面的亮光;這是一種少數主義的背離,它是《痴人說夢》中的動物,它是劉玗作品中的「愚人」(《停泊在車站的愚人船》)。藝術家所能做的,便是以現代(現實)性作為迷戀的對象,正如彭可以嘈雜的人群與開闊的廣場為迷戀的對象,從而顛倒「廣場恐懼症」為「廣場愛戀症」一樣(《廣場愛戀症》)。或是以此作為批判的工具與武器,在普遍失語的環境中用反諷的戲謔或美學進行一場意義的起義,從而將想像力從景觀那裡奪回到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意追求「政治的美學化」,而是要「美學的政治化」;我們無意利用批判做交易,而是要在交易中尋回批判的能力,但這也正是現今許多國內藝術家的困境所在。

圖像的捉迷藏

自從步入現代以來,圖像與詩歌一樣,開起了自身的玩笑。在這個意義上,影像藝術家都是嚴肅的象徵主義者。範西的《客廳》、屏控小姐的《無意識拳》、吳鼎的《關於圓的歷史》以及嚴懌波的《渾沌》都在探討圖像問題本身。這一問題是範西作品中「運動著的靜止」與「絕對變化」;是屏控小姐作品中的圖像魔術與圖形詩歌;是吳鼎作品中的符號幾何與影像句法;是嚴懌波作品中的模糊失焦與日常遊擊。圖像早已不再平滑,而是玩起了遊戲,就像屏控小姐《天真藝術家,蹩腳魔術師》作品中那張玩起捉迷藏的照片。在此,顯—隱的矛盾與辯證出現了,正如《天真藝術家》中的兩個名為「消失」與「顯現」的魔術。

屏控小姐,挪用自張小船《天真藝術家,蹩腳魔術師-第一個魔術》(2018年)錄像截圖,現成圖像,2019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來自集美·阿爾勒網站

雷磊的《廬山戀影院》是今年「無界影像」單元裡的作品,事實上,去年他的發現獎獲獎作品《周末》引起了一些關於評獎機制與攝影邊界的爭議與討論。「無界影像」單元正是為了打破攝影的邊界,從而「探索攝影多元的跨界可能」而設,仿佛雷磊的作品應當放在這一單元裡才合適,但平心而論,整個集美·阿爾勒又何嘗不是一個大的「無界影像」單元呢?(邊界早已被模糊,至於這種模糊是優是劣,暫且不論) 這次,雷磊在展廳裡搭了一間懷舊復古的「廬山電影院」,作品源於他兒時一張在汽車上與母親的合照。「影廳」門廊櫥窗裡展示的老照片圖集與影片裡黑白照片的幻燈共造了一個記憶的蒙太奇。正如迪迪-于貝爾曼所言,記憶與欲望不可分離,它是灼熱的,應將其轉化為一種自由的實踐。在這個意義上,藝術家充當了灼熱記憶與冰冷圖像之間的緩衝器與調節者,它將記憶冷卻,並暫時封存在可供的影像中。

雷磊,廬山戀影院影片截圖,2019。圖片由藝術家提供,來自集美·阿爾勒網站

影片中一系列的重複、倒退、定格與跳幀是雷磊常玩的幀數遊戲,這在他的柏林電影節入圍長片《動物方言》中體現得更為全面。那個時常在影片中出現的時鐘隱含著雷磊對線性的、向前的、運動的時間的打破與重組,這是一出時間的把戲,是一次運動的辯證法。除此之外,畫面與聲音的切斷、空白、停頓則不時地提醒觀眾:「這不是一個故事」。[1] 在此,「一切停頓和空白都有了意義。」這是一場影像的鍊金術。

關於展覽本身

大體上,本屆展覽能夠令觀者較為順暢地看展,作品能夠按部就班地按照單元劃分,又在作品與作品,展覽與展覽之間打開了有形與無形的通道,彌散著關係美學,又不過多模糊作品之間的界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範西—屏控小姐—易連這條觀展線路,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範西邀請你到她家溫暖的客廳做客,進而通過屏控小姐的兩條縈迴相連的狹長甬道,走入易連精心製造的夢境場中,出門便是用規矩的隔板排布的唐晶的作品《剩》。

