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玩不學習?心理學三個理論告訴你,學習動機養成其實不難

2020-12-17 黃衣心理

朋友家有兩個孩子。老大前幾年上了市裡邊的重點高中。很多人都去找朋友取經,想問問朋友到底是怎樣教育出來這麼優秀的孩子。但是朋友卻說:都是孩子自己用功,我和他爸爸平時也工作忙,不怎麼管他的。

剛開始我們都以為朋友是不願意和我們分享他的經驗。但是後來發生的事,讓我們轉變了這種想法。

今年,朋友家的小兒子也中考,結果分數出奇的低,連最不好的高中都沒辦法上。這讓朋友很著急,所以來和我們商量到底怎麼辦,是把孩子送到技校裡邊還是讓孩子再復讀一年。朋友說:當時我真的不是不想和你們分享經驗,而是我們夫妻兩個人確實沒有管過老大,但是人家就知道一回家就學習,平時成績也每次都名列前茅。你說奇不奇怪。

這時候,另外一個同事說:可能是你家老大的學習動機比較強吧,不需要別人的監督也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01 什麼是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爸爸媽媽可能只是知道大概意思,卻沒有辦法真正理解學習動機的深層次含義。

要想明白學習動機的含義,首先我們就從學習來談起。所謂學習,就是指人通過練習或者是反覆的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者行為潛能的相對變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運動員在跑步的時候吃藥,最後取得了冠軍。這是學習嗎?當然不是。因為學習要求通過經驗和練習,很明顯,吃藥導致的短暫的身體機能的提升並不是持久習得的。

那麼,一出生的孩子會哭泣,這是學習嗎?當然也不是。因為這是本能,不學就會的。

明白了學習的含義,那麼學習動機就好理解了。學習動機指的是人對於學習這種行為的內在驅動力。也就是說,學習不是通過外在監督或者其他手段強制產生的行為,而是發自人內心的一種渴望和需求。

就像剛才的案例中談到的,朋友家的大兒子就是一個學習動機非常強的孩子。平時朋友工作忙,沒人管孩子但是孩子就知道主動學習。這就是學習動機強的最直觀的體現。

02 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動機強?有的孩子學習動機弱?

其實,對學習動機的研究,心理學專家們一直都沒有停止過。關於學習動機的形成,主要有下邊這三個理論可以解釋。

1、歸因理論

這個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韋納提出的。他認為,人做出一定的行為之後會產生相應的後果,在結果產生後,人普遍傾向於找到這種結果的原因。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歸因。歸因的巨大作用在於歸因的方式會影響後邊人做出的行為。

舉個例子:同樣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一個學生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那這個學生很有可能在接下來就會更加努力,以提高學習成績。另一個學生則認為成績不好是自己的智力有問題,那這個孩子多半在接下來就會自暴自棄。

2、需求層次理論

這個理論相信大家都已經十分了解。它的提出者就是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劃分為五種層次,分別是生理、安全、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前四種需要是非缺失性的需要,也就是說一旦滿足了,需求就不會再增加。但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則是一種缺失性需要,特點在於永不滿足。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學習其實是屬於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就是永不滿足的需要。那很多爸爸媽媽就會問了,既然每個人都永不滿足,那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動機還是很低呢?

馬斯洛又指出,人的需要是遞進的,前邊幾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人一般是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這就告訴我們,之所以有很多孩子學習動機比較低,很有可能是因為前邊四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3、強化理論

著名的教育家斯金納就是強化理論的提出者。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和刺激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人的行為產生,接著就給以一些強化。如果強化是正面的,那麼人的接下來的行為概率就會增加。如果這種強化是不喜歡的,負面的強化,那麼人接下來做出某種行為的概率就會降低。

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那麼孩子完成作業就讓他看電視,未來孩子寫作業的行為就會增加。因為他認為只要寫了作業,就有電視可以看。

03 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從剛才的三個理論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關於提升孩子學習動機的啟示。

