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具:電動攪拌器、攪拌桶、水桶、齒型抹刀、橡膠抹刀、水平尺、膠錘、十字膠粒、海綿、抹布等。
基層必須沒有結構缺陷,具有適當的抗壓和抗折強度。在水泥抹面砂漿28天或混凝土結構三個月養護期後可以粘貼面磚。
清理掉影響粘結力的浮漿、灰塵和汙染物。明顯的空洞和裂縫用抹面砂漿預先填實抹平,如基層吸水性過強可先用界面劑打底。
選用不小於700W的功率、較小直徑的低速攪拌器。
將一包粘接材料按指定的配水比混合,攪拌至均勻無結塊,讓漿料靜置3至5分鐘,再攪拌一次。拌好後的膠漿用刮板帶起時,膠漿呈厚團狀粘附於刮板,不會呈薄條狀滑落。
選擇合適的齒型刮刀以確保有效粘貼面積至少有板、瓷磚等面積的65%。
用抹刀把砂漿滿批基面3至5毫米厚,然後用抹刀有齒形的一邊以直線或S形拉出條紋狀,抹刀平面和基層平面呈45度至60度。
瓷磚不必浸水,背面視情況可以刮塗少量膠漿。可以在瓷磚中間及四角抹膠,避免出現真空吸力,導致在調整校正是不易壓入或拉出。
大尺寸瓷磚施工時應從下往上施工,將飾面磚固定後,再安裝上一排。
未乾固的膠漿及時用水清除,固化後只能使用機械方法去除。
瓷磚膠幹固後方可使用填縫劑。縫隙要清潔乾淨,沒有鬆脫物或殘餘瓷磚膠劑。
將填縫材料按指定的配水比混合,攪拌至均勻無結塊,讓漿料靜置3至5分鐘,進行二次攪拌。
用橡膠刮刀把填縫劑沿磚面以對角線方向壓入接縫內,充分壓實,同時把表面多餘的填縫劑用橡膠刮刀刮掉,清洗乾淨。
待填縫劑初步幹固後,用微溼的海棉將瓷磚表面多餘的填縫劑清理乾淨。
24小時後再用幹布進一步拋光清理。
在用灰色瓷磚膠粘貼薄型、淺色或疏鬆的瓷磚和石材時,容易透底,導致顏色變暗。可採用白色的瓷磚膠或用分色紙保護,以免汙染。
大尺寸瓷磚施工流程回顧:
粘貼施工流程:清理基面→彈線定位→攪拌混合膠漿→塗刮膠漿→鋪貼瓷磚→調整平整度垂直度→安設十字定位→清理磚面
填縫施工流程:檢查瓷磚→清理縫隙→攪拌填縫料→刮填填縫料→清洗→拋光
錯誤操作:
大瓷磚粘貼不得選用齒距過細的齒型抹刀。瓷磚越大,所選擇齒型抹刀的鋸齒溝槽相應越大,以確保足夠的粘貼面積。
溫情小貼士:
粘貼非釉面陶瓷磚(如玻化磚)時,可先做小塊樣板,確定粘接強度以後再進行粘貼,填縫前也先做試驗以防瓷磚吸入顏色而汙染磚面,造成清理困難。大面積填縫時,施工前最好做模擬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