範西《客廳》展覽現場 章文 攝

易連《痴人說夢》展覽現場 章文 攝

就整個展場設計來說,是西方現代的白盒子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結合。簡潔與幽深相伴,能縱覽全局,又能步移景換。誠然,這理應是一個專業藝術展的基本,而展覽中也尚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就我在國內所看到的攝影節(季)中,集美·阿爾勒無論在展呈的總體還是細部上,都是做得不錯的。

連同許許多多藝術展一樣,集美·阿爾勒為行色匆匆的人們創造了一個情境,用以暫時逃離景觀社會悶熱的白日光。隨著攝影季的落幕,一場發生在冬季廈門的夢境醒了,生活回歸了日常的軌道,然而我們不該忘了藝術與策展本該有的精神:在社會中形成一個情境,甚或一次事件,揮起批判的旗幟,指引人們的行動,從景觀那裡奪回我們日常想像的權利。

[1] 對馬格利特畫作《這不是一隻菸斗》的挪用,福柯曾寫過同名著作。

原標題:《一種生活的政治 | 2019集美·阿爾勒回顧與觀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5位小小導覽員陪你一起樂逛集美·阿爾勒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遊學2020集美·阿爾勒專家見面會回顧【巡迴講座回顧】講座回顧|「對話」攝影大師 羅伯特·弗蘭克秦昊 「常客」|集美·阿爾勒巡迴講座回顧醞釀一個「在地計劃」|集美·阿爾勒巡迴講座回顧多重身份下的藝術創作|集美·阿爾勒
  • 《醞釀一個「在地計劃」——從影像創作到現場布展》|集美·阿爾勒...
    廖澤楷的個展: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入山》,2019;攝影之友線上展廳-《山巒之間》,2020;群展:北京國際攝影周-特別單元(銀獎),2019;重慶橋下藝術節-首屆HAKUCHI祭,2019。2019年參展「–SCAPES」 International Group Exhibition PH21當代攝影畫廊(匈牙利,布達佩斯);2019年參展「FORM 2019」 CICA美術館(韓國,金浦);2019年參與麗水攝影節「麗水再出發」(中國,麗水);2019年參展「Pop Up」 格拉斯哥攝影美術館(英國,格拉斯哥);2019年參與首屆「三影堂 PhoPho Fair
  • 展覽項目全揭曉|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也要感謝2015年執行總監李振華,2017至2019年藝術總監黎靜&零零的辛苦付出。在此我要代表三影堂和整個集美阿爾勒團隊向各位發出最誠摯的邀請,希望11月27到29號的開幕周與各位廈門相聚!」2020集美·阿爾勒預告片搶先看!本屆集美·阿爾勒將會展出26場展覽。
  • 集美·阿爾勒 | 顧長衛電影《孔雀》放映及交流會
    本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著名導演顧長衛將擔任集美阿爾勒發現獎評委。24日下午,作為本屆攝影季開幕周活動的壓軸大戲,電影《孔雀》將於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放映,顧長衛導演也會在現場與大家交流互動。歡迎電影愛好者來現場觀影。
  • 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
    自從2017年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中創立了首屆集美·阿爾勒-Madame Figaro女性攝影師獎,該獎項便獲得了開雲集團「躍動她影」(Womenin Motion)項目的支持,一躍成為中國首個女性攝影師獎。
  • 第二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首次發布會
    ):阿爾勒攝影節主席、「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聯合發起人 & 總監  *沈宸: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策展人  *朱敏行: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國際項目負責人  *朱嵐清:藝術家、首屆「集美·阿爾勒發現獎」大獎獲得者
  • 「2015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召開新聞發布會
    這樣一座與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勒人文氣息都極相似的城市,因「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的落地,真正地結緣,將以中國最好的國際攝影季和世界攝影藝術在中國窗口的面目呈現在世人面前。11月9日下午,「2015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新聞發布會在集美區政府誠毅廳舉行,總體發布本次攝影季的相關內容。
  • 策展人專訪(下)|「集美·阿爾勒發現獎」提名展
