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的建議,李世民不聽,最後覆滅了長孫家族

2020-12-20 大風漢歌短視頻

本文由「歷史的半邊天」百家號獨家原創發布,禁止轉載。

長孫皇后

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結髮夫妻。兩人感情十分和睦,被譽為伉儷情深的典範。一代賢后可不是浪得虛名,在李世民登基,成為長孫皇后之後,她安定後宮,阻止外戚幹政,反對李世民重用親哥哥長孫無忌,這導致了在李世民去世之前,長孫無忌一直沒有實權。在長孫皇后13歲嫁給李世民之後,家裡就被打理得井井有條,和公公婆婆的關係也處的非常好。李世民被封秦王之後,她才能為王妃。之後的皇位爭奪中,不是長子的李世民,多虧了長孫王妃的協助,取得了勝利。她在現場,犒賞三軍,鼓勵將士,顯示了她的政治才能。

長孫皇后

後來成為一國之母,長孫皇后卻異常清醒,她明白歷史上的皇親國戚幹政,爭奪權力的可怕後果。一直建議李世民,不要重用大哥長孫無忌。因為在玄武門事件中,長孫無忌是有功之臣,李世民非常看重他的才能,所以比較重用他。掛名宰相,還擔任吏部尚書,凌煙閣24功臣中,他排名第一。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和長孫無忌這個親哥不同,長孫皇后的另一個哥哥就比較破皮無賴。小時候就在長孫老爺子死後,把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趕出家門,還是舅舅高士廉把他們兄妹倆養大的。這個無賴哥哥就是長孫安業,沒有什麼能力還覬覦權力,在公元627年和安王他們密謀造訪,失敗之後本應殺掉。李世民也是這麼想的。要知道在古代造反的罪名,可是滔天大罪,殺頭是輕的,株連九族也不在話下。這個時候為了這個曾經把自己趕出家門的哥哥,長孫皇后站了出來,真的是集恩寵於一身,向李世民求情,長孫安業得以把殺頭的罪,改為流放,發配到了四川。這充分體現了長孫皇后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經歷了這個事情之後,長孫皇后更加堅決反對李世民重用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確實有能力有才華,李世民愛才一直拒絕讓長孫無忌辭官。長孫皇后害怕外戚權重,會危害整個家族,因此她強硬勸說長孫無忌辭官,最後迫於壓力,長孫無忌辭去官職,李世民雖然知道是長孫皇后的原因,也無奈同意了,離開了吏部的重要位置,長孫無忌去了當時的法律機構,開始修訂法律。

長孫家族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唐朝有中國第一部內容完整法典,就是長孫無忌修訂的《唐律疏議》,在世界法制歷史上,地位也不一般,這部法典,是中國古代法典和中華法系的代表。不得不說長孫無忌真的有才,到哪裡都能發光,這也是李世民從諫如流,卻一直堅持重用長孫無忌的原因。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從結婚到最後,可能也就是對長孫無忌的人用問題上,存在分歧。長孫皇后在貞觀十年,也就是公元636年去世。彌留之際她要李世民答應他,一定不要重用長孫無忌,因為太怕長孫無忌權力過大,驕傲蠻橫,最後落得悲慘下場,還要波及整個家族。可是李世民雖然答應下來,長孫皇后死後,還是立馬開始重用長孫無忌。當時的唐朝依然百廢待興,換句話說,國家需要這樣的人才啊。10年之後長孫無忌告老,結果第二年又被李世民啟用,主持尚書省、門下省,依然在權力中心遊走。與長孫皇后的願望相違背,長孫無忌權力越來越大,最後成了輔政大臣。

