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海珠區珠江畔的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歷史悠久,是華南地區首家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大學校園。但與此同時,因為大部分建築年代久遠,校區內學生住宿條件並不理想,宿舍數量緊張,且不少9層的宿舍都沒有配備電梯,稍顯不便。
近日,記者從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中山大學計劃在廣州校區南校園新建一棟14層學生公寓,解決校園內宿舍緊張的問題。同時,還將為4棟學生宿舍加裝電梯,開學以後的學子,以及9月入學的新生,有望入住「電梯房」。
而2018年初已經開始招標的怡樂路教師公寓項目,在最近的考古勘查中,清理出漢至民國墓葬90座,出土陶器、銅器、銀器、玻璃器等各類文物185件,中大教師想要住進新公寓,可能還要再等等。
新建14層學生公寓
專供博士生、本科生
根據中山大學事業發展規劃,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的學生規模為15000人,其中本科生為11000人,研究生4000人,按教育部校園規劃指標的相關標準,按「博士研究生1人/間,碩士研究生2人/間,本科生4人/間」進行測算,南校園需要博士研究生宿舍2000間,碩士研究生宿舍1300間,本科生宿舍2750間。經核實,廣州校區南校園學生宿舍中博士研究生宿舍缺乏845間,碩士研究生宿舍超出328間,本科生宿舍缺乏564間,未能滿足學校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的需要。為了儘快突破南校園基本辦學條件的局限,擬在廣州校區南校園現材料研究所地塊,博士後公寓西面地塊建設東區學生公寓項目。
廣州市重點公共建設項目管理中心發布的「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東區學生公寓項目全過程造價諮詢服務招標公告」顯示,中山大學計劃新建一座14層學生公寓,以滿足廣州校區南校園學生宿舍需求,為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與生活空間,完善學校的配套設施建設。
記者了解到,該學生公寓項目位於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南校區校園內,東至博士後公寓,西至園東路,南至137棟、138棟學生宿舍,北至173棟宿舍。總用地面積約11585平方米。
資料顯示,項目總建築面積52993平方米,其中地上14層,主要功能為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宿舍,建築面積46473平方米,採用「回字形」內廊式建築排布形式;地下1層,為停車場和設備用房,機動車停車泊位數183個,非機動力泊位數800個,建築面積652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為27850.11萬元人民幣,預計2020年7月開工,預計2022年7月竣工,
作為華南地區首家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大學校園,中山大學的校園以紅磚綠瓦的民國建築群著稱,新建一棟14棟的高層學生公寓,會不會影響校園的整體氛圍。招標公告要求項目需要體現中山大學的文化底蘊,並注重生態和綠色環保,做到美觀大方,富有文化性與現代感,與周邊建築相呼應,並與中山大學南校園現狀建築的風格相協調。
4棟學生宿舍加裝電梯
將變身「電梯樓」
除了新建學生公寓,為了解決中大學子的住宿問題,近期中山大學還將對現有老舊學生宿舍進行改建,加裝電梯,提升學生住宿條件。
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計劃對廣州校區南校園351棟、353棟、356棟、364棟學生宿舍加建電梯。該項目計劃採購垂直電梯15臺,總建築面積950平方米,總投資約為1275萬元。
聽說364棟學生宿舍要加裝電梯,今年6月即將畢業的小羅同學不無遺憾地說,可惜今年就要畢業了,享受不了電梯宿舍的福利。小羅住在364棟學生宿舍4樓,有時候拿重物回宿舍,還是比較不方便,如果有了電梯,就解決了很多女生的大難題。
記者走訪了解到,364棟學生公寓高9層,住在9層的學生,每天只能走步梯上下樓,特別是每年畢業季、開學季,需要搬行李,對於很多學子來說,一口氣爬九層樓,還是有些吃力。
同時,設計改造的幾棟學生宿舍的住宿學生人數比較多,其中364棟學生宿舍還分為A、B兩個天井,小羅提出,有了電梯,會不會出現上下課高峰期排隊等電梯的情況呢?記者從招標公告中注意到,該項目將對4棟學生宿舍,一共加裝15臺電梯,預計從一定程度上緩解排隊等電梯的情況。
中大教師公寓項目
又現墓葬90座
相對於即將開工的學生公寓,2018年初就開始招標的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怡樂路教師公寓項目卻仍未完工。據記者了解,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不但是文物保護單位,還是廣州的考古勝地。近年來,校園內不少新建項目在進行前期的地下考古勘查時,屢現考古發現,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就在4月17日,廣州市文物局發布《關於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怡樂路教師公寓項目考古發掘工作完成的函》顯示,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19年11月15日—2020年1月17日對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怡樂路教師公寓項目地塊用地範圍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共清理漢至民國墓葬90座,出土陶器、銅器、銀器、玻璃器等各類文物185件(套)。此次考古成果進一步豐富了廣州城區近郊特別是海珠區的古墓葬考古資料,為研究古代廣州地區葬俗及歷史地理環境變遷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目前該項目考古發掘工作已完成。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嚴格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規程》科學發掘,對考古資料予以詳細記錄和收集,對出土遺物全面收集、妥善保護。同時,由於地塊東北部約1000平方米區域還不具備考古條件,此次考古工作未能覆蓋地塊全部區域。將來待上述區域具備考古條件後,文物部門將開展考古工作。看來中大教師想要住進新公寓,還要再等等。
去年1月,中大廣州校區南校園在進行學生食堂項目選址施工時,就發現多做東漢和明清時期墓葬,還有唐代水井等文化遺存。引發廣州市民熱議。
廣州市考古文物研究所表示,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地勢較高,適宜古人生產生活,死後埋葬。1950年代就曾發現史前時期的石器,1960年代以來多次發現古代墓葬。2014年被公布為廣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區。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賈政
圖片來自網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