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鹽田區作為全國第一個新樣態學校實驗區,發揮鹽田教育特色,16所中小學、幼兒園整體加入中國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倡導的「中國新樣態學校聯盟」,把鹽田教育品質提升引入發展快車道。
在地處深圳八景之一的中英街上,「家國情懷」是鹽田區外國語小學東和分校最根本的精神底色。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學校,同理,有什麼樣的學校文化,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追求、教育境界和行動智慧。在謀劃學校發展時,鹽田區外國語小學東和分校校長雷鳳暉將「以文立校、以文化人」確定為學校辦學發展的基本策略,將培育具有「家國情、身心美、文化韻、創客心、國際範」的「五星」少年作為學校育人目標。「我們希望每一位東和學生都具有五星素養,擁有建設祖國、外揚國威的能力與品格。」雷鳳暉表示。
近年來,在新樣態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在鹽田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區教科院的傾力指導下,鹽田區外國語小學東和分校借力文化內生這張「隱形的翅膀」,在飛向「五星東和」辦學目標的天際,留下了一行行飛翔的印跡。
撰文:陳熊海 葉淑萍
1 釐清學校文化源頭,打造「五星東和」
「養成眾多好兒女,為國立功勞」……傳唱百年的《東和校歌》,道出了鹽田區外國語小學東和分校的前身——東和小學的建校使命。
東和小學創於1917年,建在當時的東和墟內,即現在的中英街上,取地名「東和」為校名,寓意「東方、和平」。從民國之時至新中國成立,該校培養了很多才華橫溢的革命人士,而且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作為東江縱隊抗日秘密聯絡點,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百年老校。
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學校,同理,有什麼樣的學校文化,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追求、教育境界和行動智慧。學校文化自覺的程度,決定著所在學校文化發展的寬度、厚度和深度。
2013年,東和小學拆除重建,轉辦為鹽田區外國語小學東和分校。在謀劃學校發展時,校長雷鳳暉就將「以文立校、以文化人」確定為學校辦學發展的基本策略。學校育人目標確立為培育具有家國情、身心美、文化韻、創客心、國際範的「五星」少年。「我們希望每一位東和學生都具有五星素養,擁有建設祖國、外揚國威的能力與品格。」雷鳳暉表示。
「家國情懷」是鹽田區外國語小學東和分校最重要、最根本的精神底色。作為百年東和、紅色東和、特區東和、國門東和,歷代東和人更具深刻的家國情懷。2017年,適逢辦學100周年,東和分校舉行《百年·樹人》大型專場演出,以歌舞詩畫劇的形式重溫百年校史,傳承文化基因。
如何培養學生堅定的家國情懷、健康的身體靈魂、深厚的文化底蘊、創新的思維品質、開闊的國際視野,具備建設祖國、走出國門揚國威的品質和能力?借力新樣態學校的建設,東和分校通過釐清學校文化源頭,展望未來發展,提出「啟心至善,啟行致遠」的「啟星教育」思想,以「五星東和」辦學理想高度和文化特徵為共同願景,引領學校承前啟後,創新發展。
近年來,在新樣態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在鹽田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區教科院的傾力指導下,東和分校借力文化內生這張「隱形的翅膀」,在飛向「五星東和」辦學目標的天際,留下了一行行飛翔的印跡。
2 引領教師「享受自我超越的職業幸福」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如何讓學生在東和分校6年成長的旅程中,遇到的每一位都是真正的好老師?
