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也很激動。終於回來了。」昨日,臺灣民意代表鄭汝芬和女兒謝衣鳳一行5人,在國臺辦政黨局局長王育文陪同下,來晉江訪問交流。當天下午,鄭汝芬一行在晉江謝氏堂親的簇擁下,回到英林謝氏祖厝謁祖。晉江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王金戰參加活動。
鄭汝芬兒子為當前臺灣最年輕的議長——彰化縣議長謝典霖。據了解,謝典霖祖籍晉江英林鎮,屬英林鎮澄江(伍堡)謝氏派流。
對於家鄉晉江,晉江澄江遷居臺灣彰化縣北鬥鎮的謝氏堂親非常重視。鄭汝芬的女兒、彰化縣青工總會總會長謝衣鳳表示,此次回來,除了到英林謝氏祖厝謁祖外,還希望能夠將破舊不堪的祖厝進行重建,「祖厝是兩岸澄江派謝氏家族的『搖籃血跡』,希望祖厝能早日重建好,讓兩岸的交流更為親密,更加頻繁。」謝衣鳳說。
謁祖現場感謝晉江堂親
昨日下午3時許,英林伍堡謝氏祖厝前突然一陣爆竹聲,鄭汝芬和謝衣鳳一行微笑著從車上走下,在謝氏堂親們的簇擁下,來到了已經十分破舊的祖厝前。站在祖厝前,鄭汝芬和謝衣鳳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帶上花環,披上紅絲帶,點燃三支香,鄭汝芬和謝衣鳳雙雙跪下,在堂親們的引導下完成了謁祖的儀式。
「謝謝所有的宗親、朋友,一直沒有機會來晉江,這次總算回來了。」儀式完成後,心情異常激動的鄭汝芬趕緊拿來擴音器發表感言,她說,很感謝晉江的堂親們這麼重視,特別是堂親謝清源這麼鍥而不捨的努力,多次往返晉江、臺灣為兩岸謝氏家族的聯繫做貢獻,希望家鄉的堂親們有機會也去臺灣看看。
被堂親謝清源打動
站在祖厝感覺很親切
隨後,一行人又來到謝清源家中,共同翻看了謝氏族譜。
談起這次來到晉江謁祖,鄭汝芬表示,自己是被謝清源的熱情打動的。原來,早在三年前,鄭汝芬第一次見到謝清源時,謝清源就跟她談起了謝氏祖厝重建的事情,希望她能回鄉謁祖。然而,由於不熟悉,鄭汝芬僅把眼前的這名年輕人當成是自己日常處理民意案件的其中之一。
這兩年,謝清源又幾次前往臺灣,每次去都不斷和她說起這件事。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也讓鄭汝芬感到謝清源的與眾不同和親切感。「他的這種精神跟我們家族很像,堅持不懈。」鄭汝芬笑著說,在被謝清源打動後,其丈夫便讓她過來看看,看看家鄉的堂親們。
來到晉江後,鄭汝芬感觸很大,她說,這裡的堂親們都很熱情,大家對認祖歸宗的情感讓她又一次感動,回到臺灣後,她將會收集資料,找到謝氏寶樹堂的根脈,把他們都帶到晉江,同時,有機會她也會再帶著家人回來認祖歸宗。「以後出去遇到姓謝的,我會先問他們是不是寶樹堂的,如果是,我會告訴他,我們的祖家在晉江。」
「在爺爺過世前,他經常會跟我講祖先的過去,會告訴我是從哪裡來的,但那時候和謝清源講的不大一樣。」謝衣鳳笑著說,她和媽媽一樣,一開始都把謝清源所說的事情當成了一件普通的民意,沒來到晉江之前並沒有什麼感覺,然而這次來到晉江,並站在祖厝時,她才覺得這是自己的事情,有一種既陌生又親切的感覺。
謝衣鳳說,爺爺也一直很想知道祖先的事情,這次回來,也算是替他完成了一件心願。
謝清源:完成4代人尋親心願很開心
對於鄭汝芬和謝衣鳳的輪番讚揚,昨日一直從頭忙到尾的謝清源有些不好意思。但讓他開心的是,自己終於完成了4代人尋親的心願,重建祖厝的事情也終於有了眉目。
謝清源笑著說,父親年幼時,曾祖父就曾囑咐他,300多年前,謝氏家族有族人遷往臺灣,1874年臺灣堂親還載杉木到澄江祖鄉修繕祖厝併合修族譜,大概在甲午戰爭後,兩岸的親人就失去聯繫了。父親一直牢記在心,花了數十年挖掘整理家族資料,還在2003年的時候到臺灣彰化縣田中鎮尋找,但都沒有線索。看著父親漸漸年邁,2008年,當時29歲的他決定接過父親的擔子,繼續4代人未完成的心願。
通過網上發帖,鎖定臺灣堂親現居地;赴金門參加兩岸族譜展,輾轉獲得臺灣謝氏族譜;電話聯繫上臺灣澄江派謝氏,實現兩岸澄江派謝氏堂親首次通話;2010年10月底,見到首位臺灣澄江派謝氏堂親——臺灣彰化縣北鬥鎮謝子文博士,兩岸親人相認;2013年8月27日,晉江澄江派謝氏第二十世孫、臺灣著名文史專家謝瑞隆回到祖籍地晉江,在祖厝先祖神位前長跪不起……從1874年到2013年,長達139年的尋親夢終於圓了。
如今,鄭汝芬和謝衣鳳又回鄉協助重建祖厝事宜,這讓謝清源深深感到自己多年來的不懈努力都是那麼的有意義。(記者 蔡培仁 闕楊娜 通訊員 謝清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