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網絡時代,也是一個網購時代。小到圖書、衣服、化妝品,大到家具電器,凡是生活中需要的,幾乎都可以在網上買到。
網購的瘋狂,源於外地與本地商品巨大的價差。有一群人,他們把重慶的商場當場了「試衣間」,只試不買,記好選中的款式、品牌和貨號,回家到網上撿「和」。
商場的售貨員不但得白白為他們服務,有時候還不得不充當驗貨員:「麻煩你幫我看哈,我在網上買的這件衣服是真貨不?」
面對這股潮流,商場該如何應對?
個案:重慶試穿 北京買鞋
上周六上午10點,家住南岸的樊潔約了同事到江北逛逛。夏天到了,她想買一雙皮涼鞋。同事張露喜歡玩手機,剛把新買的多普達鑽石手機的上網功能擺弄清楚。
兩人從遠東百貨一直逛到茂業百貨,最後樊潔看上了FED的新款銀色皮製涼鞋,小高跟穿上去顯得腳很秀氣。「鞋子倒是好看哦,可惜價格也好看得很。」樊潔把鞋底翻過來一看,貼在鞋底的商品標籤上寫著價格「599元」。
樊潔癟癟嘴:「好貴哦。」兩人接著繼續逛,逛來逛去還是只有這雙鞋子更入眼。接連逛了江北的新世界、新世紀商場,發現那款新上市的FED新鞋子價格果然很堅挺,沒有一點折扣。
張露一邊溜達一邊用手機上網查,可惜在淘寶網上,也沒有這種鞋子的賣家。
中午兩人在吃飯的時候,打電話給另一個女性朋友黃佳聊天,談起了讓樊潔又愛又恨的這雙鞋子,黃佳說:「網上買嘛!」張露說找不到賣家。「你直接搜代購,然後再去把貨號看到,喊賣家去幫你找。」
一語點醒夢中人。樊潔和張露興衝衝地再次來到商場,把這雙鞋子的貨號「8B53*」記下,然後張露通過手機上網聯繫到了北京西單的一家專業代購的賣家,很快得到消息:「這款鞋子北京西單君太百貨正在打6折。」如果在北京購買這雙鞋子,6折之後加上40塊錢的代購費和10塊錢的快遞費,樊潔花409元錢就可以買到這雙在重慶試好的鞋子,算下來價格便宜了近200元錢。
群體:中西部城市更愛網購
這個北京的賣家在淘寶上的ID為「葉子」。記者前天下午通過網絡聯繫上了「葉子」。她剛剛從君太商場回來,替樊潔購買了這雙她在重慶看上的銀色皮涼鞋,花費了359元錢。如果不出意外,北京發出快遞,最遲5天樊潔就能收到這雙心儀的鞋子。
「葉子」平時工作的公司就在北京東單附近,兩年前她的一個朋友從新疆到北京來旅遊,發現北京商場折扣力度很大,很是興奮,當場就買了大包小包回新疆。
「我一直想利用網絡開店做生意,但是又不知道賣什麼東西好。」「葉子」說,正是因為朋友到北京旅遊的經歷,讓她萌生做專業代購的想法。由於北京西單和東單的商場集中,相對競爭較大。所以商場經常進行一些促銷活動,她就利用這些折扣信息,通過網絡替中西部城市的消費者進行代購,每次代購只收取40元到80元不等的代購費用。
「葉子」不過是利用午休或者上下班過路的時間,把貨物購好。她把貨物快遞給買家時,會附上北京商場的購物小票,以證明自己是從正規渠道購買的物品。「葉子」說:「我以前什麼都幫著代購,後來發現很麻煩。所以就專做鞋子的代購。」
通過長達兩年多的代購,「葉子」與西單中友、君太、西單商場等多個商場的多個鞋子品牌專櫃建立了關係,一到打折的時候,專櫃小姐可以通過簡訊把貨號和折扣價格發給「葉子」,她就能及時地反饋給外地買家。當然,她也要把代購費合理地與專櫃小姐進行分配。
「葉子」認為自己的代購行為沒有任何不妥。「我第一沒有賣假貨,第二沒有偷稅,只是麻煩點就是退換貨。」「葉子」說,通常自己會要求買家把貨品看好,不退換。但是如果確實是因為鞋子質量的問題,她可以幫忙退換,但是前提是郵費由買家出,代購費不退。
「平均我這裡每天可以接到3到5單業務,多是中西部城市。從重慶來的業務也挺多的。」葉子說。
現象:萬能網絡啥都能買到
除了衣服、鞋子、化妝品可以在商場試好選好,再到網上撿「和」之外,生活中的重慶網絡購物強人,依託現實商場看貨選貨,甚至在網上購買材料裝修了一套房屋。
家住渝北區龍溪街道春風城市心築的小崔和妻子裝修新房時,連家具、床都是在家具城看好之後,在網上購買的,整個小戶型裝修下來比鄰居便宜了近兩成。他說自己的朋友中還有更強的人,連牆紙都是牆紙店裡看好,把貨號記好,直接向韓國的廠家網站購買。
小崔的鄰居趙先生受到啟發,他正好要更換自己私家車的4個汽車輪胎。在家附近的汽車修理店找到師傅反覆比對,選中了固特異安殊195/55R15型號的輪胎,汽修店的價格叫價900元一個,趙先生連價都沒有還,只是反覆查看了這一型號的輪胎。回家果然在網上找到一家重慶本地經營「固特異安殊」輪胎的網店,同樣195/55R15型號的輪胎,網店開出的價格僅為640元一個。而且,同樣也可以在江北安裝,這一下就便宜了一千多元。「在網絡社會,好像什麼東西都能在網上買到。」
根源:「誰讓商場賣得貴」
「這種感覺是不太好,但是也沒有哪個法律規定試了就必須買啊。」消費者樊潔說,貨比三家本來也是顧客的權益,只不過原來的對比方式有局限性而已。現在購物者把對比的範圍拓寬了而已。
儘管樊潔說得振振有辭,但她說自己悄悄看貨號時,感覺上還是有些心虛。「主要是有點對不起售貨員跑了幾次拿鞋子來給我試。」她和同事張露都認為,讓更多的顧客通過網絡撿「和」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價格實在差太多。「如果只相差幾十元,我絕對不得這麼麻煩地從外地購買。這是一種新的省錢方式,該省就要省。 」
