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不良率0.59% 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15個百分點 滬上銀行不良率...

2020-12-16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近年來,上海銀行(601229)業守住風險底線,嚴控不良,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380億元,較年初減少24億元;不良貸款率0.59%,較年初下降0.09個百分點,創近四年來新低,上海銀行業不良貸款「雙控」走在全國前列。

  8月24日,上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近年來,上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增強,風險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方面得益於上海經濟轉型升級效應的不斷顯現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上海銀行業不斷與時俱進、審時度勢,根據新問題、新情況、新方向,適時調整經營戰略和風險管理理念,取得良好成效。

  5年前,上海在全國率先踩剎車、調結構,經濟增速曾回落到個位數。而今,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相對於全國,上海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更早、階段性特徵更明顯。」上海市市長應勇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的良好態勢,工業生產較快增長,消費、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呈現上升趨勢,帶動一季度上海GDP增長6.9%,增速高於去年同期0.2個百分點。同時,第三產業比重保持穩定,其增加值佔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

  「上海良好的經濟轉型發展趨勢及『四個中心』建設、科創中心建設的戰略目標,為上海銀行業經營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上海自貿區建設相關政策支持還為上海銀行業提供了更大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多本地企業走向全球,收購先進技術和模式,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既讓銀行找到優質客戶、找到新市場,也推動了整個銀行業轉型發展,強化了風險控制。」上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新「雙控」機制部門聯動化解風險

  在上海經濟良好運行態勢的帶動下,上海銀行業一方面加大重點支持工程信貸投放增長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力度,著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另一方面加大風控力度,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記者了解到,對於轄內銀行業已經暴露的信用風險,上海銀監局創造性地在不良貸款監測過程中,突出「一前、高頻,一後、高效」工作機制。「一前、高頻」是指要求轄內主要商業銀行每半月提前預測不良貸款變化情況,並第一時間報送監管部門,以便動態掌握轄內貸款質量變化情況;「一後、高效」是指要求上述機構每月報送上期不良貸款實際處置情況,以便及時掌握實際發生情況與前期預測情況的差距,針對性地制定監管政策。

  同時,上海銀監局每年一季度組織轄內機構開展不良貸款情景壓力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和對風險形勢的研判,指導各機構明確年末不良貸款控制目標,並按季跟蹤工作進展。每年三季度,根據轄內機構所面臨信用風險形勢的變化情況,對一季度制定的不良「雙控」目標進行後評估,視情況適當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銀監局積極加強部門聯動,共同化解風險。如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溝通,聯動開展工作。定期將轄內銀行業運行、大額不良貸款處置化解,以及需地方政府支持的事項等報送市政府及相關部門,以獲得對不良貸款處置工作的支持。

  「我們還加強與當地法院、公安等司法部門合作,加大對逃廢銀行債務行為的制裁力度,優先保障被查封資產抵押權。加強對市銀行同業公會的指導,按照應組盡組原則、充分協商和自願原則、銀政企三方聯動原則,協調轄內機構組建成立債權人委員會,共同推動不良貸款處置工作。」上海銀監局表示。

  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處置不良貸款

  近年來,上海銀行業金融機構守住風險底線,積極開展不良貸款處置工作。

  記者從工行上海市分行了解到,該行對不良資產精心篩選,定期向資產管理公司及社會投資者進行招商預推介,使其提前介入,提高對資產的估值預期。該行對不良資產開展全維度排摸,對所有法人不良客戶逐戶制定預案,同時把握市場動態,加強與投資者聯繫。對後者關注的貸款利率、抵押物現狀等及時適當補充,並嚴格把控推介過程中的風險,通過網絡營銷、定向營銷等手段,擴大待處置資產影響度。

  「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我們採取以點帶面,通過批量轉讓、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網際網路渠道等創新處置方式,結合市場化手段,加快不良資產處置,實現不良資產處置的效益最大化。」工行上海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則創新探索不良資產經營模式和渠道,從單一收購轉變為向企業與銀行兩端延伸,以不良資產收購為切入點,通過階段涵養、嫁接資產等方式,實現不良資產的價值提升。