我國第一部法典《唐律疏議》

在李世民去世之後,更是把太子託付給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作為首輔大臣,幫助唐高宗李治順利繼位。作為李治的親舅舅,李治對他信任有加,有人說長孫無忌謀反,唐高宗直接就把告密的人殺了。長孫無忌權傾朝野,反對他的官員皇親也都沒有好下場,不是被貶,就是被流放。後來因為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和武則天交惡。最後因為樹敵太多,晚年被貶流放,因為謀反罪被賜死。整個長孫家族,都被流放成為奴婢。長孫皇后預見了長孫無忌的結局,極力挽救奈何英年早逝。李世民愛才,不忍留著他不用讓他登上權力巔峰。李治信任有加,卻逃不過凡人的思想,被輿論和枕邊風左右,最終造成了長孫無忌的悲慘結局。

國舅-長孫無忌

長孫皇后雖然沒有進入權力的中心,卻又高遠的政治眼光,想要通過罷官,讓長孫無忌遠離權力的中心,保護家族。不過也怪長孫無忌太過優秀了,最後反受其害。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和李世民之間唯一的分歧,兩個人的出發點沒有對錯。對家族而言,長孫無忌應該儘量避免權力的爭奪,對於大唐而言,長孫無忌需要發揮才能,讓國家繁榮昌盛。歷朝歷代,後世都以長孫皇位為楷模。在家庭中,她賢良淑德,在治國中她深明大義,用適當的距離,幫助李世民做出正確的決策。當得起後世一代賢后的稱讚。後世在學習她、緬懷她的過程中,卻忽略了她對家人的赤子愛心,趕她出家門的異母哥哥謀反,她挺身而出救他性命。親哥哥得到重用,不顧俗世眼光希望哥哥能夠明哲保身,保護一族的人安危。雖然最後失敗了,也是因為英年早逝,時局無法左右。或許給她更多時間,在歷史上長孫皇后會留下比武則天更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長孫皇后壁畫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歷史的半邊天」,帶你仰望歷史上女人撐起的半邊天。

