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帝國皇帝,波斯帝國的徵服者,名字前的頭銜像《權利的遊戲》裡的龍母那麼長。歐洲第一個建立橫跨歐亞非大帝國的人,是很多人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但是這麼「偉大」的帝國為何在歷史的長河中曇花一現,甚至在他身故之後轟然倒塌。】
有亞歷山大頭像的銀幣
先來看這樣一幅場景:這是一場盛大的酒會,亞歷山大與朋友們盡情歡飲。這些人極力的吹捧著「年輕的神」,甚至菲利普也不值一提。對此,亞歷山大非常滿意,醉著酒洋洋自得。亞歷山大的結義兄弟(亞歷山大私人衛隊兼夥伴騎兵中的重要成員)、他的摯友克利圖斯不知道是不是喝醉了,和亞歷山大爭吵起來,隨後便被朋友們拉出去了。也許是覺得不解氣,或者是不清醒,他又轉了回來,用著非常不禮貌的語氣朗讀著毆裡庇得斯的詩:
這些就是你的習俗嗎?希臘如此獎賞戰士嗎?一人獨享萬人勝利的果實嗎?
亞歷山大氣瘋了,拿起一根長矛,一矛將這個隨他出生入死、屢立戰功,從小玩到大的「發小」扎死了。僅僅是因為他酒後說了幾句不太中聽的話。
從這個真實發生的故事,我們不僅可以看出他的殘暴,還能看出亞歷山大的胸襟其實充滿了私心,龐大帝國僅僅是他炫耀的資本,犧牲千萬人生命,掠奪千萬人血汗所換來的都是為了得到讚賞,為了聽到山呼「年輕的神」。
亞歷山大希望自己永遠是年輕的面容
能顯出亞歷山大大帝虛榮心的不只是這一件事。在古代歐洲,成年男子續留鬍鬚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亞歷山大希望自己青春永駐,即便是過了三十歲仍然剃掉鬍鬚並且裝扮成少年(歐洲古代平均壽命都不是很長,三十歲實際上已經是中年了),通過同時期肖像及繪畫可以證明這一點,雕刻上始終是一個年輕美男子,金黃的捲髮蓬鬆飄逸。儘管那時候他已經不年輕了。
有人認為,亞歷山大通過徵服的方式建立這麼龐大的帝國,是希望將各民族融合在一起。但是同時代很多人認為並不是這樣,他是羨慕東方君主的權威和富貴。希臘民族向來有虛君的傳統,國王權力非常有限,而東方則恰恰相反,君王通常不僅是行政首腦,更是精神領袖,這讓亞歷山大非常神往,通過他對東方行的跪拜禮的痴迷程度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根據當時文獻的記載,亞歷山大非常喜歡穿波斯王族的服飾,帶波斯君主的頭巾,不僅是私下裡穿,而且在大庭廣眾下也這樣穿戴。
有一些學者認為,亞歷山大將東方國家「希臘化」了,其實並不全面,希臘化的只是一小部分。在亞歷山大佔據波斯六年時間裡,基本上各省份保持原樣,除了建造了十七座以亞歷山大命名的城市。
按中國古代的傳統來看,新舊朝代更替,首先就是要建立一個穩固的內閣,然後是考慮繼承人。但是這些事情亞歷山大都沒有做,似乎也完全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如果說原因是亞歷山大還年輕,可他的父親在他這麼大時已經早就開始思考如何培養亞歷山大繼承王位了。由此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亞歷山大對之前的馬其頓方陣進行改革,加長的長槍,增加了隊列
但是亞歷山大仍然算得上志向遠大,也稱得起文武兼備,尤其是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很多人提到馬其頓方陣會認為只是重裝步兵方陣,實際上並不僅僅如此,亞歷山大在軍事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在那個馬鞍還沒有出現的時代,就開始了大軍團多兵種配合的思路。重裝步兵可以理解為一個依託,藉助這個「基地」,派出騎兵對重要目標進行突擊,並且用輕裝步兵支援。在缺乏有效通信手段的古代,想要實現這樣的作戰方式需要指揮官極高的軍事才能才可以做得到。萬幸的是亞歷山大可以,而不幸的是只有亞歷山大可以,以至於在他死後,再也沒有第二個人可以玩得轉這支軍團。
夥伴騎兵是國王的禁衛軍,很多人都是和國王一起長大的「伴讀」
雄才大略的亞歷山大也許覺得三十三歲的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徵服到世界的盡頭,因此沒有也不需要鞏固這個帝國和考慮「身後事」。但就是在巴比倫突然的一病不起,誰也沒有想到亞歷山大就這樣離世了。「他拼命握在手中的帝國,就像一個孩子緊緊抓住的花瓶一樣,落在地上碎了。」人們腦子裡一切關於世界統一的想法,都隨著亞歷山大的死一起消亡了。各省的統治者紛紛獨立,亞歷山大的家族在幾年之內煙消雲散。
因為亞歷山大的不偉大,所有人在他活著時懼怕他、奉承他、討好他,但是沒人從心裡愛戴他,也沒有人從心裡愛戴這個帝國,因此亞歷山大帝國隨著亞歷山大本人的死,也就死了。
參考文獻:《全球通史》韋爾斯
《亞歷山大遠徵記》阿里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