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上海蒙難記

2021-02-13 中國國家歷史

微信ID:ZGGJLS

『頂天搭平臺,談中外古今事

立地寫文章,揚大眾歷史風氣』

廖承志生前曾用講故事那樣輕鬆的口氣對夏衍說過:「假如把日本被捕的兩次,在德國搞海員工會時被捕的兩次也算在內,那麼我坐過『七次半』監牢,解放前七次,『文革』中與世隔絕的五年,這算是半次。」下面記述的是他在上海被捕的始末。

巧施妙計智鬥敵人

1933年3月28日下午四時,繼羅登賢、餘文化被捕兩個小時之後,當廖承志前往上海市山西路五福弄九號開會時,剛跨進門口,立即被國民黨上海市公安局的探員和上海租界工部局的巡捕所拘捕。敵人從他身上搜出借款與人的的單據兩張,此外別無他物,旋把他囚於上海工部局監獄。

為了使家裡人知道他被捕的消息,當敵人問及他的「同黨」時,他便說:「同黨住在光裕坊八號。」敵人如獲至寶,當即派了兩個法國巡捕和七名公安局探員把他押往該地址,企圖擴大線索,一網打盡。深夜十一時許,當他們把廖承志押往光裕坊八號時,才知道這就是國民黨的著名元老、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何香凝的家,大呼上了當。何香凝看到愛子被捕,氣憤極了,大聲地呵質道:「我兒自從回國後,一直住在家中,日前曾向我索取數十元,救濟貧友,今日我又命他去購買茶葉,以支援東北義勇軍抗日,他究竟犯了什麼法,你們為何拘捕他?」巡捕和探員們無言以對,只好推說是「奉命行事」,便悻然地走了。

29日晨,廖承志被解往國民黨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上午十時,開始了第一次審訊。在法庭上,廖承志大義凜然,聲稱:「我系先烈廖仲愷先生之子,母即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何香凝女士。我1908年生於東京,後在東京曉星小學校讀書,1927年回國,考入廣州嶺南大學中學部,後又至日本考帝國大學不取,乃入早稻田大學肄業,自『五三』事件發生,奉母命回國,至1928年赴德國柏林亨德二大肄業,於本年初回國,今天至山西路,系母親命令與一茶商歐陽純接洽,將茶葉運赴東北慰勞抗日將士,不知犯了何罪,竟遭你等拘捕?」駁得法官啞口無言,狼狽不堪,遂將他解往第二法院刑一庭。該庭於31日下午再次開庭審訊,其時,到庭旁聽之人紛至沓來,寬敞的法庭裡一時有突告人滿之患,後至者皆無插足之地,刑庭長鬱譁、推事趙鉦堂升座後,廖承志之辯護律師吳凱聲、馬常亦如時出庭,刑庭長先命捕房律師甘鏡先報告調查之情形,並稱「廖承志之住址仍未查明」云云,廖承志當即指出:「我住光裕坊八號自己家中,已為28日夜巡捕所查明,仍未查明之說,做何解釋?且28日赴五福弄系母命去與茶商聯繫,卻突遭拘捕,你等濫捕無辜,該當何罪?」講話時,語言鏗鏘,擲地有聲。法官無奈,只好令公安局代表將捕獲之叛徒王其良帶出庭作證,據王供認,他於去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初任支部書記,現任全國總工會秘書長,並指控「廖承志系共產黨海員工會書記」等語。在這種情況下,廖承志臨危不懼,據理駁斥道:「我與此人從未謀面,自有生以來,今日尚屬第一次見面,彼之供言盡屬狂言。」說完,全場譁然,叛徒亦尷尬不堪。接著,吳凱聲律師發表辯護詞說:「查廖承志由德歸國,對滬上租界情形,不甚明了,此次奉母命為東北義勇軍送茶葉事,往山西路五福弄九號門牌,與歐陽君接洽,忽被拘捕,事出意外,殊為惋惜,唯捕房方面所持理由,僅根據素不相識的王其良片面供詞,此外毫無證據,自無嫌疑之可言。且廖承志為先烈仲愷之子,廖公對於黨國,功績甚大,其子歐遊歸國,還擬一秉父母之志,服務黨國。此次被捕,實屬冤枉」云云。法庭審問仍撈不到什麼證據,法庭庭長只好宣告被告還押。

