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相處,母子關係緊張,升學宴成了母子爭吵的導火索
九月,秋高氣爽,丹桂飄香,大地抒寫著成熟的喜悅。時值金秋,2020年的高考錄取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今年兒子也參加了高考,被二本院校錄取了。在查到錄取結果的時侯,就第一時間與親朋好友分享了這份喜悅。關係特別鉄的同學都能感受到她們的誠摯祝福,一時間嚷著請客。兒子自己也不是很願意辦,因為我是兩個孩子,2018年給女兒辦了升學宴,不能厚此薄彼,最後心裡實在過不去那道坎,與兒子折中商量就小範圍的聚一下。在這一點上我尊重了自己的想法,也尊重了兒子的意見,但事情哪有那麼簡單。
今天我給兒子商量請他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老同學的時侯,我們的矛盾激發了,他向我大聲說話,斥責我請了幾十個人,根本就是不尊重他說的小範圍,質問我為什麼要請他的班主任,我一聽也是生氣了,回應他,這幾十個人就是小範圍,我只請了老家的幾家親戚,幾個要好的同學而已。兒子的班主任不僅是他的老師,同樣也是我的同學,另外我的兩個同學都邀請了他,我們三個的孩子都在這一屆畢業,早就約好相互恭喜,如果我不請,到時去別家參加升學宴大家碰面了,我何其尷尬。這會讓他覺得沒有受到尊重,我於情於理都應該邀請他,他是我曾經的老同學,也正是這樣的一層關係,所以兒子這三年也得到他在學業上悉心教誨,我和兒子都應該心生感恩之情,敬上一杯薄酒,感謝老師的辛苦付出,感謝老師三年的陪伴與扶攜! 兒子不同意邀請班主任的幾點理由?他的理由是自己沒有考好,不能象考起北大清華一樣可以驕傲的站在老師面前,自豪的說:「老師辛苦了!」是的,這我理解,自己沒有考好無顏面對曾經的恩師,這是我們的自尊心在作祟,但是不能忽略了學生也是老師的孩子,只要是孩子又怎麼只與子榮焉呢?就向我做為母親,不能說只給考了211的女兒辦升學宴,而不給只考了二本的兒子辦升學宴?這根本與考什麼學校無關,只與我對你們的愛是否一樣有關呀。我們誰也說不了服,不歡而散。
子女心安理得的獲取,父母期待孩子付出是奢侈
現在的孩子個性都很要強,有自己的自主意識,不會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不會考慮父母的安排是否合理,總之與自己的想法相悖,那和諧的親子關係就危矣。輕則出言不遜,惡語相向,重則可以一言不合,殘忍殺害自己的父母。網上的案例何其多,讓人哀嘆,現在的孩子怎麼了?俗語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先輩用熱血換來的山河無恙,新中國領導者用大國智慧換來了如今太平盛世,為什麼青年一代的謙遜有禮,尊敬師長就變得這麼難了呢?現在的孩子有多少還能向古人那麼虔誠的孝敬父母長輩呢?讀書不能明理,那讀書還有何用?只為了教會你們反對父母時能夠振振有詞?咄咄逼人嗎?是的我們的知識已經落後你們太多,打也打不過,辯也辯不過,可是,你們真的贏了嗎?你們贏的是一場口水仗,輸的是你們為人子女該有的孝順謙卑呀!我們這一代人曾經能感悟到「子欲想而親不在」,那種子女對父母的深深哀鳴 ;也能感受到來自於朱自清的《背影》裡兒子對父親的歉疚與心疼 ;也能體會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子女無法深恩回饋的自責,現在的你們的認知裡,父母理所應當給你們提供優越的物質基礎,不能滿足,那是做父母的失敗,是父母的無能。你們可以做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根本不自立,能自立也懶得自立,豪無羞恥的問,憑什麼?為什麼?總覺得你們的獲取是應該,你們的付出是奢侈,總覺得父母在,天塌下來也是父母頂著,父母不是外人,感情不需要經營,可以把不好的情緒都可撒向父母,口氣不用特別注意,言辭也不需要斟酌,外人不同,與外人相處需要維繫感情,要小心翼翼,要謙恭溫遜,殊不知這樣的雙標象把刀在親人身上捅呀,憑什麼自己多年的養育之恩卻抵不過一個所謂的外人,親情就如此廉價嗎?
子女是父母最長情的守望,願子女給父母最後一抹溫柔
我不是一天兩天和兒子在意見不合的情況下吵架了,也不是就覺得兒子就十惡不赦的人,他還沒有壞到那種程度,但也在我的認知裡出現了偏頗,我不是需要一個傀儡兒子,但至少是溫順的,是我心想起,就能感受到溫曖的人。就能有不懼歲月滄桑,從容變老的底氣,真的慶幸如今的社保政策,讓我們這一輩人以後都能老有所養,要不然真的是人生悲劇呀。父母對孩子的愛適可而止吧,儘量教會他去愛人的能力,而不是把他溺愛成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巨嬰。孩子成長的過程,與父母就是漸行漸遠的過程,我們要坦然面對這個過程,待他為人父母后,他會反思自己的過去種種,最好不要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傷痛和遺憾。但願在多年以後,我想起你還能滿眼溫柔,你想起我還能打一個電話,道一句「媽媽,我想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