針對歸因理論而言,我們在生活中就要引導孩子把學習方面的原因歸因於那些不穩定的、可變的因素。比如,智力就是穩定的因素,因為智力是天生的,無論如何努力也改變不了,因此這種歸因會讓孩子的動機越來越低。正確的做法是引導孩子把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歸因於努力不夠。這樣才能避免孩子產生無論如何努力也沒效果的「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的爸爸媽媽,如果孩子學習動機不高,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愛護。因為每個人獨有被尊重和肯定的需要,這些需要滿足了,才能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很多爸爸媽媽一看到孩子考了不及格就拳打腳踢,忽視了對孩子的關係和關愛。其實,這也是不利於激發孩子學習動機的錯誤的教育方法。

強化理論對我們的啟示則是可以通過孩子喜歡的東西來塑造孩子的行為。例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就在孩子成績提升之後獎勵孩子看電視。這一點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正在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強化得來的動機,更多地是外在的動機。因為一旦強化物消失了,孩子的行為概率也會降低。強化是一種好方法,但是不能經常使用。發揮孩子的內在動機,讓孩子真正的對學習感興趣,才是治標又治本的方法。

其實孩子動機的形成是一個很複雜的心理學問題,遠遠不是幾個理論就可以解釋的清楚地。那麼,大家還知道孩子學習動機形成的其他理論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討論。

