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一掃金融危機的陰霾,在去年年尾的時候,眾多紗廠出現了令人驚喜的一幕:不少地區的棉紡廠,不論5萬錠以上的大中型棉紡廠還是2萬錠以下的小企業,紡紗設備的綜合開機率都達到85%以上,部分中型棉紡廠紗價一次上調1000元/噸,有的棉紡廠裡,訂購提貨的客戶甚至排起了長隊。出現這樣的情況,讓企業的負責人頗感驚喜。
利潤和訂單增長不同步
一段時間以來,棉花、棉紗價格飛漲,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其中,關於棉紡企業贏利變化的報導不斷湧現,大家立場不同,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棉紗價格隨著棉價提高而同步跟漲,企業的利潤空間增加;有人認為棉花價格暴漲,下遊紡紗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也有人認為,棉紗價格大漲,紡紗企業的盈利空間將進一步增大。還有的數據分析認為,去年一年來棉價上漲了40%,而棉紗價格只上漲了17%,紗廠的利潤被大大壓縮了。
處於紡織行情大幅波動時期的紗線企業,贏利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呢?業內人士以中原地區中型紡紗廠為例,進行了分析。按照當前紡紗廠棉花儲量的具體情況,2009年年底,3~4級棉花的到廠均價為14300元/噸左右,普梳C32支棉紗的成本價格應為19500元/噸上下。據調查,目前大多數廠家這個檔次的C32支紗出廠價格在21800~22000元/噸,這個數字與19500元/噸有2300~2500元/噸的差價。理論上說,這個差價就是目前紡紗廠的利潤。所以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當前紡紗廠的利潤還是非常可觀的,在近年當中是利潤較高的時期,與之前幾百元的利潤相比,增長相當明顯。
但是我們接觸到的企業的看法卻有所不同。山東濱州一家以棉紡為主的紡織企業主管表示,相比2009年,目前的訂單的確是增加了,但是利潤沒有很大的改觀,因為原料的價格漲幅明顯大於紗價的漲幅。據分析,如果紡紗廠儲存的棉花量較多,價格較低,職工負擔重的話,利潤就會被縮減。
目前有的紡織企業,由於設備落後,以及一些發展中存在的原因,經濟負擔嚴重,每生產一噸紗線,各項非生產費用就要分擔1000元左右,使得產品的贏利水平大打折扣。另外,由於棉紗價格中大約含有30%左右的加工費,這個加工費並不能隨著棉花價格的提高而提高,因此,棉紗價格雖然有所上漲,但是利潤的增長率並不高。
棉紗掙錢坯布虧損
1月份,山東德州、東營、濱州等地三級棉的到廠價格集中在15300~15400元/噸,四級棉的到廠價達到15000~15100元/噸,較去年年底又上漲了100~200元/噸。一些企業反映,自去年10月中旬以來,棉紗的銷售形勢一直不錯,甚至還出現了下遊企業提前預付紗款訂購的現象,從而使棉紡廠的棉紗庫存明顯下降。
其中,常規產品21支、32支和40支以及JC21支、JC32支和JC40支棉紗的銷售利潤比較高,大多數能達到2000元/噸左右,因此一些企業採取「開足
紡機,降低織機」的方式加緊紗線的生產。相比棉紗,雖然坯布的價格隨棉花、棉紗價格的上漲而上漲,但漲幅明顯低於前者。大部分廠家坯布的上漲幅度只達到了棉紗漲幅的50%~60%。自去年12月中旬以來,坯布的銷售開始逐漸減緩,企業的庫存也不斷上升,一些棉紡織企業出現「棉紗掙錢,坯布虧損」的現象。
有的企業提出,一些地區的棉紗中間商、其他非棉紡資金對棉紗價格的上漲起了重要作用。由於受棉花大幅減產、國際棉花價格將突破100美分/磅等消息的影響,大量投機資金開始囤積棉紗和坯布。山東的一些棉紡織企業估計,目前,至少有四成的棉紗進入了中間商的倉庫,而這些棉紗春節前出售的可能性不大。
一些企業還表示,棉紗銷售較好,致使配棉出現困難。山東東營一家紡織廠目前32支棉紗、40支棉紗的提貨報價為21200元/噸、22500元/噸,這個價格在周邊地區的企業報價中算是中檔價位,一些廠家高配32支、高配40支的報價則達到22500元/噸和24000元/噸。他們認為,由於當地生長的棉花質量下降,而且皮棉的一致性比較差,高等級新疆棉又無法及時補充,因此紡紗配棉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困難,使自己的棉紗、坯布質量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基於對棉花後市並不看好,他們表示不看好後期的棉紗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