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應該從電視劇中或是日常生活中對於日本人睡覺喜歡睡在地上有所耳聞,畢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習慣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可能以為日本人家裡就沒有床的,直接睡「榻榻米」,但是有的人可能會去日本旅遊,會發現日本人明明家裡是有床的,但是睡覺的時候往往不睡在床上,而是睡在地上也就是他們講的「榻榻米」上,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日本人家裡明明有床,為啥總愛睡在地上?
提到這個問題,相信大家腦海中第一個反應出的原因就是地震。日本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是一個海上的小島,位於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帶上,容易發生地震,所以他們的房屋材質和我們都不同,所以很多人會認為他們會睡在地上。當然了和地震多也不是沒有關係,但是不是主要的原因,世界上也有其它的國家和地區也會經常的地震,但是也大都會睡在床上。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和我們國家有很密切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日本受到唐朝的文化影響比較深。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可以說是最鼎盛的時期之一了,日本是一個愛學習強國的國家。在唐朝和日本的白江口之戰失敗後,日本感受到了唐朝的強大,瞻仰唐朝的繁盛,因此多次派使者前來學習唐朝的文化,然後回到日本後進行模仿,比如說他們的文字,他們的一些房屋建築風格,都是可以看出唐朝文化的影子。
而唐朝當時睡覺的時候是睡在一種「胡床」床上,這種床的床腿是非常矮的,看起來就像是沒有床腿,直接睡在地板上一樣。當時日本差不多是全面的學習唐朝,所以他們也開始慢慢改變了習慣,睡在地上,並且他們那邊多地震,睡的比較低更安全一些,就延續了這麼多年,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其實說這種睡在榻榻米上的文化追本溯源是唐朝的文化。
而直接睡在榻榻米上有一個好處,就是對於脊柱比較好,因為床板比較硬。我們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為了舒適會睡在很軟的床上,可能感到很舒適,但是睡覺的時候,因為床太軟,脊柱會有一個彎曲,對於脊椎是不太好的。長時間睡軟床,容易導致肌肉酸痛,睡眠質量下降,脊椎往往也容易側彎,對於健康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其實不只是睡在地板上,像是跪坐、茶道等其實和我國古代的文化交流都是有關係的,他們學習了過去,然後慢慢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也反應了他們民族性格中愛學習的一個特點吧。
而我國在五代十國後,家具的「腿」的高度開始慢慢的增高,床也沒有這麼矮了,看起來也不像是睡在地上了。其實不只是床,以前的板凳之類的家具都愛,只不過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發展,才慢慢增高,到達了今天的高度。
我國的地域遼闊,東西南北的縱深和跨度都很長,註定說「睡地板」這種文化發展不起來。像是我國的南方,天氣比較潮溼,房屋的建築也多是混凝土之類的,如果床太矮或是睡在地板上,地上的寒氣和溼氣比較重,對於身體也不好,容易加重身體的溼氣,慢慢的就被摒棄掉了。而日本的建築材質和我國不同,睡在地板上也不會很潮溼,所以他們延續了這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