  「我們開闢了不良資產收購前沿向銀行端拓展的業務模式,不僅僅局限於從銀行端挖掘資產,更強調主動出擊,主動發現問題資產,再反向通過與銀行的溝通進行不良資產收購及處置。同時,對抵押物估值進行充分論證,把握收購及處置的最佳時機,針對優質資產進行假設和求證,發現機遇,讓不良資產催化出更豐富的資源效益,實現各參與方互惠共贏。」中國信達上海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中國信達上海市分公司將不良資產經營與「附重組條件類業務」、「股權資管業務」等進行聯動,在深挖不良資產內在價值的基礎上,修復甚至提升其價值。「去年6月,我們以6.93億元協議收購某不良資產項目後,積極尋找傳統資產包+附重組的業務機會,今年5月以8.19億元價格對外轉讓,取得較好的處置效果。」上述負責人表示。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20家銀行上半年平均不良率1.465% 不良普降但撥備覆蓋率承壓
    截至8月29日,26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經有20家銀行公布了中考成績,佔比76.9%。從已公布的銀行半年報來看,可謂成績喜人,上半年多數上市銀行實現了資產規模和淨利潤的穩步增長,資產質量明顯優化。  統計數據顯示,20家銀行平均不良率1.465%,好於去年末的1.507%,僅江陰銀行一家的不良率超過2%。
  • 郵儲銀行上半年淨利374.22億,不良率壓降至0.82%
    具體來看,在資產端,截止今年6月末郵儲銀行的總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為4.07%,同比下降了0.03個百分點。而在負債端,該行的總付息負債的平均負債率為1.56%,同比上升了0.11個百分點。  在今年上半年,郵儲銀行持續保持優質的資產質量,將不良貸款率壓降了0.04個百分點至0.82%,遠低於同業平均水準,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為383.7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4.84億元,不良貸款與逾期90天以上貸款比例123.60%,較上年末下降9.13個百分點。
  • 不良率高位運行,吉林四平開展不良清收百日攻堅行動
    截至2016年末,四平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餘額82.56億元,不良率7.52%,高於全省(3.85%)3.67個百分點,高於全國(1.74%)5.78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末,該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餘額90.04億元(不含公主嶺),不良率13.56%,高於全省(3.86%)9.7個百分點,高於全國(1.86%)11.7個百分點。
  • 銀監會: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高於平均水平 仍處可控範圍
    央廣網北京5月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今天介紹,目前,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率高出各項貸款不良率0.5個百分點,但風險可控。另外,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部分銀行亂收費現象,周慕冰表示,將進一步清理和規範收費項目,對於巧立名目,變相收費增加企業負擔的,一律取消,並予處罰。
  • 上海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全國最低、不良貸款率全國最好
    中新社上海12月10日電 (記者 姜煜)上海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李虎10日表示,上海銀保監局所轄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平均利率全國最低、不良貸款率全國最好。當天,李虎在上海銀行業「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總結表彰會上說,近年來,上海各家銀行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做了很多努力,進行了積極探索,截至2020年10月末,上海銀保監局全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近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年初增幅達40%,高於各項貸款增速34個百分點;貸款戶數近35萬戶,較年初增幅近56%;貸款平均利率為5.17%,是全國最低地區之一
  • 不良率奇高 房地產貸款規模持續增長 鄭州銀行的高質量之路怎麼走?
    ,一是不良貸款率過高,二是資本充足率水平偏低。根據今年上年財報顯示,該行不良貸款率為2.16%,雖然不良率指標連續三年下降,略有改善,但是從2018年開始到今年上半年始終處於2%上方,問題依然突出。截止今年三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2.10%,這一指標在同類銀行中居首。
  • 張化橋:非銀機構不良率20% 小銀行不良率10%
    來源:消金界近日,香港慢牛投資董事長張化橋在微博中表示,中國金融深化早就過了頭,必須瘦身,他同時點出了兩組數據:非銀機構的不良率一定不低於20%,小銀行的不良率10%。中國不良資產規模到底有多大?截至2009年底,中國商業銀行按貸款五級分類的不良貸款餘額4,973億元,比年初減少630億元,不良貸款率1.58%,比年初下降0.84個百分點。但是,有人不信。
  • 銀保監會披露上半年銀行帳本:淨利潤同比下滑,不良率承壓
    8月10日,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二季度末不良率則繼續上升至1.94%,資本充足水平也出現滑落。銀行業如何在支持實體經濟、保障資產質量之間取得平衡發展,成為監管和銀行機構共同的考題。
  • 工行行長: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屬較低水平
    原標題:工行行長: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屬較低水平中新社博鰲3月28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28日在海南博鰲表示,儘管最近兩三年,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但1%左右的平均不良貸款率屬於較低水平,風險總體可控。姜建清是在當天召開的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下一次金融危機」上作如是表述的。
  • 受疫情影響 平安銀行一季度零售業務現短期波動 個人貸款不良率略...
    受影響的還有其拳頭個貸產品「新一貸」,2020年一季度,該行「新一貸」累計發放 226.60億元;2020年 3月末,「新一貸」餘額1,537.50億元,較上年末下降 2.3%。再次零售客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都出現了短期下降的情況。 2020年3 月末,該行個人貸款不良率 1.52%,較上年末上升0.33個百分點。
