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眾所周知,機動車上路必須購買交強險,但車主還會再購買個商業險,這樣萬一出了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可以理賠。可通州的張某租了一輛車剛開上路就撞了人,本以為可以通過商業險賠付,誰知租賃公司只給這輛車購買了5萬元的商業險。近日,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審理了該起交通事故糾紛。
2019年9月15日,張某通過手機租車軟體租了小型轎車一輛,並在手機上簽訂了電子合同、預付了一天租車費。之後,張某到店取車,在服務店門前倒車駛進道路時,該車後部右側不慎與原告朱某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發生了碰撞,造成朱某受傷及兩車不同程度損壞。本起事故經交警部門認定,張某承擔全部事故責任,朱某不承擔事故責任。所租車輛由租車公司在保險公司投保交強險和商業三者險5萬元。
朱某在發生事故後即送醫治療,後一直處於植物人狀態,朱某家屬代其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張某和保險公司承擔醫療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等共計160餘萬元。
通州法院經審理認為,肇事車輛承保的保險公司,要在交強險和商業險範圍之內,對原告所造成的損害要現行賠付。根據商業險的5萬元保額,再加上交強險所能賠付的12萬元,遂判決保險公司賠償朱某17萬元。由張某賠償超出保險限額的損失90餘萬元,並按照當地護工的標準按年支付朱某今後的護理費。
法官說法
該案審理過程中,張某陳述其對租車的保險情況不清楚,不知道該車只投保了交強險和5萬元商業險,也沒有主動去了解車輛保險情況,想當然地以為至少有幾十萬的商業險,結果給自己背上了百萬元債務。
法官提醒,對於需要租車的朋友,要了解所租車輛的保險情況,儘量選擇商業險保險額度高的車輛,不要因為省一點租車費而選擇額度較小甚至不投保商業險的車輛。生活中還經常發生向朋友或其他人借車使用的情形,也同樣適用,了解好所借車輛的車況、年檢、保險等情況,盡到一定的注意義務。出借方同樣也要注意,車子不能亂借,對方是否持有有效的駕駛證,有無飲酒等等都要注意,不然出了事故同樣難以推卸責任。
來源: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法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江蘇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