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屆之際,領導變動較頻繁。
上月底卸任商丘市委書記職位的魏小東,今天傳出來了新職務。中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網站「編辦領導」欄目顯示:王峰不再擔任中央編辦副主任,魏小東任中央編辦副主任。
魏小東本就是一名京官,如今不僅又回到了京城,並且回去的地方還是原單位,官職也上了一個臺階。而當年和他一同從京城來到河南的舒慶,還在新鄉市委書記的崗位上忙前忙後。
走與留的故事就發生在二十四節氣「白露」的今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官場,故事長宜放眼去量。
京城漢語文化圈內,京城是國都,一國之心。因此,京城的官員變動,還是能吸引全國很多人關注的。
今天,咱們要說的京城的一件事是中央編辦的人事變動。據中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網站「編辦領導」欄目顯示:王峰不再擔任中央編辦副主任,魏小東任中央編辦副主任。
中央編辦,全名叫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是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的常設辦事機構,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領導下負責全國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以及機構編制的日常管理工作,既是黨中央的機構,又是國務院的機構。
剛擔任該機構副主任的魏小東,可是與河南有關。上月底之前的一段時間裡,他是河南省商丘市委書記。再往前推,他還曾在鶴壁、洛陽等地任職。
有人會問了,他是怎麼實現從商丘到中央編辦的工作遷移的?沒什麼很大的秘訣,他本就是一名京官,由京城到地方鍛鍊,如今回去了而已,路線清晰簡單。
魏小東與商丘結緣,是在去年。去年4月29日,商丘市委召開全市領導幹部會議,傳達省委關於商丘市委主要領導職務調整的決定:魏小東任中共商丘市委書記。
這次會議上,一位省領導曾介紹魏小東:魏小東同志,1961年5月生,福建漳州人,1983年5月入黨,大學學歷。曾任中央編辦綜合司司長、二司司長、四司司長、洛陽市委副書記、鶴壁市市長,2013年4月任鶴壁市委書記,2004年12月任正廳級。
根據上述介紹,魏小東在2010年到洛陽工作前,他就在中央編辦任職。從中央編辦來,到中央編辦去,這就是這些年來魏小東官場的主要軌跡。
兜兜轉轉,魏小東回到了熟悉的京城。
京官京官,是京城中的官,自古以來是起居於京城中的中央系統官員的別稱。
魏小東是一名正宗的京官。京官的他當年來到河南,也是有故事的。
2010年10月,中央組織部選派首批60多名中央和國家機關中青年幹部赴地方任職。與以往多採用的「掛職」形式不同,這批來自54個中央和各部委的幹部,全部採取正式任職方式,也就是說,今後他們有可能提拔回中央,也有可能就此紮根,在地方長期任職。
國家這個舉動,更是有背景的。
2010年5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時任中組部長李源潮的一篇講話「領導幹部要從基層來到基層去」。
講話提到,幹部隊伍中「三門」(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進衙門)幹部多、基層經驗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據2009年中組部一項統計,中央機關司局級幹部中,來自高校應屆畢業生的高達44.6%。
李源潮引用古語「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說明基層經驗的重要性。之後中組部決定各中央機關派出60名正局級幹部到地方任職鍛鍊,同時也從地方挑選60名正局級官員赴京交流任職。
經過差額選拔,最終確定66名局級幹部調任地方,擔任副省級城市常委、副市長,省直部門正職,地市黨政正職、副職等。
魏小東正是選中的京官之一。2010年,他從中央編辦來到古都洛陽,並在11月份一篇報導中露面。
河南省政府網站2010年11月12日的一篇文章稱,11月11日,市委書記趙頃霖率省十一屆人大代表平頂山團到洛陽市視察。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毛萬春,洛陽市委副書記魏小東,洛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常振義等領導陪同視察。
交流作為首批中央國家機關交流到省區市任職幹部中的一員,魏小東在河南獲得了政治上的成長。
2010年10月11日,中組部舉辦中央和國家機關到省區市交流任職幹部培訓班,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與培訓班學員座談時強調,地方尤其是基層一線是領導幹部了解實際、向廣大群眾學習的好課堂,也是領導幹部磨練作風、提高素質的大考場。到地方和基層一線工作,同基層幹部和群眾一起摸爬滾打,對於領導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增長領導才幹、積累實踐經驗、加快政治成熟至關重要。
5年後調任到商丘時,河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尹晉華對魏小東做了如下評價
魏小東同志黨性觀念強,政策理論水平高,有中央機關和省轄市多個領導崗位經歷,思路清晰,視野開闊,有較強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能力。魏小東同志作風深入,敢抓敢管,注重工作落實,工作勤懇,性格直率,待人真誠,胸襟開闊,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嚴守黨的各項規定。
而他也盡力把新思維帶入河南官場。
上述任命大會上,他發言,「堅持把創新作為解決矛盾問題的第一選擇,面對形勢、條件變化,勇於擔當,敢闖敢試,注重製度、體制、機制等方方面面的創新,通過創新探索路子、走在前面。」
你提供土壤,我在上面闖蕩。從人生成長的角度來說,京豫聯手塑造了魏小東的官場成熟,也為他回京高升奠定了基礎。
來去魏小東回到了京城。其實當年他們那一批人中,來到河南的還有一位,叫舒慶,目前是新鄉市委書記。
舒慶,男,滿族,1964年10月出生,山東青州市人,博士研究生。1994年7月進入國家環保局政策法規司工作,曾任政策法規司處長,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兼副主任,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司長。
他在河南第一站是滎陽。2010年10月舒慶任鄭州市委常委(正市廳級),滎陽市委書記。2011年8月,在滎陽任上還未滿一年的舒慶又轉赴鞏義擔任市委書記。2014年到新鄉,先後擔任代市長、市長,去年5月擔任市委書記。
這是一位願意在政治上快速成長的人。當年中組部考察時,他明確表態:不到省裡,不到市裡,要去,就到縣裡當個書記,基層的問題複雜,這崗位最能鍛鍊人。
人各有志,如今和他一起來河南的魏小東回京了。
對那批人來說,回京的誘惑的確不小,升遷的不少。據南方周末報導,截至2013年年底,首批空降的京官幹部已有13人升任副部。升任副部級的13人中,在地方獲提拔的有3人,另外10人則是重新回到本系統獲得提拔,其中8人是回京提拔。
但得益更大的應該是國家。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仙芝受訪時稱,央地互動交流能直接促進中央和地方的幹部交流任職,「這既是加強地方治理、促進地方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幹部人才培養的長遠需求,也是促進央地交流、優化政治環境、預防集體腐敗的有利選擇。」
有此益處,舒慶不會孤單,京官入豫會不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