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7日訊(記者 張敏敏) 近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印發《山東省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信用管理實施辦法》,積極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交通運輸安全監管機制,督促交通運輸企業及其關鍵崗位從業人員誠實守信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辦法》共九章四十四條,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重點對山東省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信用管理工作遵循、工作原則、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和交通運輸企業工作職責、信用等級劃分、評價方式和流程、信用修復和信息公布、信用獎懲等事項進行了明確。通過企業自查、行業主管部門監督檢查等多種方式,將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和三年行動任務等納入評價內容,實行動態管理。按照國家多部委聯合籤署的聯合激勵、聯合懲戒備忘錄和《山東省社會信用條例》,制定了11條行業激勵措施和16條懲戒措施,在相關行政許可、項目立項、資質(格)審核、招標投標、投資融資、申請財政性資金項目、市場準入、備案登記、評優表彰、行業文明建設等方面,對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細化指向明確、操作性強的激勵或懲戒措施。《辦法》同時明確:行業綜合信用等級或者行業其他領域信用等級不得高於安全生產信用等級,引導企業切實將安全生產責任擺到首位。
山東省《辦法》在導向上,改變單純以事故結果為導向模式,向預防預控和事故結果並重模式轉變;方式上,建成安全生產信息化監管「一張網」,實現省、市、縣三級行業監管部門之間、部門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互聯,打造共治格局,形成監管合力;內容上,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等重點工作任務納入評價範圍並適時調整,強化評價指標的針對性、可操作性;程序上,通過企業自評、主管部門審查、現場核查以及第三方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確保信用評價的真實性、準確性;效果上,構建全省安全生產大資料庫,通過動態評價、數據整合、分析研判和監測預警等手段,為精準施策、科學監管奠定基礎。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交通運輸安全監管機制,是山東省是提升行業安全生產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徑。下一步,省交通運輸廳將加強《辦法》的宣貫力度,指導督促市、縣行業主管部門組織企業開展好安全生產信用工作,嚴格安全生產信用等級結果的使用,以穩定的行業安全生產形勢迎接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