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專業人士認為亞洲技術巨頭比美企更值得投資

2020-12-1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1日報導 英媒稱,許多投資者從美國繁榮的科技產業中獲得了巨大收益,但他們現在應該把資金轉投給發展迅速的亞洲競爭對手嗎?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0月30日報導,投資者過去紛紛湧向臉書網站、亞馬遜網站、奈飛公司和谷歌公司(現在以其母公司——「字母表」公司的名義在股市進行交易),並從這些公司的市值暴漲中獲益。這四隻股票吸引了如此多的注意力,以至於它們現在有了自己的縮寫——「Fang」股票(Fang是上述四家公司英文名稱首字母的縮寫)。

但一些投資專業人士現在說,它們的亞洲對手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提供遠遠高於它們的回報。這些專業人士預計,亞洲的「Stat」股票將增長得比它們的美國同行更快、更長久。Stat是韓國三星公司、中國騰訊公司、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和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這四家公司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縮寫。

在舊金山辦公的安聯全球投資基金的經理沃爾特·普賴斯說:「中國公司基本上正在發展為主要集中在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全球對手。」

報導稱,騰訊公司的增長尤為巨大:它的股價在過去10年上漲了5000%,它最近成為市值最高的亞洲公司。

切爾西金融服務公司高級研究分析師詹姆斯·亞德利說,市值約2500億美元的騰訊公司正在「與谷歌公司和蘋果公司爭當世界最大公司」。

亞德利說,雖然這些公司迄今的發展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們仍將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他說:「這些公司中的一些擁有相當優秀的技術,在有些情況下甚至優於西方的技術。而且還有更多的增長潛力——它們可以把產品及技術出售給日益壯大的亞洲中產階級。」

他說,另一個有利於這些公司發展的因素是,在中國以及更廣泛的亞洲,人們往往更快速地採用新技術,從而超越了西方消費者。

亞德利說:「亞洲採用新技術的速度要快得多。許多新技術的採用速度比在西方國家快得多,因此為這些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前景。」