社會各界奮力營救

何香凝得知愛子被捕的消息後,十分悲憤,立即通電全國,聲討國民黨當局勾結外國人迫害愛國青年的罪行,電文曰:「全國軍事政治長官公鑑:小兒承志在滬,昨晚被外國捕房拘捕,但未悉拘在何處,餘願與兒共留囹圄,惟不願留外國囹圄,要求解往華界,即死亦願在華界,不在租界,請查示復。」通電發出後,國民黨外交部長羅文幹立即電復云:「法租界探投何香凝先生鑑,豔電悉,此時敞處尚未接洽,已電滬查詢,先此奉復,文軒豔。」此外,監察院長于右任、華僑委員會陳樹人、居若文,中央委員經亨頤等,均紛紛致電慰問,並允設法營救。

宋慶齡得到消息後,立即打電話給何香凝,詢問其具體情形並表示慰問。30日上午,宋慶齡在中央研究院召開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會」執行委員會議,討論此事,竭力營救。會後為此發表了「宣言」。宣言嚴正指出:「3月28日羅登賢、餘文化、廖承志三人由同寓者之被告被捕,依報章所載,其罪狀為加入共產黨及工會運動,羅餘二人於寓所逮捕,廖於數小時後竟因偶系投訪,同遭拘禁。……即使被告為共產黨員,尚非法律所不許,應即立刻釋放,蓋信仰自由屢載約法,為吾國民必爭之權利。」這一宣言的發表,不僅對於營救廖承志出獄,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對於國民黨政權的專制統治,也是一個有力的揭露和鞭撻。

何香凝大鬧公安局

3月30日晚九時許,柳亞子來到了何香凝家,他急匆匆地報告說:「有消息說,反動當局即將要轉解廖承志到南京,受特種刑訊。」何香凝聽了,極端悲憤。當時,她正因心臟病復發而臥病在床,寸步難行。聽了柳亞子的報告後,她當即決定扶病趕往公安局,自請入獄。她不能行動,便叫人用藤椅把她抬上汽車。車子開到了公安局,下了車後,何香凝便搬了藤椅,坐在公安局的院子裡。

這時,吳鐵城派一個秘書模樣的人出來了,他陪著笑臉說:「廖夫人,吳局長請您入客廳坐。來!請進!」

何香凝不肯進去,責罵說:「我不配入你們的客廳,也不屑入你們的客廳,我就不做你們的沙發椅,我要坐牢。」那人被罵得無可奈何,灰溜溜的進去了。沒多久,吳鐵城誠惶誠恐地走出院子來,他低聲下氣地說:「廖夫人!進來,進來!有話慢慢坐下來談麼!」何香凝不屑一顧,責問道:「你們為什麼要迫害那些無辜的青年?要說罵蔣介石是我罵得最多,你有膽量就把我也抓起來吧!」吳鐵城支支吾吾的答道:「豈敢!豈敢!至於承志事,正在調查,會弄清楚的,請放心!」何香凝聽到這裡,氣得倏地站了起來,憤怒地斥責道:「吾兒於民國十八年留學德國,攻政治經濟,尚未卒業,近因暴日親另,國難日急,認為此時應捨身報國,決非枯坐求學時期,遂即憤而返國,計到滬為時僅二星期,餘近多病,吾子海外歸來,常侍左右,平時常告以其父仲愷先生謀國之忠,殉國之慘,勖其努力黨國,勿忝父風,吾子亦能深體此意,刻苦求學。今奉餘命去與友人接洽欲購茶葉,支持東北義勇軍抗日,何罪之有,竟遭你們逮捕,理由何在?」說到痛苦處,聲淚俱下。吳鐵城無言以對,生怕事情鬧大,不可收拾。他急忙回房間,打電話給宋子文,報告其情況,其時,牛惠霖醫生亦在宋子文家中。宋子文在接吳鐵城電話時,牛醫生插嘴道:「前幾天我去看過廖夫人,確實心臟病嚴重,若受刺激太大,隨時有性命危險。」宋子文考慮到事關重大,便急電蔣介石。蔣介石在聽取宋子文的匯報後,懾於何香凝的崇高威望,怕她就死在公安局大院裡,更受社會輿論譴責,難以向全國人民交代,只好同意準予保釋。其時柳亞子先生陪何香凝在院子裡坐到深夜,一直等到吳鐵城答覆後,何香凝才在柳亞子的陪同下回到了家。次日,經何香凝和柳亞子擔保,廖承志終於獲釋。