相關焦點

  • 【心理學難點】學習動機的5大理論,你知道幾個?
    心理學中的很多知識點都需要同學們結合現實中的例子做到深入的理解,只有這樣才可以在考試中解答相應的問題。那麼在心理學中會有很多難點,例如,學習動機理論。它的頻率很高,又是同學們最容易「失守」的地方,所以今天老師會結合相關的例子以及考題幫助大家理解該知識點。
  • 「需要層次理論」告訴你,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最近有位家長跟我吐槽:孩子一放學回家就打遊戲,作業敷衍了事,說他幾句就跟我大吼大叫,這是怎麼了?這位家長遇到的問題其實也發生在許多別的家長身上,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學習方面貫徹實行「敷衍政策」。這種時候,很多家長往往會陷入誤區:孩子變成這樣,肯定是手機的錯,是遊戲的錯,是孩子自己的錯,唯獨不是家長和老師的錯。作為家長,要勇於反思自己,要敢於跟老師正面交流。影響孩子學習興趣高低的最大因素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一個教育心理學的概念,指的是「引起和維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並使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以滿足某種學習需要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
  • 關於學習動機理論的系統學習
    在教師類考試中,教育心理學模塊有一個常考點和難點就是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中主要考察的包括學習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等,而關於學習動機的理論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內容,其中韋納的歸因理論是最常考的,除此之外還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等,而這些理論究竟和動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今天我們主要講一講這些內容。
  • 學習動機的五大理論
    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會獎勵允許學生多看一會電視、多玩一會遊戲,或者買一個玩具等等。2.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其主要觀點:認為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而人具有5種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所以馬斯洛認為人因為有了內在的學習需要會產生相應的學習動機。
  • 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內容,考試頻率比較高,要求各位考生以全題型的形式進行備考。尤其需要注意對於案例分析題的備考。一下是常見的動機理論,要求大家把握好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能夠用動機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一、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
  • 學習動機的理論——成就動機理論
    對於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培養與激發的規律,心理學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的學習行為。這裡重點給大家分析一下成就動機理論。這一部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的考察方式是單選題等客觀題。重點去理解知識的意思即可。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
    三、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班杜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學習行為的決定因素之一,自我效能感在學習活動中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多方面的影響。(1)決定學生對學習活動的選擇及對活動的堅持性:自我效能惑高的學生會選擇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並期望獲得成功。反之,學生就會逃避那些自已感到不能勝任的活動。
  • 心理學:正確激活孩子的內在動機,實現孩子的自主學習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的評論區和後臺私信中,焦慮孩子學習問題的家長佔比最多。研究內在動機的心理學家中,愛德華▪L▪德西是最著名的一位,他是社會心理學的知名學者,他與合作者理察▪瑞安共同提出了著名的「自我決定論」,推翻了長久以來人們對於「獎勵是激勵行為的最佳方式」的信念,在心理學領域影響甚廣,而該理論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 心理學:正確激活孩子的內在動機,實現孩子的自主學習
    這是一個關於「內在動機」的廣為人知的小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孩子們最開始玩耍是出於內在動機,所以他們玩的很純粹,也很開心,但是後來他們的內在動機受到了外在獎勵的汙染和幹擾,最終的結果是他們喪失了玩耍的初心,放棄了玩耍。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的評論區和後臺私信中,焦慮孩子學習問題的家長佔比最多。
  • 高頻考點:學習動機的五大理論
    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會獎勵允許學生多看一會電視、多玩一會遊戲,或者買一個玩具等等。2.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其主要觀點:認為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而人具有5種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所以馬斯洛認為人因為有了內在的學習需要會產生相應的學習動機。
  • 《安家》:真正理解 「內在動機」,孩子才會「自然」愛上學習
    回到孩子學習這件事上來,當老師、家長每天不停地在耳邊強調「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的時候,孩子就會把老師、家長的要求,或者是高分數作為一種學習的外在動機,而當這種動機不足以支撐達到學習好的這個目標時,動機就會失去作用,孩子會放棄學習,甚至跟老師、家長形成一種對峙關係。
  • 從動機理論看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複習了教育心理學的同學會發現,在學習動機這一專題中,知識點多,我們不僅要記住一般學習動機和奧蘇貝爾成就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要記住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這在我們考試中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
  • 孩子一學習就犯困,用好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激發孩子學習動機
    層次越低需要的力量就越大,不吃不喝會死,但是不實現理想不會,所以高層次需要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實現的。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當孩子沒有感受到這些需要的時候,他們就不可能有強烈的動機去實現較高的目標。孩子為了聽話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往往都不是對學習本身感興趣。
  • 心理學:孩子不愛學習?關於「動機」那些事兒
    其實大部分的人和事,背後都有一個叫做「動機」的東西在催動著人們行動,學習自然也是一樣。 「動機」是什麼意思?動機在心理學上是指:在目標或對象的引導下,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1.不要選擇父母覺得好但孩子不喜歡的比如父母想獎勵一個內向的孩子出去玩,對於父母而言自己是花了大價錢,多出門走走對孩子也有好處,可對於孩子而言,這個目標顯然是不夠有吸引力的,會讓他們覺得:「啊,能去就去不能去就算了唄,還得努力學習好麻煩啊。」的心態。
  • 學習動機理論知識點梳理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育理論體系中教育心理學模塊知識點,屬於教育理論的重難點,也是理念教招考試常考考點,通常以單選、多選、判斷、解答、論述、案例的形式出題考查,建議大家以全題型備考。希望通過今天的整理能加深大家的該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 學習動機有哪些理論?
    01強化動機理論聯結主義心理學家用S-R公式來解釋人的行為,認為動機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激發力量;強化是外部刺激對行為的增強作用負強化:通過消除或中止厭惡、不愉快刺激來增強反應發生的概率。例如:取消討厭的頻繁考試、撤銷批評等便是負強化。在學習中,合理地增強正強化,利用負強化,減少懲罰,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 【注意】強化動機理論屬於行為主義動機理論。
  • 教師資格證高頻考點「學習動機理論」
    北京師大教科文小編溫馨提示:在備考科目二的時候有一個考點需要我們著重理解下,那就是學習動機理論,這些學習動機理論你們都知道嗎?
  • 依據心理學理論,科學有效的培養孩子學習動力
    我在上篇文章內容中藉助了《家有兒女》的劇情以及「最近發展區理論」,在「如何提高孩子學習動機」的方法上已提出兩條。第一條是加強學生學習目的教育,幫助學生明晰自己學習的意義,第二條是父母或者教師應當結合孩子自身實際確立一個恰當的學習目標。
  • 重慶名科在線:其實孩子不愛玩手機
    真相:其實孩子不愛玩手機現在家長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1歲的孩子沉迷看平板,5歲的孩子就愛玩手機,更別說小學以上的孩子了,打遊戲的網戀的買東西的,儼然一個小大人。層出不窮的新聞讓家長更加焦慮,有一個是說,12歲的男孩因為熬夜玩手機,爸爸說了他兩句,然後他就跳樓了。
  • 學習動機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就如何調動學習積極性方面從(教育)心理學方面進行一個簡單的分享,即介紹一下學習動機相關心理學理論及運用。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首先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之間並不是呈正比關係,也就是說不是學習動機越強烈,學習效果就越好。依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動機強度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是呈倒U型曲線,當動機水平處於中等強度的時候,工作效率最佳(學習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