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第六代大師慧能曾講過:「定是慧體,慧是定用……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
所謂的定力並不是自認為可以超脫一切就能具備的,往往在很多時候,輕輕的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將所謂的定力之說完全摧毀。
如果你細心地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就會發現周圍存在著很多自戀且驕傲的人。他們都同樣具有聰明的頭腦、出類拔萃的才華,完全可以幹出一番成功的事業。
但他們反而會在生活中常常遭遇挫折,最後竟一事無成,空負了一身的才華。原因就在於這些人自視甚高而心無定力。
其實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具備超凡的智慧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定力。沒有定力支撐的人往往不夠冷靜與沉著,不能受外界的一點幹擾,如果事與願違,就會氣急敗壞,徹底呈現出心智上的浮潛與無知。
我們所知的那些得道禪師,哪一個不是身具定力的?他們知道自己要堅持的是什麼,不會為了外界的幹擾而放棄自己的選擇,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也會從容面對,淡然一笑不過如此的樣子。而這種定力一定是經過生活的磨練和對人生的深刻領悟才能具備的。
人活一世,要被放置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五味雜陳中進行歷練。當一個人由懵懂的毛躁少年向歷經世事的沉穩成年人轉變時,就是對定力的一種磨練。
人們在生活中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認真面對的態度,讓自已直正具備一些定力,即使達不到如禪師那種堅定不二的禪境,至少也要讓自已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那麼說來說去,定力究竟是何物呢?其實定力就是恆心、誠心和堅韌的心,這三心缺一不可。具備了定力的人無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可以鎮定如常,不被其他事物所影響,最終必將會在自己堅持的路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