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想像力與科幻作品創作報告會舉辦
8月22日,由廣東省科普作家協會主辦,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廣州市越秀區博雅青少年成長服務中心承辦;廣州圖書館、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廣州市第六中學協辦的中學生想像力與科幻作品創作報告會在廣州市第六中學舉行。廣州市第六中學的全體高一年級的230名學生和老師聆聽了講座。
報告會邀請了科幻作家、學術方法論與創意文化教研室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人文學院的吳巖教授和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的劉洋老師進行講座。
吳嚴給同學們介紹科幻小說的創作方法。
吳巖先是給師生們介紹了自己從事科幻小說創作的歷程,怎樣把自己的興趣變成一生事業,並鼓勵大家要勇於追尋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童年夢想。他告訴學生們,1978年,他在北京市燈口中學讀書,當時非常喜歡看葉永烈的科普科幻作品,就寫了一篇讀後感投到《光明日報》上。很快,就發表了,這是他人生發表的第一篇文章,讓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認為自己終於找到了真正的興趣愛好,從此開啟了他的科幻作家生涯。「中學時代是個學習時代,也可以是個開始寫作、造夢的時代。」1981年高考失利後,葉永烈鼓勵他,暫時放下寫作,全力備考,於次年考上北京師範大學。「這段經歷,我得到了兩個經驗,第一個是『什麼時候都可以開始你的人生』,第二個是『每一個時期都有你最主要做的事,其他次要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畢業後,他留校任教,於1991年開創了北京師範大學的科幻教學課程。
接著,吳巖還給同學們分享了「人生的路到底應該怎麼走」,科幻小說創作現狀,並介紹了現在中國熱門的大型科幻小說創作大賽,以及科幻小說該怎麼創作。他說到,科幻徵文的創作方法,第一要了解科幻的特性,第二是加強閱讀,第三是書寫自己。他轉述鄭淵潔的話說:「別人怎麼寫,你就別這樣寫!」在他自己看來,人生跟寫作時相輔相成的,科幻是一種生活方式!
劉洋也給大家講述了自己從小對科幻小說的熱愛,「高考報志願時,我看了一本科幻小說,被裡面科學家的獻身精神深深打動了,就報了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一直讀到了博士。在碩士的時候,選修了科幻電影賞析課,認識了吳巖老師,從此開啟了我的科幻小說創作於發表。」講到科幻創作的關鍵時,他說是推演,並演示了一些優秀科幻小說的推演。談及如何創作時,他表示:「可以異化日常事物,改寫歷史經典,構造奇異生物。」此外,他還給了初學者三條建議:從簡單的設定寫起;從千字短篇寫起;從生活經驗出發。
劉洋給師生們推演科幻小學。
報告會現場還推廣了由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開發的《科學幻想:青少年想像力與科學創新培養教材》。教材基於發展心理學對青少年思維發展的研究,強調想像力在思維中的重要作用,並針對這種作用通過科幻作品進行大力培養。
據了解,此次報告會是廣東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廣州市越秀區博雅青少年成長服務中心主任嚴凱一手策劃的。博雅青少年成長服務中心是廣州市第六中學青少年科技創新之科普閱讀與科幻創作項目籤約合作單位,博雅青少年機構根據廣州市第六中學科技特色教育提升需要,特邀南方科技大學吳巖教授與劉洋博士重點針對中學生群體的科幻作品創作方法,進行專家演講。
通過此次講座,廣東省科普作家協會與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有了較為緊密的合作往來,也與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想像力研究中心等大灣區前沿高校建立了密切聯繫,更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領域進行創新性的科普工作。
廣州市第六中學師生代表普遍反映,類似吳巖教授+劉洋博士這樣的大咖一整天面對面講座+互動,是自己前所未有的新氣象,希望主辦方多一點策劃,讓更多的學界前沿走進中學,走進新高一!
專家介紹
吳巖,博士生導師,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學人文中心下屬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美國科幻研究協會2020年度克拉裡森獎獲得者。
在創作方面,於20世紀70年代師從科幻大師葉永烈和鄭文光。著有科幻小說《心靈探險》、《生死第六天》、《引力的深淵》等,作品多次獲獎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
在科研和社會服務方面,主持「科幻文學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科幻新概念理論」、「西方科幻文論精選」、「新空間科幻電影」等科幻理論叢書和「最有想像力的科幻小說」、「世界著名科學家科幻」、「年度最佳科幻小說」等多個作品系列。曾任《科幻世界》特邀副主編。是中國科幻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從1991年創建了中國高校綜合性大學中的第一個本科科幻課程開始,一直致力於廣泛發展科幻教育。2015年成功創立科幻博士研究方向。
在國際交流方面,主編美國《科幻研究(Science Fiction Studies)》中國專號和論文集《(重新)想像這個世界:兒童文學應對未來變化((Re)imagining the World: Children’s Literature’s Response to Changing Times)》。
劉洋,理學博士、科幻作家,本科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2011年至2016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碩博連讀,獲理學博士學位。長期進行強關聯電子體系的數值模擬研究和物理類課程的教學工作。2018年秋季學期進入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從事寫作和科幻相關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課程為《寫作與交流》、《科幻創作》。
2012年開始創作和發表科幻作品,已在《科幻世界》、《文藝風賞》、《新科幻》等雜誌發表中、短篇科幻小說八十餘萬字,作品多次被《北京文學》《小說月報》等純文學刊物轉載,部分作品翻譯為英文發表於《Clarksworld》《Pathlight》等雜誌。目前已出版短篇小說集《完美末日》、《蜂巢》、《流光之翼》,長篇科幻小說《火星孤兒》等。在新媒體「不存在日報」上開設科幻專欄,發表系列科幻隨筆。
作品曾獲第九屆、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第四屆中國科幻「光年獎」一等獎,第二屆中國科幻引力獎與黃金時代獎,首屆中國科幻電影原石獎,第八屆春風悅讀榜年度風向獎,2018年、2019年京東文學獎科幻類年度五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