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濱州2月5日訊 疫情突降,牽動著萬眾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無棣縣信陽鎮104名村級網格員於春節領命,這一群「逆行者」儼然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他們的一天怎麼度過的?都幹了些什麼工作?那就讓我們的視線跟隨網格員徐志建的腳步同行吧!
「你別起來了,我自己糊弄點兒吃就行啦。你再睡會兒吧,天挺早的。」2月4日凌晨五點半,天還黑著,無棣縣信陽鎮大東村網格員徐志建按時醒來,他早已形成了的新的生物鐘。他也知道,妻子一點也不輕鬆,一天下來也是顧不上家,把統一採購來的蔬菜米麵油等生活物資按照村民的需要送到每戶大門口,可是從來沒喊累。他三五口吃下一大碗清水面,給小兒子寫下一張留言條,「寶貝兒子,今天是您的生日,爸爸不能陪你一起過,等疫情過去了,好好陪你玩兩天!」舔犢情深的看了兩眼睡夢中的小兒子,掖一下被角,轉身衝入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氣溫驟降,寒風凜冽,不禁打了一個寒顫,他把大衣裹得更緊了。
6:10,他來到村委會辦公室,按照工作要求拿起體溫計自測體溫,然後準備開始新一天的工作。打開厚厚的筆記本,寫工作日誌,記下昨天的工作情況,特別是把工作中發現的新問題詳細寫下來。再梳理一下思路,把就要開始的新一天的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安排下去。
7:15,徐志建在村防疫專班群開會,探討交流村中事務,安排各項工作。
7:45,用微信視頻提醒自己包保的一位途徑湖北武漢返鄉人員及其家人自測體溫。今天是第11天啦,他們的體溫都正常,還有3天就出隔離期,徐志建心裡稍微輕鬆一點,但是仍然耐心勸說這一家人不要大意,居家隔離不要外出,缺啥生活用品,村裡代購。
8:20,徐志建到村頭勸導執勤點,面對一臉倦意疲憊的夜班執勤隊員,心裡熱乎乎的感動。「你們一會兒交班後回家好好休息,囑咐好家人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出入記得測體溫,在外必須戴口罩,防護知識要牢記……」他點驗了一下現有物資,看看有哪些需要補給,記在筆記本上。白班執勤隊員陸續到來後,夜班人員回家。他開了一個碰頭會,嚴格要求按照規定做好勸導和執勤,嚴防外來人員進村,對確需出村人員做好登記,返回時測量體溫。
9:15,返回村委會的路上,看到有兩個條幅被風颳得一端撕裂,停下腳步,從隨身背著的挎包中拿出鉗子和一截鐵絲重新加固。他的挎包可謂萬寶囊百寶箱,不僅有筆記本、體溫計,還有絕緣膠布、鉗子、螺絲刀、手電筒等工具。對每一個清掃街道的村民打著招呼,也就到了村委會辦公室。打開擴音器,宣讀《大東村疫情防控村民告知書》三遍,再調到自動播放,進行每天的首次防護知識講解和最新疫情通報。
10:00,陪同「四包一」其他三人到包保的途徑湖北武漢返鄉人員家中測量體溫。雖然7:45自己剛要這人及其家人進行了自測,但仍然需要醫護人員定期上門再測體溫,及時掌握他們的身體狀況。
10:30,村中自發組織的民兵排幾個小組按照各自分工,有的進行全村各戶消殺,有的負責垃圾清運,有的在村莊外圍巡邏。他步行著跟幾個小組都對了對頭,做一些口頭安排和囑咐注意事項。
11:05,徐志建在「大東村民群」了解各戶生活需求,各戶對需要的生活物品寫明數量接龍告知。只見大米、麵粉、蔬菜、油鹽醬醋茶等食品及洗手液、84消毒液、口罩等防疫品羅列了幾十種,統計匯總後,徐志建帶兩個人到超市統一採購了食品,又去指定銷售點買上防疫品。回到村裡,將滿滿的一車鬥的物品按照各戶清單分配好,他與民兵排隊員一一為各戶送至家門口。臨走時,他不忘叮囑村民勤洗手、多通風、保持心情樂觀,不要擔心,一切都會過去的。
