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Shànghǎi)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世界第八大城市,中國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有超過2000萬人口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區。上海位於中國的華東地區,地處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匯合處,是長江三角洲衝積平原的一部分。
搜狐體育訊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個以漁業和棉紡織手工業為營的小鎮。19世紀,由於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開始展露鋒芒。1842年《南京條約》籤定後,上海成為中國開放對外通商的口岸之一,並很快因成為東西方貿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成為跨國公司開展貿易和商務的樞紐。但在1949年建國之後,外國人幾乎全部離開了上海,上海隨即沒落。改革開放後的1990年,上海又開始重現往日的繁華,成為了今日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貿易港口。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興的旅遊目的地,由於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蹟,如上海的地標——浦西的外灘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東,卻呈現出另一番繁華景象:東方明珠電視塔與金貿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建築共同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際線——上海天際線。而在建的全國最高建築——上海塔則會使上海陸家嘴金融區的建築呈現「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勢。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國重要的科技、貿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個國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經濟和貿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會成為未來的全球城市。國際主流媒體更將上海形容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典範」。
市名
上海市(英語:Municipality of Shanghai 漢語拼音:Shànghǎi Shì)。簡稱「滬」,別稱「申」。
經緯度
市中心位於北緯31度13分49.5秒,東經121度28分13.21秒。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轄區
19個。上海共轄18個區、1個縣。
鄉鎮
全市鄉鎮級區劃數為213個,共有104個街道辦事處和106個鎮(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建立
華亭縣: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
上海鎮: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
上海縣: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
上海特別市:1927年(中華民國十六年)
上海市:1930年(中華民國十九年)
政府
上海市政府位於黃浦區。市委書記俞正聲,市長韓正。
面積
全市面積7,037.50平方公裡(2007年末,中國省級行政區第31名)。其中土地面積6,340.5平方公裡,水域面積697平方公裡,市區面積2,648.6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860.2平方公裡(2006年,中國城市第2名,次於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海拔
全市平均海拔4米。大金山為上海境內最高點,海拔103.4米。
人口
全市人口1,858.08萬(2007年末,中國省級行政區第25名),人口密度2,930人/平方公裡(2008年,中國省級行政區第3名)。其中市區人口1453萬(2007年,中國城市第1名)。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3.04‰,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0.10‰(2007年)。
民族
上海市擁有中國56個民族中的54個民族(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無阿昌族、德昂族)。人口最多的民族為漢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市總人口0.63%。常住少數民族人口約16萬(2005年抽樣調查)。少數民族主要為回族、滿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鮮族等。
宗教
上海現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已正式開放宗教活動場所262所,信教群眾約70多萬人,教職人員1487人。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準時間)。UTC+8。
郵政編碼
200000-202183。市、郊區以200和201開頭,郊縣(崇明縣)以202開頭。
電話區號
021(+86)
汽車牌照
滬A、B、C(郊區牌照)、D、E、F、G、H
方言
上海話(Shanghainese)
國內生產總值
12001.16億元人民幣(2007年,比上一年增長13.3% ,中國省級行政區第7名,港澳臺除外)。人均GDP 65,473元人民幣(中國省級行政區第1名,港澳臺除外)。
人類發展指數
0.909(高,2005年,中國省級行政區第3名,次於香港、臺灣)
市標
上海市市標是由市花白玉蘭、沙船和螺旋槳三者組成的三角形圖案。
市花
白玉蘭
(責任編輯: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