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白雪公主、王子情結最具體的展現,還是雪白霜的消費。印度每年銷售五億美元以上的美白產品,超過250噸的美白霜,比可口可樂還暢銷。但這樣的膚色情結,正在遭到顛覆。
有人形容,印度是人種博物館,因為印度人的長相、膚色比其他國家多元。來到印度之後,因為近距離,所以感覺更真切;但一般而言,大多數印度人的特徵,是五官立體、膚色偏深,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
直到有次女傭喬瑟芬興奮地跟我分享一兒一女的照片。上初中的女兒是小小的她,長得很漂亮、舞也跳得很好;而上小學的兒子則是她先生的翻版,不過胖胖的,喬瑟芬笑著說,這點像她。接著她高興地說,還好她的兒女都像她先生比較白,不像她比較黑。她強調,因為她是印度南部來的。
一時之間,剛來的我有點反應不過來,因為對我而言,他們的膚色看來都差不多。但喬瑟芬錙銖必較,兒女黑一點或白一點都很重要。
白雪公主、王子情結
後來我發現,因為祖先分別來自不同地方、不同人種,北部印度人膚色偏白,南部印度人膚色偏黑,這點在我們家樓下兩戶鄰居身上充分體現。一樓鄰居是來自旁遮普邦錫克教人,夫妻膚色偏白,身型比較壯碩;二樓鄰居是來自南部印度,夫妻膚色偏黑,身型比較纖細。但兩戶都是好人家也非常友善。
我當然不知道他們對彼此的觀感,不過我確定,其實不只喬瑟芬,也不只印度女生有白雪公主情結,印度男生也有白雪王子情結,可不是白馬王子。
為此據說,在印度市場深受歡迎的大陸品牌vivo和OPPO手機,都自帶美白功能,不用再去下載修圖App。
於是很多印度人家中都有很多美白偏方,例如塗抹生薑末、檸檬汁、玫瑰水、蜂蜜、薑黃粉,懷孕喝加番紅花、金粉的牛奶讓寶寶皮膚變白。但我覺得有些應該不可信,因為番紅花雖然珍貴,但懷孕婦女吃了應該有流產之虞才對,怎麼會讓寶寶皮膚變白。
美白霜比可口可樂更暢銷
印度人白雪公主、王子情結最具體的展現,還是雪白霜的消費。著名的市調公司曾經估計,印度每年銷售五億美元以上的美白產品,超過250噸的美白霜,比可口可樂還暢銷。
例如全球聞名的印度影壇明星沙魯克.汗(Shan Rukh Khan)代言的美白霜品牌「美白英俊」(Fair and Handsome),除了在城市銷售60克約臺幣40元軟管裝產品外,也在農村銷售信用卡大小袋裝、一包約臺幣2、3元的美白霜,並為生產美白英俊的印度Emami集團締造了高銷售,Emami集團甚至還研發全球首創的止汗增白霜。
女生的美白霜和產品當然更加琳琅滿目,其中國際大廠聯合利華印度子公司,在1970年推出的「美白可愛」(Fair and Lovely)也是常銷產品。
後來還有稱為「白到發光」(Fair & Glow)、「白到永遠」(Fairever)的產品問世。關於印度針對美白霜這種直白又誇張的表達方式,其來有自。
印度1919年問世的美白霜「阿富汗之雪」(Afghan Snow),就在平面廣告宣傳:A Gift from Gods(來自上帝的禮物),而這款老牌美白霜還在銷售。但可以想見,現在應該已經淹沒在品項眾多的美白產品中,不復當年風光。
連印度神祇都愈來愈白
其實古印度並不崇白。印度備受尊崇的愛神Krishna,字面上意思是黑色或深藍色,所以維基百科將Krishna翻為黑天。另一位同樣備受尊崇的神祇羅摩(Rama)也是黑皮膚,而被稱為天上地上第一美女Tripura Sundari,皮膚也是黑的。
只是印度的崇白範圍也包括了神祇的塑像和畫像,很多印度人感覺神祇的膚色怎麼愈來愈白。為了翻轉這種由人到神都崇白的價值觀,就有印度的製作公司和攝影師合作,推出一個Dark is Divine(神祇是深膚色的)計畫,邀請一批擁有深色皮膚的模特兒,模仿各個神祇拍下照片,重新塑造神祇形象,回到貼近印度人的深膚色。
印度人對膚色的迷思一直存在。拉克希米.梅農(Lakahmi Menon)是印度第一個揚名國際的超模,但之前卻因膚色深在印度發展不順,直到2006年轉戰國外後,才迎來人生的轉機。
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的例子:2014年9月,史上第一位印度裔美國小姐的妮娜.黛維裡(Nina Davuluri)。她在紐約出生,畢業於密西根大學醫學系,美貌、智慧兼具,並在才藝表演選擇寶萊塢舞蹈,展現她對身為印度裔的認同。不過消息傳回她的印度故鄉,鄉親卻不認同,嫌她皮膚太黑了,還說如果她選印度小姐,只有一邊涼快的份。
很多人也批評,印度小姐的選美很像在選複製人。其實我細看選美公報的照片,長相很不一樣。只是因為都皮膚白、長黑髮又畫同質性很高的妝容,所以看來很像。
膚黑一樣美麗
美,本來就沒有單一標準,有人崇白、有人崇黑,本來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成為一種偏見或壓迫就不可取。
姑且不論,有些人不滿印度崇尚膚白,是因為種姓制度和帝國殖民的遺毒。一直以來,覺得上等人不像下等人需要在外面勞動、奔波,所以皮膚才會比較白,皮膚黑就代表種姓低、地位低。
更嚴重的是,膚色深淺已經和成長、生涯、婚姻和人生的優劣,劃上等號。例如印度兩大徵婚網站,還以深色、淺色、白色、非常白四個選項,讓用戶圈選目標的對象,其他歧視深色皮膚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而且相對於男生,女生受挫的情況當然更為嚴重。
覺醒也由她們開始。2013年印度女星南蒂塔.達斯(Nandita Das)領導的女性權益機構Women of Worth發起Dark is Beautiful(黑就是美)運動,使得印度廣告標準委員會規定,「廣告宣傳不得描述或暗示膚色較深的人是下等的、在社會上是失敗的、在異性交往方面是弱勢的。」達斯並拍攝廣告呼籲:Stay Unfair,Stay Beautiful(膚黑一樣美麗)
兩年前,印度一個18歲的女生阿蘭婭.約哈(Aranya Johar)更在YouTube上傳一支影片「A Brown Girl's Guide To Beauty」(棕膚女孩的美麗指南),不只談到印度社會對女生膚色的偏見,還有對身材的偏見。
影片第一天就有150萬的觀看次數,現在更超過380萬。她說自己:「不當白雪公主,接受棕色皮膚,我將撰寫自己的童話故事。」她也提醒所有印度女生:「在愛上別人,獲得別人的愛之前,讓我們先愛上自己。」
其實約哈在影片中非常生澀、講話很急,如果不是因為下面的字幕,有時會聽不清楚她在說什麼;但膚色深到有點灰黑的她,真的是美麗的,不只內心而且外表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