13:00,配送完畢,也感覺到肚子餓了。徐志建回到勸導站值班房,泡了一桶老壇酸菜方便麵,剝開兩根火腿腸準備吃飯。「叮叮叮……」手機響起,管區電話調度工作並傳達縣上最新指示。他認真記錄好,讀了兩遍,腦子中飛速開動機器,根據上級工作指示,他也有了自己的籌劃安排,下午群裡開一個專班會,具體安排一下。確定了思路,人也就有所放鬆也感到疲憊,坐在椅子上一動不想動。肚子提出的抗議還是要安撫一下的,那一桶面卻也涼了。
時間也接近14點,每天這個時段是比較輕鬆的,8名隊員輪換著午休。他看到夥伴們都睡得香甜,不僅睡意襲來,從一早五點多到現在接近9個小時一刻未休,再加十多天來的高度緊張,令他確實有點睏倦。但他最清楚,最清醒,自己不能休息,作為黨員村支書,他就是整個村子的主心骨,他不僅要掌控全局,更須保持應有的精氣神,充滿勇猛精進的士氣。他開始瀏覽手機各個微信群,了解其他村鎮和各地的工作開展情況,這也是一種有效的工作和學習方法。
15:20,全村街道消毒時間到了,徐志建和村主任交接後,立即帶消毒工作人員進行各條巷道和大街的消毒,堅持每天例行的集中消殺能有效避免疫情傳播、清潔衛生環境。
16:55,消毒完畢,徐志建立即開始當日的網格巡邏工作。堅持每條過道巷子走遍,做到清楚掌握每家每戶的最新情況。查看用後口罩回收專用垃圾桶及村中各處張貼的通知告知宣傳是否完好、是否需要更新,再到村衛生室了解情況,詢問有無疑似病人來購藥,做到心中有數。
18:00,他再到村委會辦公室宣讀《大東村疫情防控村民告知書》,播報每天第二輪的防護知識講解和疫情通報。此時,寒風尤烈,天幕掩合,這個和諧靜謐的村莊在疫情中早早地進入夢鄉。
19:00,值班板房內,口乾舌燥的他泡了濃濃的一搪瓷茶缸的茶水,此時,喝上一口熱茶成為最美好的享受。喝著茶水,清點記錄一天來村民捐來的各種食品和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防護用品,一邊記錄,一邊在微信群裡發布捐贈信息,此舉收效良好。善念也是可以傳感的,捐助人的善行義舉得到全體村民的讚揚和效仿。
20:30,夜班人員齊刷刷的到崗,他特別交代一下後,作為網格員一天的防控守護工作也終於告一段落,跟白班執勤人員同行在村中的街道上,靜得只有他們刷刷的腳步聲。徐志建在家門口對自己全身消毒後進到客廳,癱坐在沙發上再也不想動彈。雖然回到溫馨的家,但仍需要隨時待崗,繃緊那一根牽涉全村群眾安全健康的弦,就像睡夢中的電話他都會警覺地一躍而起。
徐志建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淡化和削減曾在領命的那一刻暗下的決心:「我們網格員就是疫情防控最基層一線的宣傳員、信息員、戰鬥員,首先是築牢本村的安全防線,跟村民們合力同心,必須打贏這場戰役!」日復一日的重複著每一天的工作,他只是全鎮104名村級網格員隊伍中的普通一員,他也不過是這個群體真誠奉獻不計得失任勞任怨的一個縮影和寫照。「我們願意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助力,早日消滅病毒,讓群眾都能幸福安康,好好過日子。」多麼樸實的話語啊!面對疫情肆虐,信陽鎮城後王村劉良春、東粉村王壽華等100餘名網格員像徐志建一樣,他們每天的工作內容或有小異,卻是大同,那就是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枕戈待旦,嚴防死守,誓死守護,確保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記者 周建輝 通訊員 馬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