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到了孕後期,孕婦最擔心的就是胎兒什麼時候會出生。在懷孕前期,準媽媽們應該都知道自己的預產期是什麼時候,所以越是臨近預產期,準媽媽的心裡就越發的緊張。
燕子最近十分焦慮,自己已經到了孕晚期了,按照醫生給出的預產期日期,本來寶寶在上周就應該出生了,但是肚子裡的寶寶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這可急壞了燕子。
燕子由於擔心寶寶會出現問題,整個人每天都是緊張兮兮的,甚至整晚整晚的失眠。
在這次的產檢中,醫生檢查後,說過幾天如果還沒動靜,就只能做剖腹產了。
燕子聽到這話後更是著急,自己整個孕期都是為了分娩時能順產,現在寶寶一直不發動,看來自己想順產的計劃真的要泡湯了。
果真,胎兒一直都能「沉住氣」,一直都沒有要出來的意思,而且醫生檢查後發現,胎盤也發生老化,胎兒再不出來,很容易窒息。所以立即決定進行剖腹產手術。
看著平安出生的寶寶,燕子終於不再用擔心了,也能踏實地睡覺了。
在孕晚期,很多孕媽會以預產期來判斷自己分娩的時間。但實際情況卻是,很少有產婦會準時地在預產期當天分娩,這不免讓孕媽拿不住自己的分娩時間。
雖然預產期不固定,但孕媽可以通過自身的變化,來判斷自己何時會分娩。
1) 胎兒入盆
在孕晚期,胎兒入盆是為分娩做的第一個準備。
胎兒入盆是指胎頭逐漸進入到骨盆的過程,等到胎兒完全入盆後,孕媽會有明顯的呼吸順暢、胃口變好的感覺。但同時尿頻也會加重,腹部還會有墜脹感。
這是因為胎兒入盆後,上腹部的壓迫就減輕了,自然呼吸和胃部不適就減輕了。
一般在胎兒入盆後的1-2周,就要出生了,所以如果在預產期前1-2周左右入盆,那麼胎兒很可能遵守契約,在預產期左右出生。
2) 分泌物增多
在臨近分娩的時候,子宮宮頸管會打開,分泌物自然也會增多,呈現出透明或者白色黏稠狀,這也是孕媽要分娩的一個信號。
3) 後背疼痛
分娩前的最明顯特徵是出現有規律的宮縮,但其實有規律的宮縮疼痛並不先是從腹部開始的,而是首先感受的是後背。
子宮的收縮和擴張時,孕媽會先感受到後背疼得越來越厲害,之後才會由後背痛變成腹痛。
所以在臨近預產期的時候,如果後背出現較明顯的疼痛,孕媽就要做好準備,很可能是胎兒不久就要出生了。
很多準媽媽對於預產期看得十分重要,並堅持認為寶寶在預產期出生是最好的。
但據數據統計:只有5%左右的孕媽媽會在預產期當天分娩。寶寶提前在在預產期前發動的概率為29%,在預產期後出生的概率為80%。
但對於醫生來說,預產期只是預測產婦分娩的一個時間點。
一般計算預產期的方法是從末次月經開始的第一天開始算起,月份-3或者+9,日期+7,這樣就能推算出預產期的具體時間。
而這個計算公式,往往要建立在孕婦月經周期比較規律的前提下,如果孕婦月經不太規律,甚至產婦記不清楚自己的月經日期,那麼這樣的預算方式很容易和實際預產期出現誤差。
生活中,很多孕婦往往都是預產期過了才會分娩。臨床上,產婦一般會在40-41周左右生產。
所以預產期過了胎兒還沒有發動,也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但如果孕婦懷孕超過了42周,卻依舊沒有發動,那醫生就會考慮對產婦催產,終止妊娠。
過期妊娠時間較長,胎兒很可能因為胎盤的老化而導致缺氧,有窒息的風險,所以醫生會人工幹預分娩。
寫在最後:
預產期只是一個估算胎兒出生時間的數據,所以在預產期前後生產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分娩的早晚主要還是看胎兒在母親體內的發育情況。
所以希望準媽媽們能理性地看待這預產期這件事,安心地度過孕期,讓寶寶順利地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