報導稱,三星或許看上去不大可能登上上述榜單,因為它最近發布的有缺陷的Note7手機給它帶來的問題備受矚目。

但普賴斯指出,該公司僅有一半收入來自移動手機業務,其餘收入則來自電子元件業務。他說,電子元件業務正在迅速發展。他預計該公司無論如何都將克服手機業務的問題。

他說:「我對三星重新設計並推出一款能夠取代Note7的手機感到樂觀。與此同時,貢獻大部分銷量的S7銷售情況依然良好。」

相關焦點

  • 英媒:投資者摒棄美科技股 移向亞洲"Stat"公司
    參考消息網11月1日報導 英媒稱,亞洲的「Stat」股票將增長得比它們的美國同行更快、更長久。「Stat」是韓國三星公司、中國騰訊公司、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和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這四家公司的英文名稱首字母縮寫。
  • 中國網際網路3巨頭「扎堆」投資,新加坡為何吸引?
    最近,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開始頻頻投資新加坡。據此前英媒援引知情人士稱,字節跳動計劃未來三年將在新加坡投資數十億美元,並增加數百個工作崗位。剛剛,騰訊也被傳出將投資新加坡。據美媒9月15日報導,騰訊在新加坡設立了新辦公室,準備將新加坡選為亞洲中心,目前騰訊在新加坡招聘的崗位涉及跨境電商、雲計算和電競等業務。
  • 美媒:亞洲人付款方式新奇 蘋果Pay落伍
    (原標題:美媒:亞洲人付款方式新奇 蘋果Pay落伍)
  • 美企已成過街老鼠?中歐重大協議落地,法國態度也開始強硬起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中國正處於被美國技術打壓階段,與歐洲加強往來後,意味著以後就不需要再依賴於美國企業技術和投資了。而就在中歐重大協議落地後不久,法國的態度也開始變得強硬起來,馬克龍直接否決了美資收購交易,照這情形來看,美企這是已成了過街老鼠嗎?
  • 又一美企倒下,全球最大保健品公司破產!中企20億投資血本無歸?
    目前,美國有36個州報告了新冠確診病例增加,其中10多個州的日新增病例數重新回到之前的水平,超12個州宣布暫停經濟重啟活動……疫情再度蔓延之下,美國破產潮洶湧湍急,日前又一家美國巨頭扛不住——宣告申請破產保護,這次還波及到中企。1、美國最大保健品企業宣告破產,中企20億投資血本無歸?
  • 日媒:又一日企巨頭淪陷 東芝家電產業被美的收購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朝日新聞》3月15日報導,繼鴻海收購日本夏普之後,另一家日企巨頭東芝將其家電產業全部出售給中國美的集團。報導稱,美的集團將收購東芝旗下包括冰箱、洗衣機等在內的白色家電業務,目前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交易額可達數百億日元。
  • 波士頓諮詢公司:科技巨頭將重塑全球理財市場
    參考消息網6月27日報導英媒稱,一份報告指出,全球科技巨頭未來幾年預計將進入財富管理領域,它們將對老牌諮詢公司構成「嚴峻威脅」,並為投資者提供全新定製服務。報導稱,雖然北美、歐洲、尤其是日本的復甦可能步伐緩慢,但是亞洲其他地方將強勁復甦,經濟增長將推動亞洲地區家族企業、專業人士及其他人員的財富持有量不斷增加。波士頓諮詢公司說,科技巨頭們已經打造了財富經理們需要的數字基礎設施。而其中的一些公司已經在出售金融產品。
  • 美媒:中企收購海外機場欲打造"中國遊客中心"
    (2015-01-04 11:17:58)【延伸閱讀】美媒:政策放寬助中企掀起海外酒店收購潮參考消息網2月9日報導美媒稱,紐約巴卡拉特酒店還沒有開門迎客,但它即將成為在美國被收購的單個房間平均售價最高的酒店。
  • 澳酒商陰陽怪氣:此刻歐洲人認為中國政府是全世界最好的政府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此刻歐洲人認為中國政府是全世界最好的政府。」拿到手的中國市場變得岌岌可危,就這麼便宜了競爭對手,澳酒商忍不住「陰陽怪氣」起來。但也有專業人士認為,智利或成最大贏家。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4日文章開頭稱,澳葡萄酒製造商正樂觀地琢磨開拓泰國、越南等其他市場。
  • 美媒:亞洲第一軍事強國並不是中國而是日本
    【日自衛隊盛邀美軍體驗90式坦克】【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12月11日報導,雖然人們廣泛認為,中國是亞洲第一軍事強國。但還沒那麼快。事實上,這個稱號屬於日本。美媒稱,日本戰後的憲法也許「永遠放棄發動戰爭這一國家主權」,其軍隊也被冠以「自衛隊」這個好聽的名號。但是著名亞洲軍事專家伍爾澤最近指出,「不要被這些所蒙蔽」。美媒認為,日本軍人的數量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戰鬥機數量是中國的五分之一,艦隊的噸位是中國的一半。單純以軍隊數量而言,日本的確落後很多。
  • 美媒:全球化妝品巨頭在中國試用虛擬技術
    在歐萊雅首席數字官盧波米拉·羅切特看來,中國已成為這家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巨頭試用新技術的「一個偉大實驗室」。「中國是世界上最為數位化的國家」,她對CNBC表示,「比如90%的銷售都是通過手機完成的,人們線上和線下的購物方式沒有區別,這是一種連續的體驗。」羅切特女士表示,如今線上銷售已佔歐萊雅在華銷售總額的40%,遠高於2012年的約2%。
  • 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
    路透社12月1日文章,原題為「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從新冠肺炎災難中繼續復甦」。周二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得益於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在11月份繼續穩步復甦,這為亞洲擺脫新冠危機的拖累帶來希望。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再度抬頭,令前景高度不確定,令各國政府和央行承受維持或加大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壓力。
  • 英媒:礦業巨頭看好中國鋼鐵產業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21日刊載題為《必和必拓與力拓礦業認為中國鋼鐵產業將強勁反彈》的報導稱,必和必拓公司預計,如果中國避開第二輪新冠肺炎疫情,這個全球最大原材料消費國今年的鋼鐵產量將略有增加。
  • 英媒公布亞洲百強最佳大學 稱中國大陸不久超日本
    英媒公布亞洲百強最佳大學 稱中國大陸不久超日本 2014-06-19 12:11:20100名最佳大學排行,日本以20所領先各國,東京大學穩居亞洲第1,大陸拜強健經濟推助18所大學進榜,預計不久可在亞洲稱霸。
  • 英媒:亞洲企業全球化歷程的「苦與樂」
    傳統觀念一般認為,亞洲這些新興企業要想成功,就應當像佳能一樣,積極擴展海外市場。但是如今又有一種新的論調認為,隨著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市場不斷成長,亞洲企業完全可以在亞洲內部獲得大規模的發展。事實上美國企業也是如此,很多美國上市公司都更加關注美國國內市場。而且實際上美國國內市場要遠比海外市場有利可圖。比如知名跨國公司寶潔,其美國本土利潤比國際市場利潤的兩倍還多。
  • 英媒:中國銀行業加入新技術人才戰 期待金融科技取得成功
    參考消息網6月6日報導英媒稱,中國的銀行業正在吸引技術人才,以期在金融科技方面取得成功。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4日報導,最近,北京銀行貼出網絡招工廣告,以招聘使用電腦程式設計語言Python等的程式設計師以及熟悉Hadoop等開放原始碼大數據的開發人員。
  • 小英的新南向有老美的影子
    梅健華致詞時引述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話:「一個齊心協力的區域多邊架構是促成穩定、繁榮與和平的力量」,似有呼應小英主張的 「共同體」之意。    眼尖的陸媒與大陸網民立即點出關鍵詞「共同體」。陸媒《今日頭條》刊登網媒評論,指蔡英文「兜售」新南向政策,尤其「自詡」為亞太地區重要成員,有責任強化區域和平、穩定和繁榮,無非「妄想」切割兩岸關係,她這種「遠陸投洋」的用心,顯然不可能有老實「答卷」的一絲可能。這樣的評論相當中肯,蔡英文以九二會談取代九二共識,基本上已割裂了兩岸命運共同,意即「脫陸隨美」。
  • 英媒:四中企競購英國知名足球經紀公司Stellar
    參考消息網6月2日報導 英媒稱,一名了解談判的消息人士稱,蘇寧在競購英國Stellar Group的角逐中領先。Stellar Group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足球經紀公司之一。據路透社6月1日報導,包括汽車模型公司星輝互動娛樂在內的至少四組中國投資團隊有興趣收購Stellar。
  • 英媒:看好中國,全球投資者押注1萬億
    安本標準投資公司的亞洲主權債務業務負責人艾金特維說,有些人不願追隨中國證券在全球基準指數中與日俱增的分量,但今年給那些人上了慘痛一課,「對於那些(中國資產)持有量不足的投資者來說,這是相當痛苦的交易」。由於北京進一步開放金融體系、對疫情採取果斷應對措施,中國的證券市場如今對投資者極具吸引力。就在全世界其他地方難以控制病毒肆虐之際,中國經濟已然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