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格子,英文稱tartan,被認為是當代最具傳承意義的遺產之一。許多年來,前往蘇格蘭的人們早已注意到其居民服飾上的格子花圖案。歷史記錄稱它為「斑駁」,「鑲嵌」和「有色」,但也許最好的描述來自蘇格蘭自己的蓋爾語breacan,意思是方格,這種描述恰當地定義了格子花呢。
在英國官方的《蘇格蘭註冊格子法》當中對它進行了詳細的定義:「蘇格蘭格子是一種設計,它能夠被編織組成兩個或多個交替的彩色條紋,結合水平和垂直方向,形成重複的方格圖案。」在歐美有這樣一種說法:「蘇格蘭格子等於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 其實不僅僅是紡織服裝方面,在現代設計的舞臺上,蘇格蘭格子一直都是被經常運用到的設計元素之一,而且運用的形式與手法也是日新月異,風格趨於更多樣化。
格子圖案長期以來都被廣泛用於蘇格蘭、愛爾蘭、英格蘭東北部以及威爾斯地區的編織工藝上。凱爾特人(蘇格蘭人就是凱爾特的一個分支)很早以前就開始使用條紋和格子織物,喜好穿著羊毛呢子面料的彩色格子服裝。迄今最早的蘇格蘭格子發現於蘇格蘭中部安多寧長城(Antonine Wall)附近,是一種由棕色和白色組成的方格圖案,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帶有這種圖案的布料是用來製作陶罐的塞子的。
據說,大約從公元5世紀開始,蘇格蘭人就用格子來區分人的等級了。到11世紀,又正式把這種格子圖案作為氏族的標誌使用。歷史上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戰爭頻繁,穿著方格裙子、勇猛的蘇格蘭戰士也給英格蘭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格子也毫無疑問的成了文化和傳統的一部分。這種被稱為「基爾特」kilt的及膝裙子,大多由格子呢製成,在今天,這種裙子大多被稱為蘇格蘭裙。嚴格來說,只有純羊毛、純手工、製造於蘇格蘭的格子裙,才能被稱為「蘇格蘭格子裙」。從17世紀開始,高地人的kilt就被定為軍服,成為蘇格蘭的象徵。公元1700年左右在蘇格蘭的一位醫生寫到,蘇格蘭的格子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同一地域的人穿著相同的格子服裝。外來人可以通過蘇格蘭人身上的格子來辨別出他來自於哪個地區 。
卡洛登戰役後,從1746年到1782年,英國政府禁止蘇格蘭高地的男人穿著方格裙。但是,這一禁令並不適於蘇格蘭低地、高地女性以及高地軍團的軍人。蘇格蘭格子繼續在蘇格蘭低地和英國的其他地方流行起來。位於蘇格蘭低地的威廉·威爾遜公司為了滿足低地人對格子服裝的日益強大的需求,推出了許多新的圖案。沃爾特·司各特爵士(來自蘇格蘭的古老家族,英國著名歷史小說家、詩人)也極力提倡使用氏族格子。1822年,為了迎接英王喬治四世巡視愛丁堡,司各特提出「讓每個人都穿上屬於他自己的格子呢」。結果到19世紀末,無論是高地還是低地的,幾乎所有稍有地位與身份的家族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格子圖案。蘇格蘭家族格子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在外人看來,格子圖案看來都差不多,其實並非如此。看似相似的圖案在使用上是十分講究的,不同的色彩、格子間寬窄粗細的不同,代表著不同的家族、群落、地區甚至學校、社團、企業等等,如同是穿在身上的身份證,堪稱條形碼和二維碼的老祖宗!不僅如此,格子的使用還逐漸有了儀式性意義,在不同場合人們會穿著不同的格子:葬禮上穿的格子多黑白色以顯莊嚴肅穆,而婚禮上穿的格子鮮豔濃烈以烘託喜慶的氣氛,皆與中國文化不謀而合;打獵時穿墨綠、深棕或暗黑格子,以便在森林、樹叢中隱蔽與潛行。
直到今天,英國皇室、政府機構和軍隊等仍保持著擁有專用格子的傳統,如灰色格加黑、紅、白條紋的格子為女王御用,不許公開發售。在近代,格子圖案的種類從未停止過增長。今天在蘇格蘭仍有專門的格子註冊機構,記載著上千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比如以家族姓氏命名的「家族格」、政府才有權使用的「政府格」、專為王室貴族定製的「貴族格」。據說比較流行的紅綠格子就源自Stewart家族(曾建立著名的Stuart斯圖亞特王朝)。許多家族自身就有好幾種圖案,如正裝格子,打獵格子等。受英國影響,甚至美國、加拿大和紐西蘭的一些地方都有代表性的格子圖案。
蘇格蘭格子圖案也超越四季,成了各個年齡層的常備之選。熱情奔放的「民族風」、果敢剛毅的「軍裝派」、硬朗幹練的「工裝潮」,復古懷舊的「古裝秀」……格子都能與之完美融合,搭配出令眾人眼前一亮的潮流範兒。格子花紋可繁可簡、變化多樣,貌似普通,實則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