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經中宣部批准,「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五十三場活動,16日走進南京。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活動是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的。講壇邀請理論專家、文化學者和踐行典範走進全國各地基層一線,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已成為全國核心價值觀宣傳的標杆性活動。本次講壇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司法廳、光明網、中國倫理學會承辦,光明網和光明雲媒客戶端進行視頻現場直播。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中國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玉軍作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要義和途徑》的主題宣講,他用橫跨東西方的廣闊視野、生動的熱點社會案例,深刻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法治建設的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關鍵環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應堅持問題導向,融入法治體系的核心要義。
演講在現場和網絡引起了受眾熱烈互動,各種提問直指觀念困惑和社會熱點。
一位現場聽眾提問,當下社會思維價值取向多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凝聚人心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馮玉軍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就是多個語彙共同組成的,涉及國家、社會、公民個人層面,最大可能兼顧到了多種社會群體需求。我們要在社會生活中進一步嚴格實施法律制度,在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整體語境下,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空談。我們既從內涵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現了每個群體每個人最希望得到的價值,又在生活中踐行了這樣一種價值要求。
一位網友問,前段時間出現了河南駐馬店女子二次碾壓的事情,社會上關於「扶不扶」「幫不幫」的爭論很多。從法律層面來說,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會不會有相關立法來激勵或保護「好人」的權益?
馮玉軍認為,其實法律是保護支持救助他人的。首先,在民事訴訟法中,如果被救助人指責救助人侵權,必須要拿出充分有效證據。第二,更重要的是即將在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民法總則規定,基於緊急情況下,救助人造成了被救助人一定的損失,也不承擔責任,給全社會見義勇為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第三,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這些年陸陸續續頒布了見義勇為有關的條例和決定,都在弘揚社會守望相助、人人奉獻的正能量。
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南京師範大學王小錫教授進行了專業點評。(王曉映)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