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世界地質公園在五大連池風景區揭碑,五大連池再一次為世界所矚目,一時,五大連池成為中外旅遊的熱點,旅遊人數創歷史最高記錄。9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為五大連池「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頒證並舉行揭碑儀式,五大連池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
1982年10月,五大連池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此後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礦泉水之鄉、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7月17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國際協調理事會執行局批准。至此,五大連池保護區成為中國第23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也是黑龍江省惟一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2004年2月13日被批准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那麼作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五大連池有什麼獨特優勢呢
五大連池火山噴發從史前203萬年到近代280年,跨躍年度很大,保存完好的火山生態系統和豐富多彩的生物景觀,形成本區特殊的地形及其生境,各種生態系統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綜合體。展現了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火山自然生態系統在演替過程中的多種類型,特別是新期火山地區的植被群落歷經280多年,從無到有,從低等到高等逐漸發展和演替而來,珍貴的是可見到演替中的多種植物類型,特別是苔蘚層片結構極為複雜罕見。
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特殊的火山地貌格局鑄就了五大連池獨特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態系統,區內植物有143科,428屬,1044種,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植物種類十分豐富。新期火山區形成了地衣群落、地衣苔蘚群落、地衣蕨類群落、地衣草類群落、地衣灌叢、地衣疏林、苔蘚落葉松林等奇妙的組合在一起。老期火山區形成了雜類草甸草原,灌叢雜類草甸、森林草甸、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低谷處形成了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小葉章苔草沼澤、小葉章雜類草甸。區內有國家珍稀瀕危物種47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石竹、鈍葉瓦松嶽樺等,二級保護植物如紅松、紅皮雲杉、柞櫟、芍藥、山槐、水曲柳、黃波蘿、野大豆、核桃楸等。保護區內還有野生動物61科,144種。其中飛禽、哺乳類有一級保護動物如鴇、秋沙鴨、丹頂鶴等,二級保護動物有14種如松雞、白頂鶴、灰鶴、小耳梟、烏蘇里鷲、水獺、黑熊、鴕鹿等。
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特有的火山自然生態系統和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是一座重要的物種基因庫,是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態系統物種演變的珍貴場所。因此,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類型完整,各種生境相互交織,各種生態系統分布較為集中多樣,由於受人為因素幹擾,生態系統容易遭到破壞,對它更應加以保護,正確處理好人與生物的關係。
前景廣闊的資源優勢
國內外許多專家考察五大連池後都認為,五大連池的資源優勢和開發潛力,可以概括為「三個世界之最」和「四個潛力巨大」。「三個世界之最」:一是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火山地質地貌,地學意義重大。二是世界上最優質的礦泉水資源。三是世界上最具醫療價值的療養資源。「四個潛力巨大」:一是發展旅遊產業潛力巨大。二是發展療養產業潛力巨大。三是發展礦泉水產業潛力巨大。四是發展特色生態農業潛力巨大。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了大量客商來五大連池尋找合作。五大連池管委會重點圍繞開發礦泉水生產、環保型生態林業、綠色生態農業、旅遊療養業等四大環保型產業,編制整理可研報告54個,確定22個重點項目(其中4個已在省計委立項),努力使風景區成為旅遊度假觀光基地、礦泉療養資源基地、科普教育科研基地和生態觀光農業基地。
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質環境,不但成為生物的基因庫,而且其發展前景廣闊
自然保護區水產資源豐富。由於五大連池保護區擁有豐富、遼闊的天然水域面積31590畝,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棲息著鰲花、鯰魚、鯉魚、鯿花、黑魚等魚類,年產魚總量高達15萬公斤。由於魚類生活在多種微量元素的礦泉水中,使魚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以其肉質鮮嫩,口感極佳而成為綠色食品,目前,五大連池已成為黑龍江省重要的水產養殖基地,發展五大連池特色漁業,成為今後五大連池保護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前景十分看好。
自然保護區礦泥資源潛力巨大。五大連池礦泥因具有醫療和保健作用而引起社會關注,以五大連池礦泥為主要原材料的產品「毛髮再生寶」和「香腳霜」分別榮獲全國輕工部新產品獎,首屆全國工業博覽會金獎和省優秀新產品一等獎,礦泉系列產品「男用健美霜」還獲得黑龍江省同行業優秀產品獎。在亞洲化妝品展覽會上,深受國內外客戶青睞。截至目前,五大連池保護區生產的天然礦泉水和日化產品8個種類共獲得國家和省級大獎18項,目前礦泥的深層次開發已納入五大連池整體建設規劃中。在今後的開發上將做到科學論證,周密規劃,合理開發,有效利用,最大限度的發揮礦泥資源的潛在作用。
自然保護區藥用植物資源豐富。目前已查明五大連池保護區有中藥類、草藥類、獸藥類、農藥類、化學藥品原料類290餘種,藥用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目前,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正在積極向國家申報中國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中草藥繁殖基地。