本文轉自《歷時大觀園》1987年第11期,作者:蒙光勵。

熱文推薦:

● 海裏海外——南海爭端的挑戰

●  釣魚島是中國的,西沙群島是中山大學的!

●  毛澤東一生最黑暗的日子是這天 做全軍覆滅準備

●  蔣介石的接班人計劃

●  葛劍雄:歷史研究的「經世致用」

●  七十年歷史反思 七十年記憶猶新

●  陳獨秀嫖娼改變了中國歷史?

●  林徽因身邊到底圍著多少男人?皆為精英!

●  鄧小平反思「文革」浩劫:老實說對不起人民

●  教科書的「謊言」:朱德的扁擔為何變成林彪的扁擔?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QQ群: 460382533

自2016年起由東方出版社出版《中國國家歷史》,每季度1冊,每冊定價42元;全年4冊,定價168元。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28-474。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廖承志的傳奇人生
    廖承志在東京的家,實際上是孫中山主持反清、反袁、討論三民主義的主要聚會場所,所以他從小便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1924年,年僅16歲的廖承志回到廣州,第一次見到來家找父親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在周恩來的影響下,廖承志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並加入中國國民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大規模被屠殺,腥風血雨使廖家對國民黨徹底失望。廖承志也毅然退出國民黨,決心尋求共產黨。
  • 」肥仔「廖承志
    廖承志是著名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與何香凝夫婦的長子,1908年9月25日生於日本東京大久保。出生時,父母親希望其長大後繼承革命先輩的志向,為中國的獨立自由而奮鬥,因而給他起名「承志」,可以說廖承志在襁褓之中就參加了革命。
  • 記廖承志校長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
    關一凡書記就《廖承志校長與華僑大學》做了報告。細數了華僑大學與廖承志校長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1959年,時任中僑委主任的廖承志向國務院提出創辦一所以招收歸國華僑學生為主的華僑大學的報告,並親自呈送周恩來總理。經周總理同意後,國家確定創辦華僑大學。從1960年創辦起,廖承志便親自擔任華僑大學的校長。「文革」期間,華僑大學停辦。
  • 民國歷史人物——廖承志
    而他們的兒子就是廖承志,作為國民元老的兒子,為何參加了紅軍?而且還是戴著手銬走完長徵,在路途中,顯性張國燾槍斃,幸得周公解救。在廖承志小時候,他父親廖仲愷因與民國內部政見不合,最後被刺殺而亡,不過他母親懷疑幕後主使者是蔣介石,因此從小廖承志就對蔣介石產生仇視感覺。
  • 紀念長徵勝利80年|廖承志:「纏索戴枷」走長徵
    當時,國內隨著大革命的失敗,廣州起義被鎮壓,白色恐怖加劇,鬥爭形勢更加嚴峻,然而廖承志依然義無反顧,於1928年春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把巡捕「引」回家1933年3月28日的上海春寒料峭,晚上10時許,兩輛汽車風馳電掣般往英租界疾駛。前面一輛車上七八名英國巡捕押著一位穿舊西裝的年輕人。
  • 廖承志致蔣經國公開信的幕後故事
    (圖)廖承志「寥廓海天,不歸何待?」為了落實黨的對臺方針政策,進一步推動對臺工作的展開,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給在臺灣的蔣經國發出公開信,公開信刊發在7月25日的《人民日報》上,出乎臺灣當局的意料之外,引起海內外的矚目。
  • 大馬《日治時期森州華族蒙難史料》譯成英文上網
