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森北園西門附近種植有百畝的葵花,每年的六月底百畝葵花同時綻放,景色蔚為壯觀。吸引大量的遊人前來欣賞、拍照。儘管六月底的北京已基本進入桑拿天的氣候,但還是無法擋住遊人熱情的腳步。
從西門進入奧森北園,眼前是一條長長的水渠,裡面種植了少量的荷花,眼下已到了荷花的開放季節,荷花也吸引了一些遊客的關注,但我的興趣不在荷花,匆匆拍了幾張便奔葵花而去。
向日葵又名朝陽花,因其花常朝著太陽而得名。英文名「sunflower」雖與其向日特性多少有些關聯,但其名稱主要還是來源於其金色花朵開放時酷似驕陽的形態。不管其名稱的真實含義到底為何,成片的向日葵開放時其花朵齊刷刷地指向同一個方向卻是不爭的事實。
向日葵原產於南美洲,1510年西班牙人將馴化種從北美帶到歐洲,最初作為觀賞用的花卉種植。19世紀末,又被從俄國引回北美洲。向日葵的種子叫葵花籽,炒制後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美味零食,也可以榨葵花籽油用於食用。
奧森北園利用地勢分片種植了許多品種的向日葵,有我們常見的開黃色花朵的食用葵花品種,也有專為觀賞用的開深色花朵的葵花;植株或高或矮,高的比人還高,矮的大約只有半米左右。高低錯落、顏色各異的向日葵在目光所到之處組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面。
在成片種植的葵花中公園修建了木質的棧道及觀賞的平臺,極大地方便了遊人近距離觀賞花卉。成片的葵花又以少量的空地及樹木分割,如果從空中俯瞰想必是另一種風景。
進園不久,一場大雨突然從天而降,譁啦啦的大雨中,向日葵看起來越發的嬌豔,想著夏季的雷陣雨往往來得快,去的也快,所以人們並沒有急於離去,大家或者木亭,或者樹下躲雨,耐心等待大雨的離去。也有個別遊客趁著下雨人少抓住難得的機會拍照。
大雨過後,天空呈現出迷人的色彩,眼前的向日葵在落日餘暉的映襯下顯得無比豔麗,性急的人們等不及雨完全停住,紛紛迫不及待地開始賞花、拍照,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
中外傑出美術家有許多表現向日葵的優秀作品,其中以文森特·梵谷繪製的向日葵最為著名。文森特·梵谷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後散落各地,只有一幅在梵谷美術館展出過。堪稱梵谷化身的《向日葵》僅由絢麗的黃色色系組合。梵谷認為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陽光又象徵愛情,因此具有特殊意義。
在奧森可以看到許多以前沒有見過的向日葵品種,顏色、花朵、花瓣的形狀都各有不同,徹底顛覆了以往向日葵的概念,這些向日葵大多原產於南美,「紅檸檬」、「黑天鵝」、「醉雲長」、「金海星」、「三陽開泰」,「豐收樂」,從這些好聽的名字不難想像出它們俏麗的身姿。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向日葵,嚮往光明之花,給人帶來美好希望之花,它全身是寶,把自己無私地奉獻給人類。
在花語中,向日葵代表「崇拜」和「敬慕」。其中,向日葵的黃色代表著懷念、憐愛等意,橙色則代表著喜悅、友誼與和睦,通常在花束中作為主花而倍受矚目。雨後的晚霞總是讓人欣喜的,雖然天色已晚,如此美景卻叫人不忍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