東和分校「尊重·關愛·引導·激勵」的校風,以尊重和關愛為底色,以引導和激勵為核心,引領教師「享受自我超越的職業幸福」。學校組建了師生智囊團,發揮教師主人翁作用,尊重每一位教師的思想,尊重每一位教師的付出、差異與不同,提升職業幸福感。基於信任的尊重,使得教師工作的主動性更強。
教師承擔大型比賽或其他任務,學校舉全校之力給予幫助;教師遇到家校溝通等難題,學校站出來一起解決,從不袖手旁觀……東和分校對每一位教師都有著春風般的關愛,關心每一位教師的身心,理解其深層次的需求,在老師需要幫助的時候學校不遺餘力。這使得東和的老師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敢於尋求幫助,更樂於合作互助,學校上下正能量滿滿。
新樣態教師是新樣態學校的關鍵支撐,東和分校通過引領助力每一位教師實現自我超越,促進教師「智慧增長」。東和分校的教師把職業道德要求、專業發展常規上升為行為自覺,一方面加強思想引領、工作交流、「換位同心」、「師生同行」,另一方面堅持開展教師專業提升五大行動:文化提升行動、外引內培行動、搭臺助長行動、教研浸潤行動、名師引領行動。
激勵是心靈的驅動,有助於實現教育者的生命價值。為此,東和分校每學年評選優秀年級組、學科組,表彰年度教師、優秀班主任;每兩年組織評選校級名師;開設教師教育故事專版。
教育的本質是愛與認可。在中英街這一特殊的環境裡辦學,師生每天須憑證出入,學生全員在校午餐午託,老師中午沒有休息,下午統一排隊放學,在關口與家長完成交接,工作量大,但老師們毫無怨言。
「老師六年如一日,風雨無阻護送孩子出關;學生有病痛,老師背著走;父母有事晚來,老師守護著等待;孩子行為不當,你看到的是老師俯下身子和學生交流;孩子遇到困難,老師循循善誘。東和分校的老師真的是愛生如子!」學生家長劉先生稱。
「在思想上,學校用『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兩個假如』引領老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尊重教育規律,尊重每一個學生。」五年級英語老師韓旭東表示。畢業於2013年的他,是學生們口中的「大哥哥」,愛生如子的他,和東和分校共成長、共發展。
平時話語不多的美術老師黃巍恆以校為家,出於對學生、對專業的熱愛,他經常自掏腰包為版畫社團的學生購買材料、舉辦版畫展;明年將要退休的賴勉之老師為人謙和,總是笑眯眯的……在東和分校,這樣的榜樣老師還有很多,以新樣態境界建設教師隊伍,東和譜寫了一個個溫暖而有力量的故事。
東和分校現有市級名師1人、區級名師12人、校級名師14人。近5年,老師參加市級以上教育教學競賽共有208人次獲獎,其中,1人課例獲國家部級優質課獎,2人國家級特等獎。
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方機構對鹽田區教師敬業狀態及學校軟環境效能指數調查與評價,東和分校敬業教師的百分比達94.8%,倦怠比例為零。
3 「啟星」課程為「五星」素養賦能
課程是育人最重要的途徑。東和分校以課程實現引領,通過構建「啟星課程」,培養學生具有家國情、身心美、文化韻、創客心、國際範的「五星」素養。
「啟星課程」包括品德與人文、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審美、科技與創新、國際理解五大領域,每一領域均依託於四種課程,即基礎課程、拓展課程、選修課程和綜合課程。
東和分校注重校本課程特色化,發揮地域優勢,開展項目式學習,將人文與科技教育有機融合。如《探研沙頭角界碑》課程,學生製作中英街地圖沙盤,將數學測量、無人機航拍、3D列印等科技運用其中,該項目獲得2018年度最佳學生項目全國一等獎,並赴芬蘭參加國際交流。《探研沙頭角魚燈舞》課程,學校通過組織學生參觀位於中英街的沙頭角魚燈舞博物館,激發他們對地方特色傳統文化的興趣,使學生對魚燈舞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初步的認識。隨後,學校邀請民間手工藝人吳天養帶領學生體驗魚燈的製作。同時讓「非遺」遇上科技創新,用編程舞動魚燈皮影戲,該項目式學習獲2019年廣東省優質課例,並獲得2019年度最佳學生項目全國一等獎。
「任何情懷的表達要落腳在有價值的行為上。『五星』育人目標之『創客心』指向培養創新素養,提升創新能力,既是引領學生獲得成長與奠基幸福,更是未來建設社會、保家衛國的重要根基。」雷鳳暉表示。為此,該校以科技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為載體,開設了豐富的課程培養科技創新。
一方面,學校建成「未來教室」,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開設虛擬機器人、創客馬拉松、無人機、3D列印等10個社團。另一方面,該校在科學教學的基礎上引入臺灣元智課程,讓科學課成為孩子最嚮往的課堂之一。組織開發家長課程,邀請本校有科技專長的家長擔任名譽講師,按課程安排每周授課。同時邀請專家對家長進行科技教育,開設專題講座,形成了濃鬱的科創教育氛圍。
4 「亮星」課堂激發學生內生動力
課堂是教育的核心地帶,是師生成長的主渠道,文化充盈於師生之間。課堂文化的性格特徵反映的是學校的文化品質、價值理念。