自然保護區綠色農業前景廣闊。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內土壤肥沃,雨量適中,適於農業發展,以生產高油大豆、礦泉稻、優質麥等為主的高附加值、高科技、高效益的綠色農業經濟。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原種場並成為優良品種培育及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和綠色礦泉大豆、礦泉稻生產加工基地。目前,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正在積極向國家申報五大連池農業科技旅遊觀光園,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已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在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過程中,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並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是在保護好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利用資源優勢在適度的發展生態農業,實現了生態、社會、經濟三效益和諧發展,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為東北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較好的貢獻。
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特殊。地質地貌典型,生態環境保護完好,自然景觀豐富多彩,植物區系複雜,種類豐富,物種特殊、罕見,每年吸引眾多中外科學家來此考察、研究,為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的研究和今後發展積累了珍貴的資料。
自然保護區是一個活的自然界的實驗室。在這裡,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可以進行自己的暑期實習和自己的研究。現在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以成為大專院校的野外教學科研基地,如黑龍江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等。
規劃先行重在保護
為了保護好這個世界罕見的自然資源,五大連池風景區在規劃、管理和保護等方面做了不懈地努力。
建立起適應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區系統並規劃出核心區和緩衝區兩大功能區。
核心區為特級地質遺蹟和一級地質遺蹟以及地衣植被群落、天然落葉松林群落集中分布區,本區的劃定是為了對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蹟和火山植被。為了充分發揮科學觀賞價值,滿足人們觀賞地貌、植被,增長火山知識,研究植物演替過程,進行科普教育的需要,在確保區內地質遺蹟和植被不受破壞的前提下,並考慮現實狀況,在核心區局部形成觀賞路線和景點進行旅遊觀賞和科學考察。
緩衝區是二級保護區,區內火山錐體、自然植被、溼地、水域保存完好,對於科學界研究第四紀火山活動、火山地區生態系統平衡、開展火山地質景觀旅遊有著重要意義,具有保護核心區的功能,又有保護礦泉水和旅遊開發的功能。保護要點是:在區內禁止任何採礦行為,必須保持火山錐體和盾形臺地的完整性,禁止任何理由的開荒、開墾溼地的行為,保護水域不受汙染,按維繫生態系統平衡的原則,恢復區內森林和草原植被,使森林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
增加森林、草地和溼地面積。多年來由於人們對自然規律認識的不夠,對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同等級的幹預。保護區內森林被砍伐使得保護區的植被面積縮小(植被覆蓋只有30.8%%),水土流失現象較為嚴重,主要是格拉球山北部流入第五池的水系和尾山北麓流入第三池水系及地表徑流所引起的水土流失。森林生態系統的破壞,許多珍貴樹種,正在逐步消失。動物棲息地的破壞使得動物資源損失。
在穩定現有林地、草地、溼地面積,進行封山育林、育草的同時,加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溼的力度,增加林地、草地、溼地的面積,以此作為提高保護區內自然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封山育林。對龍門山和莫拉布山地區的森林資源採用封山育林的方法進行保護,為植物自然更新創造環境,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為物種的保護打下基礎。建立人工群落。在五個池子周圍種植護岸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在城區利用不同植被的組合,進行重點美化,利用當地豐富的草木和地被植物,改變單調的景觀;在南部地區要建立防風林體系以及防風害,防止土地風蝕。退耕還林還草還溼。主要是不斷地調整森林面積、城市用地、農田及其他用地之間的比例,調整保護區內森林覆蓋率,逐步減少農田化肥農藥的施用量。
制定總體規劃,全面參與管理。編制規劃,樹立「保護第一」的思想。他們充分徵求專家和公眾的意見,編制了《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和《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生態區建設規劃》,修訂了《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五大連池風景區城市總體規劃》,各種規劃都充分考慮各部門和公眾的利益,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各單項小區規劃,使規劃更具可操作性。執行規劃,堅持環保第一審批權原則。他們堅持執行規劃,不搞長官意志,不搞圖一時政績而以犧牲資源為代價的所謂「政績」工程,損害公眾的利益。堅決推行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新建擴建項目必須經管委會環境保護委員會現行審定,重大建設項目必須由公眾審定。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環保意識。通過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保護區條例以及環保等法律法規,擴大宣傳面,增強保護區公眾保護環境、保護資源的意識,提高公眾知法、懂法、守法意識,正確引導公眾的利益觀念、生存觀念和環境保護觀念。
依法行政,強化保護。採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保護好保護區的自然資源免遭破壞,堅決制止各種破壞資源行為,走依法管理自然資源之路。積極爭取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把各種條例和法律法規文件,彙編成冊,下發到區內的各部門、各單位。以區內的各部門籤訂資源保護責任狀,明確保護任務,確定責任人,並有獎懲措施。(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