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網:會展業作為新興服務業,是我國21世紀的朝陽產業,目前在我國,會展業與旅遊業、房地產一起,被並稱為三大新經濟產業。而由會展業衍生出的會展經濟活躍程度,可以有力反應出對應城市或區域的商貿繁榮程度。
所謂會展經濟,即通過舉辦大型會議、展覽活動,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直接推動商貿、旅遊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商機,吸引投資,進而拉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並形成個以會展活動為核心的經濟群體。
據專家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會展經濟可分為:「政府推動型」(如德國和新加坡)、「市場主導型」(如法國、瑞士和香港)、「協會推動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政府市場結合型」(如美國)四大模式。
今天,我們就來通過一些系列的最新數據,看看現階段的中國各省、各市會展經濟發展情況。
一、2019年度中國展覽業基本發展狀況
根據近日由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展統計工作專業委員會編制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資料顯示——
2019年,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環境中,中國展覽業低速增長。全年經濟貿易展覽總數達 11,033 場,展覽總面積達 14,877.38 萬平方米,較 2018 年分別增長 0.6%和2%,但增速明顯低於全國 GDP6.1%和第三產業 6.9%的增長水平。這是展覽場數與展覽面積連續六年低於 GDP 的增長水平。
由此可見,依靠增加展會數量帶動行業增長的時代已告結束,而擴大展會規模已成為中國展覽業成長的主要動力。這說明中國展覽業已從數量型增長轉入質量型提升階段。
2019 年,全國提供統計數據的 187 個展覽城市中,舉辦展覽在 500 場以上的 4 個,在300-500 場的 3 個,在 100-300 場的 21 個,在 50-100 場之間的 16 個,在 10-50 場之間的75 個,10 場以下的 68 個。而 2018 年的統計中以上數據分別是 4 個、2 個、20 個、24 個、75 個和 56 個。表明城市舉辦展覽場數普遍增加,而且舉辦展覽數量在 100-300 場的城市增加較多。
2019 年,全國按展覽面積排名的前十個城市為上海、廣州、重慶、北京、南京、青島、成都、瀋陽、深圳和昆明。其展覽數量為 4,397 場,佔全國展覽總數的 39.86%,展覽總面積為 7,096 萬平米佔全國展覽總面積的 47.69%。表明展覽舉辦地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上海、廣州展覽總面積超過 1 千萬平方米。
其中,上海 1,043 場展覽、1,941 萬平方米展覽總面積,廣州 690 場展覽、1,024 萬平方米展覽總面積,高居全國第一、第二名,佔全國展覽總量和展覽總面積的 15.7%和 19.9%。
上海、廣州在全國展覽城市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北京市因強化首都功能,大型展覽遷址外移和新項目減少,導致展覽數量和展覽面積緩慢下降。
2019年,全國投入運營的展覽場館達 292 座,室內可供展覽總面積為 1,197 萬平方米,較 2018 年淨增 66.8 萬平方米,增長5.9%。從分布看,山東省 45 座,江蘇省 30 座、廣東省 28 座,位居全國前三。由此可見,全國中小城市建館辦展集中於沿海經濟富裕省份。
在提供統計數據的 148 個城市中,有 58 個城市擁有2座以上展館。擁有4座及其以上展館的城市有16個。這些城市多為大型城市,也是展覽舉辦集中度較高的城市。
二、全國各省、各市會展業發展情況
2019年,全國按展覽面積排名的前十個省(直轄市)為:上海市、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四川省、重慶市、浙江省、遼寧省、北京市、河南省。
以上十個省(直轄市)的展覽數量佔全國展覽總數的71.52%,展覽總面積佔全國展覽總面積的72.69%。
2019 年全國各省(區、市)展覽數量和展覽面積排序
2019年,全國按展覽面積排名的前十個城市為:上海、廣州、重慶、北京、南京、青島、成都、瀋陽、深圳、昆明。
以上十個城市的展覽數量佔全國展覽總數的39.86%,展覽總面積佔全國展覽總面積的47.69%。
其中,上海以1043 場展覽、1941萬平方米展覽總面積蟬聯全國第一,分別佔全國展覽總量和展覽總面積的9.45%和13.05%。
2019年,全國展覽面積淨增面積列前的十個城市為:昆明、重慶、青島、深圳、桂林、成都、上海、石家莊、天津以及寧波。
2019年全國會展城市top30情況(按展覽面積排序)
三、全國各省、各市展覽場館發展情況
2019年,全國投入運營、在建和待建的展館總數332座。其中,投入運營的展覽場館292座,較2018年增加6座,增幅為2.1%(其中,維修後重開的3座,調整經營範圍新增的1座)。全國正在建設的展館24座,較2018年增加1座。全國已立項待建的展館16座,較2018年增加2座。
從全國投入使用的展覽場館數量來看,山東省展覽場館達45座,為全國各省(區、市)最多,佔比達15.4%。江蘇省30座,廣東省28座,位居全國第二、第三,佔比分別達10.3% 和9.6%。
在各省(區、市)中,按投入使用展覽場館的室內可供展覽總面積,廣東省達174.4萬平方米,山東省達155.6萬平方米,上海市達97.7萬平方米,浙江省達96.89萬平方米,江蘇省達85.3萬平方米,分列全國前五位。
2019 年全國各省(區、市)展覽場館數量、展覽面積比較
2019 年全國各省(區、市)展覽場館數量情況(單位:座)
2019 年全國各省(區、市)展覽場館面積情況(單位:萬平方米)
2019年,全國148個城市建有展館(納入統計的187個城市,有39個城市未報資料)。
其中,在用展館數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杭州及臨沂(並列第三)。
2019年城市展覽場館數量比較(單位:座)
全國有 27 個城市展覽場館室內可供展覽總面積超過 10 萬平方米。
其中,上海市以 97.7萬平方米居首,深圳市以 60.5 萬平方米居次,廣州市以 49.2 萬平方米位居第三。
室內可供展覽面積達 10 萬平方米以上專業場館的城市分布(單位:萬平方米)
全國室內可供展覽面積達1萬平方米以上的專業展館共253座。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廣州)。
全國代表性室內展覽場館展覽面積排序(單位:萬平方米)
2020年由於突發的疫情影響,全國各地的會展業及會展經濟無疑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各項展覽數量出現了階段性大規模下滑。而這些數據,還需要等到2020年真正結束後,才能夠統計出相對準確的數據及對應的估算經濟損失。
但凡事都有其兩面性,疫情對傳統會展業帶來巨大衝擊的同時,也衍生出了一定的機遇。在疫情期間,許多原本計劃在線下開展的展覽被轉移到的線上,許多展覽場館也紛紛試水的線上展覽新形式。這些嘗試,無疑也帶給各大會展經濟強市、強省以更多的潛在機遇。
同時,近些年來我們也看到,會展行業從早期單一的B2B形式,開始越來越多向B2C,甚至於C2C演進。越來越多符合年輕人喜好的個性化展覽,也在蓬勃興起之中。在這個過程之中,哪些城市的會展行業和展覽場館能夠更好的隨時應變、隨勢應變,無疑就能夠捕捉到更多城市發展的新機遇。
註:本文素材,綜合整理自《2019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深表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