為了從省錢和不得罪售貨員兩者之間取個中間值,樊潔表示:「以後就不選周末去逛街,找人少的時候去逛,這樣不會過分麻煩售貨員,我心頭要舒服些。」
商場面臨網絡挑戰,售貨員有時還不得不充當義務驗貨員
當了免費驗貨員商場營業員有怨言
網絡店成了專賣店的隱性競爭者。這使得重慶一些商場專櫃售貨員頗有怨言:「網上去買都不算啥子了哦,最氣人的是還有我們這裡一上新貨,有人帶起裁縫來看!」
針對人們只試不買的行為,在連日的調查中,記者發現很多商場的專櫃售貨員都很清楚這樣的情況,對此他們也很無奈:「我們的職業就是為消費者服務,但從內心上來說,我們都很希望消費者通過不斷的試用和試穿來感受商品的質量,最終購買商品。」
一件商品被反覆地試,售貨員要接受消費者反覆的詢問,卻最終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同,之前的努力幾乎白費。由於各大網店在代購時都打出了「支持專櫃驗貨」的招牌,部分商場專櫃還不得不承擔起了替網店驗貨的責任。
遠東百貨某運動品牌售貨小姐告訴記者:「現在我們這個牌子被仿得太多了,農貿市場都有打起我們商品LOGO賣的假貨。」由於專櫃正價的一雙運動男鞋價格都在600元以上,而網絡代購或者網絡自稱「廠家直供」商品層出不窮,而價格又相對便宜,這使得很多通過網絡購買了鞋子的市民心有疑慮,經常會有市民帶著鞋子來打聽:「我這雙鞋子,你來幫我看看是不是真的?」這位售貨小姐坦言:「網絡購物有真有假,我認為還是在專櫃購買更放心一些。」
專賣店:貼封貨號
把商場當做選擇的地點,光看貨不下手,買家耍聰明但本地商場卻遭遇了尷尬,記者了解到這樣的情況還不光是在重慶有,但記者的連日調查中發現,重慶的商場並未對此採取應對措施。而目前在其他省市,已經有一些商家率先出手,開始向這些耍聰明的買家採取措施了。
銀川某專賣店把所有的衣服貨號都用即時貼封了起來,靠看貨號的辦法尋找網絡購物渠道的市民,被堵住了信息來源。
成都摩爾百盛女裝專櫃銷售人員前不久被要求要陪同顧客前往收銀臺交款,以防止顧客不買東西而將寫有貨號的出貨單帶走。
新世紀:坦然面對
目前重慶退換貨時間最長的百貨商場是新世紀百貨,長達15天。
退貨時間既給了消費者寬鬆的購物環境,相對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新世紀百貨世紀新都商場李經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都是坦然面對這一切。」
李經理說,他們很清楚有這樣一部分群體,把商場當作試衣間,只試不買的情況。「其實我認為,顧客在網上購買貨物也是有得有失。」李經理說,也許顧客享受了便宜的價格,但是卻失去了良好的售後服務和退換貨服務。
她認為這部分消費者只是一小部分群體,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市場化的必然結果。這不光對於新世紀百貨,對於整個零售行業來說都是一種新的挑戰。面對網店這樣的隱性挑戰,她表示世紀新都更要做好商場的購物環境,售貨人員的良好服務態度等購物軟環境建設,以吸引更多的顧客。
網上購物五大注意
提醒
專家提醒消費者,網上消費的時候,要加強防範意識。特別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謹慎選擇交易對象,儘量選擇貨到付款方式;二、認真閱讀網上交易規則;三、注意保存有關單據,如「電子交易單據」,包括商家以電子郵件方式發出的確認書、用戶名和密碼等;四、認真驗貨索取票據,驗貨時,應注意核對貨品是否與所訂購商品一致,有無質量保證書、保修憑證,同時注意索取購物發票或收據;五、發生糾紛及時投訴,購買者可通過與商家協商、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向法院提起訴訟等方式尋求糾紛解決之道。
去年網購交易1200億元
數據
今年2月11日,艾瑞諮詢和淘寶網聯合發布的《2008年度網購市場發展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網購市場的年交易額第一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 1200億元。出人意料的是,男性網絡購物的用戶比女性高出10個百分點,且男性消費以電子產品為主,普遍消費金額高於女性。
電子商務維權難
分析
由於相應法律法規的缺失,網購的問題始終困擾著消費者,也束縛著行業的發展。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劉春泉表示,目前網絡交易尚處於欠成熟的快速發展期,維權難已經成為影響網購市場繼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來源:重慶晨報 記者 柳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