相關焦點

  • 長孫皇后死前求皇帝一件事,李世民沒照辦,結果長孫家族真的完了
    長孫皇后死前求皇帝一件事,李世民沒照辦,結果長孫家族真的完了長孫皇后是李世民一生中最愛的女人,也是李世民唯一的皇后。古代女子一般沒有機會讀書,也不需要讀書。但是長孫皇后卻始終保持著從書中獲取知識的習慣,並經常和李世民探討朝廷大事。
  • 長孫皇后家族婚史:長孫無忌死後,汾陽王給了長孫家族最後的榮耀
    李世民後來位尊九五,長孫觀音婢作為李世民的結髮妻子,自然是母儀天下。李世民為了給妻族臉上貼金,強行把洛陽長孫氏推上天下第二姓的位置。 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外加凌煙閣功臣長孫順德聯手,把洛陽長孫氏推上了巔峰。貞觀年間跟長孫家族聯姻的人,個個都是頂級豪門。長孫無忌的嫡長子長孫衝,娶了李世民嫡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為妻。
  • 為何李世民如此敬愛長孫皇后,長孫氏是個怎樣的人
    為何李世民如此敬愛長孫皇后,長孫氏是個怎樣的人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位賢君,他的正妻皇后長孫氏也是十分有名氣的。雖然大多數的皇后都不得寵,但是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的感情卻是很好的。長孫皇后深得李世民的寵愛和尊敬,證明這位皇后肯定有她的過人之處那到底長孫皇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說說看。長孫皇后的名字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她出身將門,長孫氏的父親長孫晟是右驍衛將軍,在分裂突厥上有很大的功勞,長孫家族也是人才輩出,在北魏時就十分有名氣。
  • 長孫皇后臨死前哀求一件事,李世民卻拒絕,後導致長孫家族破滅!
    文德皇后長孫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是李世民最鍾愛的妻子,也是對李世民貢獻相當大的皇后了。長孫皇后年幼時經歷了很多波折,和他的哥哥長孫無忌一起吃了很多苦。後來年僅十三歲的長孫皇后就嫁給了李世民。
  • 長孫皇后:皇后界的楷模
    不僅皇帝理智大度,皇后也如此,大臣們也如此。大家圍繞皇帝工作,千方百計不讓皇帝犯錯誤,所以李世民成就了中國皇帝的最高業績,所以貞觀時代就擁有了理性行政的美名。   皇后病重期間,太子建議皇后赦免囚徒,度人入道。這是常見的爭取人心和輿論的方法,也是佛教的功德表現,當時稱作「修福」。皇后說: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我向來不作惡,如果善行無效,那為什麼還要求福呢?
  • 李世民重用長孫無忌,為什麼長孫皇后屢勸無果?有效溝通是門藝術
    這個原則讓李世民一度很惱火,因為李世民知道長孫皇后能給出正確意見,他一定要長孫皇后給,可是長孫皇后就是不發一言。因為長孫皇后對李世民有言在先,自己是婦人,因此不敢參與朝政。可是,李世民是一國之君,君主之事就是天下事,又哪裡可以分得那麼清楚?
  • 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但他認為長孫皇后對他影響極大,有何影響
    說長孫皇后恪守後宮本分,也體現在四點:一是長孫皇后雖然參與了幫助李世民奪位,但是她絕不幹涉朝政。要發表意見都是用委婉的方式對李世民說,不對前朝指手畫腳。當李世民讓她一定要參與朝政討論的時候,她要麼說「牝雞之晨,惟家之索」,要麼沉默以對,就是不開口。
  • 長孫皇后:史上最完美皇后,千古第一賢后,李世民賢內助
    八月李淵將皇位禪讓給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立髮妻長孫氏為皇后,追贈長孫皇后之父長孫晟為司空、齊獻公。長孫皇后掌管後宮,後宮很和諧,後宮之人沒有人不服長孫皇后。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感情很好,後宮妃嬪不多,子嗣不多,長孫皇后還親自給李世民選妃。
  • 文德皇后臨死前哀求一件事,唐太宗卻不答應,後導致長孫家族破滅
    長孫皇后本來身體還是很好的,卻突然就快要不行了。於是趕緊派人去通知李世民,當時李世民不在皇宮,但是當他知道自己的老婆快不行的時候,趕緊騎馬飛奔回來。回來就趕緊找人治療,卻回天乏術,臨終前長孫皇后央求李世民一件事,然而太宗卻怎麼都不肯答應。長孫皇后央求的是什麼事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要讓自己的哥哥當宰相。還說房玄齡這個人很有才,以後即使他犯錯也不要換了他。
  • 瓦崗系大唐宰相:一個讓李世民頭疼,一個親手滅了長孫皇后家族
    這件事情,典出《新唐書.許敬宗傳》,原文是:「善心為宇文化及所殺,敬宗哀請得不死,去依李密為記室。」李密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魏徵和許敬宗是李密的兩個筆桿子,在瓦崗軍的時候,兩人朝夕相處。瓦崗軍失敗之後,魏徵和許敬宗不約而同,選擇了投奔大唐。魏徵和許敬宗,都得不到李淵的禮遇。許敬宗被任命為漣州別駕,魏徵被任命為秘書丞。
