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銀行(601229)業守住風險底線,嚴控不良,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380億元,較年初減少24億元;不良貸款率0.59%,較年初下降0.09個百分點,創近四年來新低,上海銀行業不良貸款「雙控」走在全國前列。
8月24日,上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近年來,上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增強,風險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方面得益於上海經濟轉型升級效應的不斷顯現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上海銀行業不斷與時俱進、審時度勢,根據新問題、新情況、新方向,適時調整經營戰略和風險管理理念,取得良好成效。
5年前,上海在全國率先踩剎車、調結構,經濟增速曾回落到個位數。而今,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相對於全國,上海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更早、階段性特徵更明顯。」上海市市長應勇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的良好態勢,工業生產較快增長,消費、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呈現上升趨勢,帶動一季度上海GDP增長6.9%,增速高於去年同期0.2個百分點。同時,第三產業比重保持穩定,其增加值佔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
「上海良好的經濟轉型發展趨勢及『四個中心』建設、科創中心建設的戰略目標,為上海銀行業經營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上海自貿區建設相關政策支持還為上海銀行業提供了更大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多本地企業走向全球,收購先進技術和模式,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既讓銀行找到優質客戶、找到新市場,也推動了整個銀行業轉型發展,強化了風險控制。」上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新「雙控」機制部門聯動化解風險
在上海經濟良好運行態勢的帶動下,上海銀行業一方面加大重點支持工程信貸投放增長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力度,著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另一方面加大風控力度,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記者了解到,對於轄內銀行業已經暴露的信用風險,上海銀監局創造性地在不良貸款監測過程中,突出「一前、高頻,一後、高效」工作機制。「一前、高頻」是指要求轄內主要商業銀行每半月提前預測不良貸款變化情況,並第一時間報送監管部門,以便動態掌握轄內貸款質量變化情況;「一後、高效」是指要求上述機構每月報送上期不良貸款實際處置情況,以便及時掌握實際發生情況與前期預測情況的差距,針對性地制定監管政策。
同時,上海銀監局每年一季度組織轄內機構開展不良貸款情景壓力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和對風險形勢的研判,指導各機構明確年末不良貸款控制目標,並按季跟蹤工作進展。每年三季度,根據轄內機構所面臨信用風險形勢的變化情況,對一季度制定的不良「雙控」目標進行後評估,視情況適當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銀監局積極加強部門聯動,共同化解風險。如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溝通,聯動開展工作。定期將轄內銀行業運行、大額不良貸款處置化解,以及需地方政府支持的事項等報送市政府及相關部門,以獲得對不良貸款處置工作的支持。
「我們還加強與當地法院、公安等司法部門合作,加大對逃廢銀行債務行為的制裁力度,優先保障被查封資產抵押權。加強對市銀行同業公會的指導,按照應組盡組原則、充分協商和自願原則、銀政企三方聯動原則,協調轄內機構組建成立債權人委員會,共同推動不良貸款處置工作。」上海銀監局表示。
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處置不良貸款
近年來,上海銀行業金融機構守住風險底線,積極開展不良貸款處置工作。
記者從工行上海市分行了解到,該行對不良資產精心篩選,定期向資產管理公司及社會投資者進行招商預推介,使其提前介入,提高對資產的估值預期。該行對不良資產開展全維度排摸,對所有法人不良客戶逐戶制定預案,同時把握市場動態,加強與投資者聯繫。對後者關注的貸款利率、抵押物現狀等及時適當補充,並嚴格把控推介過程中的風險,通過網絡營銷、定向營銷等手段,擴大待處置資產影響度。
「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我們採取以點帶面,通過批量轉讓、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網際網路渠道等創新處置方式,結合市場化手段,加快不良資產處置,實現不良資產處置的效益最大化。」工行上海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則創新探索不良資產經營模式和渠道,從單一收購轉變為向企業與銀行兩端延伸,以不良資產收購為切入點,通過階段涵養、嫁接資產等方式,實現不良資產的價值提升。
「我們開闢了不良資產收購前沿向銀行端拓展的業務模式,不僅僅局限於從銀行端挖掘資產,更強調主動出擊,主動發現問題資產,再反向通過與銀行的溝通進行不良資產收購及處置。同時,對抵押物估值進行充分論證,把握收購及處置的最佳時機,針對優質資產進行假設和求證,發現機遇,讓不良資產催化出更豐富的資源效益,實現各參與方互惠共贏。」中國信達上海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中國信達上海市分公司將不良資產經營與「附重組條件類業務」、「股權資管業務」等進行聯動,在深挖不良資產內在價值的基礎上,修復甚至提升其價值。「去年6月,我們以6.93億元協議收購某不良資產項目後,積極尋找傳統資產包+附重組的業務機會,今年5月以8.19億元價格對外轉讓,取得較好的處置效果。」上述負責人表示。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