  • 不良率6.2% 小微金融如何開展?
    風險管控方面,在目前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總體可控的前提下,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寬至不高於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9.3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79%,較各項貸款增速高9.2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的戶數1723.23萬戶,比年初增加455.07萬戶。貸款利率穩步下降,2018年四季度銀行業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7.02%,較一季度下降0.8個百分點,其中18家主要商業銀行較一季度下降1.14個百分點,較好地實現了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兩增兩控」目標。
  • 華夏銀行不良承壓 2017年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逼近8%
    與此對應,2015~2017年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則連續三年上升,從1.52%到1.67%,再到2017年的1.76%。2017末,華夏銀行(集團)不良貸款餘額為245.9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2.49億元;關注類貸款餘額為641.3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29.76億元,關注類貸款率為4.60%,比上年末上升0.40個百分點。
  • 四大行息差收窄仍日賺30億 不良率齊降
    佔比較年初增長0.3個百分點;中行上半年企業貸款和墊款中,投向房地產業規模9972億元,佔比7.96%,較年初增長0.19個百分點。恰逢近日有消息稱,多家銀行自即日起收緊房地產開發貸款額度。建行副行長紀志宏對此回應稱,建行一直嚴格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上半年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同比下降6.55個百分點,對應的不良率為0.81%,比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下一步建行會繼續按照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加強準入標準,嚴格貫徹落實監管政策,確保房地產開發貸款合規,加強資金用途監管。
  • 民生銀行年報AB面:不良率8年來首次下降 淨利差排上市銀行倒數
    來源:投資時報2019年年報顯示,民生銀行不良率為1.56%,比上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淨利差為1.87%,雖然同比提升0.23個百分點,但在納入統計的34家A股上市銀行中僅排名倒數第五《投資時報》研究員 金麗經歷了過去幾年管理層的震蕩調整,
  • 中原銀行股權清倉甩賣仍流拍信貸違規流向股市致不良率高企
    2018年度第315期同業存單發行公告顯示,計劃發行量為2億元,期限為3個月,發行價格為99.19元,參考收益率為3.23%,發行日為11月21日。同時,公司三季報顯示,於9月26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了規模為10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券,期限為10年,固定利率為5.20%。截至9月末,公司合格二級資本債券餘額為100億元。
  • 華夏銀行對個人攬存能力弱,不良率微降或因呆帳核銷大增所致
    財報顯示,該行2019年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扣非後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同比均出現下滑,分別下降2.06個百分點、2.05個百分點、0.03個百分點和1.6個百分點。 利差2019年有所提高,但在行業中水平並不顯眼。該行2019年淨利差提高了0.3個百分點,淨息差也提高了0.29個百分點。
  • 不良率將創新高,AMC、AIC募資千億備戰2021年不良資產投資
    五大行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截至9月30日:交通銀行不良貸款餘額970.1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89.71 億元,增幅24.31%;不良貸款率1.67%,較上年末上升0.20個百分點。工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5%,較上年末上升0.12個百分點;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1.53%,較上年末上升 0.11 個百分點;農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 1.52%,比上年末上升0.12個百分點;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48%,比上年末上升
  • 郵儲銀行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0.86% 資產質量持續穩定
    疫情之下,郵儲銀行堅持金融服務不斷檔,精準對接實體經濟金融服務需求,為復工復產注入了金融「活水」。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餘額1.3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52億元;一季度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超千億元,貸款餘額7091億元,較上年末淨增559億元;一季度投放消費貸款2399億元,同比增長55%。
  • 泰隆銀行行長:疫情衝擊8月末不良率較年初微升,風險整體可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在今日銀保監會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浙江泰隆商業銀行行長王官明介紹,小微企業由於風險抵禦能力弱,受到疫情影響比較大,該行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有一定上升,8月末不良貸款率為1.23%,比年初上升了0.1個百分點,但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整體可控。
  • 銀行不良率普遍「充分暴露」 不良遷徙率指標更可靠
    楊輝(化名)是一家股份制行南方分行的行長,今年以來該分行的不良率已經小幅攀升0.5個百分點,不過對他而言考核的壓力並不大,年初總行不僅普遍提高了小微企業的不良率容忍度,給分行的指示也是「充分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