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慶市中心三峽博物館的長梯上蜿蜒而行,映入眼帘的是"壯麗三峽"文化展廳,三峽的旖旎風光和縴夫這個不為人知的名字聯繫到一起。層巒疊嶂的山石之間,縴夫們揮汗如雨,一根縴繩,足以在川江上瀟灑而行。浪濤激蕩,暗潮湧動,縴夫在峽江邊高聲怒吼,譜寫著生命中激昂的華章,縴夫石、縴夫路成為這個展館的點睛之筆。他們就是老重慶裡血淚縱橫的縴夫。
縴夫的起源和重慶一帶的獨特地貌密切相關。重慶山高水險,崇山峻岭之下又是多江交匯的險惡地勢,兩岸船隻往來不便,湍急的河流之中險灘密布,各路舟楫毀壞無數,誰來為進出的貨船保駕護航呢?於是逆水行舟、拉縴助船的縴夫應運而生。巴渝岸邊,茅草房中,湧現出一批勇敢無畏的縴夫,他們安居崖涘,隨時準備整裝待發。
重慶的碼頭文化源遠流長,這還得歸功於縴夫。拉縴人常年居無定所,為了緩解衣食之憂,在碼頭之間往來穿梭成了他們每日的必修課。縴夫們赤裸臂膀、揮汗如雨,烈日炎炎下的碼頭邊,隨處可見皮開肉綻、傷痕累累的苦命人。站在朝天門碼頭遙想當年,很難想像在這座古渝雄關之下曾經有這樣一群逆水行舟的縴夫。他們住著蓬門蓽戶,冒著船毀人亡的危險,用生命詮釋著不屈的稟性,縴夫註定是碼頭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而今,火鍋成了山城舉世聞名的文化標杆,其實縴夫和重慶火鍋有著不解之緣。人頭攢動的朝天門碼頭上,貧苦的縴夫為了填飽肚子,便從屠宰場中尋回一些動物內臟。縴夫們不拘一格的雜燴晚餐,就是今天名聲在外的麻辣火鍋。
為了抵禦江水的嚴寒,縴夫們在牛雜碎中加入溫裡散寒的花椒和辣椒,再搭配上蔥、蒜和清油,這就是今天火鍋的雛形。江風來襲,洪波湧起,縴夫們端坐桌前,用麻辣點綴著整日疲憊的生活,飽腹一頓竟然成了當年不可思議的奢望。火鍋翻滾,猶如縴夫們飄蕩而熱烈的人生,安坐片刻之後,又是乘風破浪的慢慢徵途。
除了火鍋,川江號子也是一門源於縴夫的獨特藝術。在聞名遐邇的三峽江岸上,縴夫們為了統一拉船的步調,創造出了激蕩人心的川江號子,這讓縴夫們乘風破浪的徵程更加熱血沸騰。川江號子慷慨激昂、雄渾壯麗,它把節奏、音調、情緒完美融合,在浪濤激蕩的江水之中展現著縴夫錚錚不屈的豪邁。
縴夫號子頭撐杆而起,對著滾滾江水引吭高歌,一時之間,群起呼應,眾人和驚濤駭浪的生死搏鬥拉開了序幕。艄翁指揮在前,縴夫緊隨其後,下水、搖櫓、扳橈、闖灘每一步都在雄渾的川江號子聲中一氣呵成。時而雄壯非凡,時而溫柔和緩,盪氣迴腸的川江號子暗藏著縴夫百折不撓的精神內涵。縴夫們齊心協力、破浪前行,他們用響亮的嗓門和天公叫板,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今天繁華的重慶。
時至今日,孤舟獨槳早已被高級船隻取而代之,縴夫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名字也逐漸銷聲匿跡。一脈相承的重慶人身上,無不流露著與生俱來的熱情豪邁,或許這就是縴夫留給重慶永不磨滅的文化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