    華聲報消息:馬來西亞全國第一本《日治時期森州華族蒙難史料》出版十多年後,一名工程師把此書翻譯成英文版上網,使到全世界人民可以深入了解森州在日治時代的史料。  據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報導,《日治時期森州華族蒙難史料》是在1988年由邱金福為首的編委會撰寫整理,當時出版1000本,之後森美蘭中華大會堂輪值主辦「全國文化節」時再版2000本。
  • 廖承志是誰?兒子廖暉現任何職?
    1928-1930年在法國考察,其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她積極參加革命宣傳活動,1930年與中共黨員李少石結婚後,在香港建立秘密交通站,擔任中央蘇區和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之間聯絡任務,193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廖承志的10幅書法題字作品欣賞,筆力遒勁自然渾厚,字如其人也
    廖承志的字體現了一種嚴謹和隨和之間的運筆方式,我們可以把這種運筆的方式暫時稱作為「自由書寫」。而廖承志先生的「自由書寫」絕對不是對書法內容的胡亂創作,而是更具寫的內容,字體的架構、字與字之間的行距,上下呼應等關係的考量的用筆,而且是對書作內容的整體有法度的行筆。有人說廖承志的字沒有碑帖的底蘊,談不上書法。小編則認為,用毛筆非要寫出碑刻的感覺,必然與傳統的筆法不一樣的。
  • 偉哥蒙難記
  • 讀圖|上海城市記憶中的孫中山
    8月11日,由上海市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宋慶齡研究會、上海市檔案館聯合主辦,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承辦的「上海城市記憶中的孫中山——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文物文獻展」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開幕。展覽以上海為切入口,追蹤孫中山在滬足跡,挖掘上海城市個性與孫中山紀念的時代記憶。
  • 柳亞子與上海
    柳亞子與上海關係密切,自他1903年第一次來上海後,還曾多次來過上海。柳亞子向陳毅市長提出「要將自己在上海及吳江鄉下的藏書全部捐獻給政府,由國家來保存」。陳毅同志對此極為讚賞,欣然同意。當時組成了一個小組負責此項捐獻工作……柳亞子的藏書現在分三處保藏:圖書由上海圖書館收藏,其中報刊類在徐家匯藏書樓;字畫劃歸上海博物館;而革命文獻則轉交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 夜上海·味道|紅燒肉 炒蝦仁 和記味道 廿年不變
    看和記小菜每天生意爆滿,心中暗暗蹺起了大拇指。總廚徐俊跟隨周元昌大師從三林塘走出來,廚界尊稱他為「大師兄」。他從不自滿自誇,將紅燒肉、清炒蝦仁、清炒鱔絲、紅燒河鰻等本幫傳統菜燒得20年味道不變,除了匠心,更多的是責任。從挑選原材料到菜餚出品,他都親力親為,一絲不苟,終使「和記」成為滬上爺叔阿姨們的美食打卡聖地。
  • 112歲上海公交成長記
    從第一輛有軌電車至今,上海公交的發展經歷了「百年巨變」,已走過112年光陰。於2020年12月2日開幕的上海國際汽車零配件、維修檢測診斷設備及服務用品展覽會(Automechanika Shanghai,簡稱「AMS」)還在繼續。在展會設置的「明日出行板塊」中,特設置了「上海公交成長記」展區,展示上海公交百年的滄海變遷。
  • 上海國際童書展|「三毛」的居家抗疫記
    上海國際童書展|「三毛」的居家抗疫記 澎湃新聞記者 夏奕寧 2020-11-15 09:14 來源:澎湃新聞
  • 侯紹裘|旅行上海記
    當時的松江府中學堂(省立三中)每年組織學生赴上海、杭州等地參觀,並將優秀遊記收錄於《校友會雜誌》。此次參觀上海,共有三篇文章入選,烈士之文名列第一,記錄了1913年5月5日松江府中學堂近百名師生赴上海參觀的過程,對我們了解烈士的思想軌跡、百餘年前松江教育的實況、近代中國和上海的歷史都極有價值。民國二年五月五日,吾校旅行上海。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2020-12-2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