    2020(第六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將於2020年11月27日在廈門開幕,展覽持續至2021年1月3日。2019年,她策劃了《Angelus Novus蒼穹下》德國當代藝術展,並擔任了《重整|德國藝術立場》大展的德方顧問。2019年,她策劃和主持了國際文化高端對談系列《The Futures我們的未來》。她代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合作與策劃的「青策充電站」項目獲選國家文化部的全國美術館優秀公共教育項目。
  • 胡塗:觀展記—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胡塗觀摩團跟藝術家陳榮輝在他的作品面前合影自從探索網上攝影教育以來,去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觀展就成為網下教育的重要補充部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雖然在規模上相比麗水攝影節要小很多,但是廈門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所選擇的作品都具有典型性,特別是每年都會從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Les Rencontres d'Arles)選擇部分作品運輸到中國展出,這一點特別吸引人。
  • 抖音回顧我的2019怎麼查看 在哪看回顧我的2019介紹
    2019就要結束了,而抖音推出了回顧我的2019,著這裡我們可以看這一年中我們發了多少視頻、看了多少視頻、喜歡那些作者和類型。想要查看抖音回顧我的2019的小夥伴,可以看看下文中的方法。  抖音回顧我的2019怎麼看  1.首先打開手機裡面的抖音短視頻app。  2.進入頁面之後,我們會在頁面上面看到一個2019的圖標,點擊進入。
  • 告別2019,迎接2020,回顧一下2019的十大新聞
    告別2019,迎接2020,回顧一下2019的十大新聞今天已經2020年,2019年已經畫上了句號~!回顧醫藥行業過去一年,對於醫藥行業從業者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無論是發生在前幾天的傷醫事件,讓人心痛不已。
  • 厚積薄發—SENSORO 2019 年會回顧
    盛會現場,SENSORO 創始人們回顧了 2019 年 SENSORO 的發展歷程,並向每一位 SENSORO 夥伴提出了新的期待:整裝待發,迎接安全服務在全國的加速落地。 SENSORO COO 向錦歸SENSORO 各部門負責人為公司全員回顧了 2019 年的工作成果。
  • 研習社出品|2019年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十大觀察
    來自北京、浙江、江蘇、安徽及上海的小夥伴近30人參加,一起梳理2019年的裡程碑事件,展望2020的發展走向。會上發布了2019年十大觀察,呈現了在政策、熱點、智庫、資本、平臺、創業、展會/大賽、技術、跨界與融合、人才等關鍵事件,幫助參會人員理清整體發展局面和進程節奏。
  • 年終盤點|合美術館2019展覽回顧
    2019年合美術館共舉辦展覽16場,每一場展覽都獨樹一幟,都有其不同的風格。藝術家經由觀察思考和手的勞作過程展開個人藝術世界的創造,創造過程反映出藝術家個體的理想與生存現實之間的掙扎和思想蛻變,是對他者及自我的反叛和覺醒,是顛覆亦是構建。
  • 2019年股市行情回顧 2019年股市發生了什麼?
    2019年股市回顧與反思(上):行情軌跡  2019 年,中國資本市場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穩步推進、各項基礎性制度建設推陳出新、對方開放步伐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A 股市場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 陳輝:2019年意健險數據回顧與發展
    總體概況  2020年已在路上,2019年的數據卻剛剛出爐,「回顧中展望保險業」系列文章一直少一篇數據匯總的文章,今天補上。  2020年展望  我們現在已經站在2020年,站在這個特殊時點回顧過2019年的數據,更多的是為了預測2020年。  圖3給出了2017年、2018年、2019年每個月的意健險保費收入情況,基於此預計2020年同比增長25%左右。
  • 2019自然觀察總結
    回顧2019年,迫於生計的壓力,我幾乎騰不出太多的時間來進行自然探索和觀察,比起去年可是差遠了,唯一出的一趟遠門還只是跟團去越南玩了5天4晚,走的也都是些常規旅遊景點,其餘時間也鮮少踏足於珠三角之外。看著網上各路植物大神們紛紛甩出令人眼花繚亂精彩紛呈的年度總結文,感覺內心受到一萬點傷害……
  • PPT丨2019-2020中國風能回顧與展望
    PPT丨2019-2020中國風能回顧與展望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2020-01-21 10:35:08
  • 2019年債券市場回顧:行情有點「雞肋」 但大事真不少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2019年債券市場回顧:行情有點「雞肋」,但大事件真不少回顧最近十年的債券市場行情,2019年是相對最平淡的一年,既無明確的牛熊方向,全年利率振幅也相對較小。雖然這是很平淡的一年,但是2019 年的債券市場又帶給我們諸多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