  • 長孫無忌把房玄齡扔出太廟,許敬宗用同樣的方法滅了長孫皇后家族
    李元景把自己「手把日月」的夢說給了房遺愛聽,這件事情讓長孫無忌知道了。李世民劇照,感謝原作者長孫無忌抓住這個話題大做文章,認為「手把日月」,就是想「掌握乾坤」,就是要謀反。這件事情,被長孫無忌搞得腥風血雨。李元景、房遺愛、李恪、李道宗、薛萬徹、高陽公主、巴陵公主都因此被處死,史稱「房遺愛謀反案」。
  • 李世民後宮佳麗眾多,卻偏偏獨寵長孫皇后,為何沒有雨露均沾?
    可在這三宮六院的無數嬪妃中,李世民始終對一人不離不棄,就是長孫皇后。那麼究竟這位神奇的皇后有何魔力,能讓一代明君為之深深著迷呢?文德皇后長孫氏的真實姓名並沒有資料記載,《觀世音經信箋注》中記載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意思是女觀音菩薩。長孫皇后的父親是一箭雙鵰英雄齊國公,她的哥哥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私交甚好的髮小。
  • 長孫皇后是賢內助,李世民娶到她,已經成功一半了
    嫁給李世民,但不意味著一生呆在後院,生兒育女,相夫教子這樣一輩子就過去了。仁德遠播跟隨李淵任職太原,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也留在這裡。而沒有人去教她該如何去做,管理碩大的家業,年僅十七歲的長孫皇后,便承擔起了這一副擔子,管理李府的重任。
  • 長孫皇后13歲嫁人到36歲病故 李世民為什麼對她如此念念不忘
    例如,李世民欽定的《文德皇后哀冊文》中給予她 「匹宋逾子,比齊越姜」的評價,意為長孫氏是超越先秦時代幾位 賢女的理想妻子;編撰唐書的史官更是毫不吝惜地向她獻上「賢哉長孫,母儀何煒」的至高讚美。   雖然他是一位無情的皇帝,但是對於自己的妻子長孫皇后,他卻一直都很有情。人們只知道他構造了一個繁盛的大唐,卻不知道這其中有很多功勞都與他的妻子分不開。
  •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所生的子女結局如何?
    長孫皇后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她13歲嫁給李世民,為李世民當上皇帝立下了不少功勞,在李世民繼位後,也在許多事情上對李世民規勸。李世民成為一代明君,和長孫皇后的恭謙、明理不無關係。她和李世民的關心很好,兩人一共生下了三子四女。
  • 長孫皇后是什麼人?為什麼能得到李世民的寵愛,被稱為第一賢后
    在中國古代,女人的地位不高,歷史上更是把很多女人寫成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尤其是一些大權在握,縱容外戚的皇后, 比如漢朝的呂后,後世評價都不高,而長孫皇后則是最為知名的賢后的代表長孫皇后出生於隋朝時候的長安,家裡非常顯赫,父親長孫晟是驍勇善戰的右驍衛將軍。外祖父是揚州刺史。長孫氏喜好讀書,守禮,循規蹈矩。她3歲時就被嫁給了李世民。
  • 長孫皇后: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
    唐太宗李世民毫無疑問是一個成功的男人,而站在他身後的女人便是歷史上有名長孫皇后。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開創了「貞觀盛世」,有著「千古一帝」之稱,而他獲得的這些成就,都少不了長孫皇后的幫助。早在長孫氏還是秦王妃時,她就為李世民提供了政治的幫助。
  • 長孫家族簡介
    長孫順的弟子有東海發福等,徒眾尤盛,皆至大官,形成了西漢武帝執政時期「韓詩學派」中的長孫氏詩學派。除此之外,長孫順還著有《長孫氏說》兩篇,可惜早已亡佚,令後人不得一窺。這說明在西漢早期,就已經已有長孫氏族人的存在,應為某一王族貴胄的家族長孫,因此為姓氏之稱。不過,在著名的東漢姓氏學家應劭所編纂的《風俗通·氏姓》中,沒有「長孫氏」這一姓氏的記載。
  • 長孫皇后的叔叔犯了錯,本不可恕,李世民卻當眾賜給他數十匹絹
    長孫順德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的族叔,長孫家在北周時期和隋朝時期還是比較大的一個家族,而長孫順德原本也在隋朝為官,只是官職比較小,僅僅是個右勳衛。 後來李淵正式起兵,長孫順德成了統軍,立下了不少戰功。當時鎮守河東的遂將屈突通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在潼關遭遇。屈突通不敵,但又不願意投降,最後在李淵攻進長安之後,選擇領兵去洛陽投奔楊侗,但是長孫順德並沒有給屈突通這個機會,他追到桃林將屈突通綁到了長安。
  • 長孫皇后:千古第一賢后的美譽從何而來?
    而提及女性的德、賢二字,歷史上這樣的一個人應有一席之地,那就是有才德更有賢名的長孫皇后。長孫皇后是何許人也?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名字史上並無記載,父親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母親是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身份尊貴,稱其為古代名媛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