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備孕妹子拿著報告單詢問醫生:「醫生,我的性激素六項都在正常範圍內,為何備孕失敗?」
也有不孕者說:「醫生,你弄錯了吧,我反覆核對過,各項性激素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你為何考慮我有多囊卵巢症候群?」
更有不孕者不解地問:「我月經正常,除了備孕失敗,憑什麼說我卵巢儲備功能下降?」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也正是性激素的神秘之處。關於性激素六項的檢查意義,不知道的你快來看看吧。
性激素六項「不同時間」檢查"意義不同"
對於女性不孕者或月經不調者,通常醫生會讓其在月經來潮第2-5天查性激素六項,包括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泌乳素(PRL),卵巢分泌的性激素——雌激素(E)、孕激素(P)、雄激素(T)。
通過檢測這些血清的激素水平,可了解女性的卵巢基礎功能,並對生殖內分泌疾病進行診斷。
查基礎性激素前至少一個月不能用性激素類藥物,包括黃體酮、雌激素類及避孕藥類,否則結果不靠譜,當然治療後需要複查性激素者除外。
排卵期檢查
無排卵時激素無周期性變化,常見於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多囊卵巢症候群、某些絕經後出血。
此時主要查E2、LH、P,主要目的是看有無排卵前LH峰值及判斷是否接近或已排卵,與B超卵泡監測協同運用診斷病情,指導治療。
黃體期檢查
適宜的時間是經前一周,此時理論上孕酮處於黃體期最高水平,最高可達40nmol/L以上。
如果時間計算準確(抽血後7天左右月經來潮),而此時孕酮水平15nmol/L以下的話,可考慮診斷黃體功能不足。反覆流產者此時查較有意義(孕期往往孕酮水平低下而流產),此時孕酮水平
需要行性激素六項的人群?
女性:出現月經周期紊亂、閉經、生殖道異常出血、婦科相關腫瘤等,需要常規檢查性激素六項。
性激素的測定值不固定!
為什麼這麼說呢?國內尚無完整的、統一的內分泌性激素測定值,且由於各種試劑的來源、測定的方法、數據的計算、採用的單位不同,即使同一激素標本,各實驗室所得結果也不完全相同。
所以,在拿到性激素六項檢查報告後,需要由專業的醫生來診斷,對確實存在異常的患者,則需進行規範的治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