課改是一場心靈的革命,是一場教育理念的革命,是一場課堂技術的革命,更是一場行為革命……2017年教師節前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的一句「掀起『課堂革命』」讓無數課改人熱血沸騰。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新樣態教育」發起人陳如平也認為,教育改革只有進入到課堂的層面,才真正進入了深水區。新樣態學校的突破點在課堂,課堂不變,教育就不變;教育不變,學生就不變。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與眾不同的星星,課堂就是把無數星星點亮。」雷鳳暉表示,東和分校探索「亮星」課堂,一方面開展課前自由談,3—6年級開展課前「精彩5分鐘」「世界5分鐘」「暢談5分鐘」,由學生輪流擔任主講,引領孩子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關注國家、國際事務與動態。
另一方面,東和分校推行「有聲」「有色」的作業改革,在6年前首創有聲有色作業的改革基礎上,去年東和分校推出了「東和聲色英語」公眾號、東和版畫公眾號。新升級的英語有聲作業,學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播音平臺,都是小主播。老師的評價從關注平行對比,轉為關注學生個體成長的對比,對孩子的評價更符合教育規律。新升級的有色作業,從每人負責一個作品的創作,升級為團隊合作負責一本故事的創作,鼓勵學生在合作中關注同伴的優勢,團結合作。
此外,東和分校還積極探索無邊界課堂的形式。每年組織師生家長一起包粽子、做月餅,學習傳統文化,使得食堂變課堂;低年級採用遊園方式完成學期部分學科測試,使得考試變遊園;學生畢業前夕,學校邀請專業人員帶上設備來校指導學生設計製作筆或裝裱自己設計製作的版畫,然後留給學生最別具一格的畢業禮物,使得作品變獎品。
在利用校外課堂資源方面,東和分校對社區資源的利用解決了校園佔地不足的困難,社區回歸廣場、海邊棧道成了學生的第二、第三運動場。此外,學校組織學生參觀部隊,體驗軍營生活;組織學生到公園、廣場開展愛心慈善義賣活動;帶領孩子們走進鹽田區福利院慰問老人;開展拓展體驗、親子戶外等系列活動。
家長既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也是課程資源的創造者。東和分校充分拓寬家校共育途徑,挖掘家長資源,構建精品家長課程,開設家長課堂。
5 「一品三特」加快學校內涵發展
五星東和,志遠行近,尋夢鑄星。幾年來,東和分校按照「五星東和」的辦學目標,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
學校形成「一品三特」辦學特色。「一品」為英語學科品牌,「三特」分別為版畫藝術特色、籃球體育特色和科技教育特色。在「一品」方面,東和分校「3+1」漸進式校本英語課程獲評深圳市首批「好課程」。其中,「3」為《唱跳英語》《電影配音》《英語戲劇》,「1」為模擬聯合國全球領導力課程。在蒙特梭利模擬聯合國2019年世界青少年峰會選拔賽中,深圳2萬多名中小學生歷經4個月層層選拔,最後共有15位選手闖入決賽,其中東和學生佔2席。
在「三特」方面,東和分校編寫了校本籃球教材,並參加國家級課題研究全面普及籃球教學,使籃球教學成為東和特色。2017年,學校獲評「全國首批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
東和分校堅持普及版畫教學,學生人人參與「印象·中英街」版畫學習,在國家、省、市級比賽中有486幅作品獲獎,其中18幅作品入選國家少兒版畫展,8幅作品參加中日少兒版畫展。此外,學校還多次在學校、社區、區會堂等地舉辦「相印成趣」學生版畫展,並出版《印象中英街》學生版畫作品集。2015年該校成為嶺南少兒版畫教育研究會理事學校。
東和分校科技教育成效顯著。2017年學校獲批成立市級學生創客室;2018年學校在中國少年科學院第十四屆「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活動中獲評「優秀組織單位」;今年5月,學校成為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驗研究」實驗學校;9月,被中國教育信息化創客教育研究中心批准為「國際StarT項目式學習共同體年度最佳實驗學校」。
「五星」東和培養「五星」少年。東和學生文明有禮、身心健康、學業優秀,體質體能穩步提升,競技水平不斷提高,綜合素養實現了全面提高。近5年,該校學生獲得國際獎5人次,國家級獎26人次,省級獎31人次,市級獎834人次,區級獎1619人次。在區科技節上,連續4年獲團體銀獎,去年獲金獎,兩名學生的小發明獲國家級專利。2016年,深圳市教科院開展學生八項素養「陽光測評」,該校學生八項均獲五星評價,位列深圳市前10%。
「五星」東和以奮進的姿態走向未來。2015年9月,東和分校改辦剛兩年,就獲評鹽田區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17年,評為深圳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深圳市平安校園示範校;2018年,獲得「深圳市五一勞動獎章」「深圳市最具創新力學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