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意,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朱琴說,這一生最大的事業就是要讓他們學會堅強和感恩。
「生活的千滋百味,每一味都是成長。」 今年34歲的朱琴,出生於石阡縣五德鎮地印村,由於先天性手指殘缺,朱琴的成長比別人多了一些滋味,也讓她的生活變得更加色彩斑斕。
「不能向困難低頭。」端碗拿筷、提筆寫字,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年幼時的朱琴反覆練習了很久。朱琴說,那些無數次將手指磨破、把碗打碎的歲月就像一杯濃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澀、第三口甜。
苦心人天不負。從歪歪扭扭的筆畫到規規整整的方塊字,朱琴用了近8年的時間。
「持之以恆的努力是可以改寫命運的。」朱琴說,自幼父母便告訴她,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走出大山,就必須要努力上學。
高中課業重,為了不掉隊,朱琴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學習上。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枯燥且充實。2005年9月,朱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銅仁學院,步入大學後,她沒有半刻放鬆,而是更加地努力學習,並在大學期間多次榮獲校級三好學生、十佳青年、貴州省感動校園十大人物等。
夢想不會發光,發光的是為夢想奮鬥的過程。大學畢業後,朱琴擔任過代課老師、做過大學生村官,並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心儀的工作。但這一切並未讓朱琴停止奮鬥的腳步,2013年,她經過自己的不斷學習,考上了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研究生,並在2017年,獲得該校的法學碩士學位。
「十指連心,我的兩指連著父親母親。」在朱琴的印象裡,無論工作多忙、家務多重,父母總會抽出時間來陪伴她,告訴她生活並不可怕,朱琴說,面對異樣的目光,父母總能給足她勇氣。
「感恩所有的相遇。」朱琴說,人生路,從來都不是順風順水,但幸運的是有愛她的父母、惜她的老師、懂她的朋友、護她的同事相伴。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師,回望來路,朱琴說堅強和感恩,將是她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吳昌輝 江佳佳編輯 尹潔編審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