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趙碎碎說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高考結束後,不少同學陸陸續續收到通知書,寒窗苦讀十載為的就是這一紙文書。
但這不意味著結束,很多考生和家長還沒歡喜太久,就有陷入了新一輪的糾結與苦惱當中——大學期間一個月多少生活費最合適呢?
今天網上看到一位考生吐槽:
我收到上海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一家子都很激動。
昨晚,我媽專門準備一桌好菜,還點了外賣小龍蝦,我爸也拿出多年沒喝的白酒,說是給我慶祝。
席間,我爸親自給我倒酒,說滿十八歲了,也喝一杯,以後去外地上了學,咱父子倆恐怕沒多少機會這樣坐在一起。
那一瞬間,我很感動,覺得父親終於把我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
就開玩笑地說:老爸,別光說不練,說說看給我多少生活費?
他瞬間嚴肅起來,咱家的條件你也知道,供你讀書這麼些年,家裡也沒攢下多少錢,這次要掏學費,生活費嘛,我覺得一千塊就夠了,我打聽了大學食堂的飯菜便宜。
我不高興了,給他算了一筆帳:
一餐按最低價10塊錢,一日三餐就要30塊,時不時跟同學出去小聚一下,湊份子錢也得每次100,再加上生活用品,學習資料,每月至少2000!
我爸一聽,氣著了,覺得我不懂感恩!
可我覺得,現在都啥年代了,一千塊打發叫花子呢?我考大學容易嗎?甚至覺得他不配有我這麼優秀的兒子。
言語激烈,本來高興的事情,就因為生活費吵起來!
我媽倒是支持我,說願意拿出自己的私房錢。
可我爸急了:你個大小夥子,咱家種地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媽攢錢容易嗎?這都是給老人準備的,你要是覺得一千塊不夠,自己打工做家教都成啊。
還沒等我辯解,他又添了一句:窮不怕,最怕沒骨氣。還沒步入社會呢,就開始攀比了,將來能有啥大出息?不啃老就不錯了。
父親一句話點醒了我,是啊!是從啥時候我開始那麼在乎面子了,手機要買最好的,考上大學也想必須買新衣服,下館子....
然後我道歉,接受父親最開始的提議。
確實如文中男生所說的,很多學生自上了大學之後,莫名其妙地虛榮心暴漲!
我專門在網上搜了一下,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還記得多年前,為了買蘋果,不惜割腎的那個男生嗎?如今患上腎病綜合症,半癱在了床上。
不僅連生活都無法自理,學業也就此荒廢了。如今,他被判定為三級殘廢,一輩子都要靠藥物維持生命。
還有些女生為了消費,不惜借貸,無力償還後,不惜賣卵。
類似的案例就不說了,多少孩子一開始不是這樣的,心疼父母的辛苦,知道爸媽的不易,上了大學後因為攀比失去理性。
一開始只是超額花費,逐漸的大手大腳慣了,最後借錢,雪球越滾越大,最終無法獨自面對。
因此,大學生邁入大學的第一步,就是告訴自己:理性消費!
1、不盲目攀比;
2、根據家裡的實際情況出發;
3、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賺錢的不易;
4、偶爾可以打打工,體驗生活知道賺錢的辛苦;
5、抵制網絡上的借貸誘惑;
不考慮實際情況,過度消費,就是透支自己!上大學最重要的任務是學到一技之長,將來步入社會有立足之地。
至於說下館子,超前消費,信用卡透支,只能體現學生的盲目攀比,不理性,最終害的是自己!
【今日話題】
你覺得大學生生活費多少合適?
如果孩子反應不夠,你如何處理?
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