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毓才
最近,國家發布了2019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一些媒體解讀也是千奇百怪,有一些數據被解讀出截然相反的結果。
這一方面緣於出發點和目的不同,另一方面因為吃瓜群眾比較多,並沒有多少人太關注那些密密麻麻的數據,更不會做前後左右對照,因此有些人就不顧數據真實情況,隨意解讀。
那麼2019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發布的這些數據,反映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老徐在此根據數據,結合現實情況,對比往年數據,做一分析。
01
醫療衛生資源總量逐步增加,衛生人力構成進一步優化掩蓋了基層越來越弱的事實。
《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07545個。與上年相比,醫院增加134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0751個。
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80.7萬張。醫院中,公立醫院床位佔72.5%,民營醫院床位佔27.5%。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018年6.03張增加到2019年6.30張。
《公報》指出,2019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292.8萬人,比上年增加62.8萬人,增長5.1%。2019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77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3.18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2.61人,每萬人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6.41人。
公報結論:醫療衛生資源總量逐步增加,衛生人力構成進一步優化。
對比2012年,在資源總量方面,總床位數是515989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233675,佔比是23.9%,而在強基層的方針指引下,到了2019年,總床位數暴漲到8806956,增長了70.7%,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1631132,佔比卻下降為18.5%,下降了5.4個百分點。
老徐解讀:
資源總量增加,但基層佔有率下降。
02
居民醫療衛生費用的個人負擔相對減輕?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65195.9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7428.5億元,佔26.7%;社會衛生支出29278.0億元,佔44.9%;個人衛生支出18489.5億元,佔28.4%。人均衛生總費用4656.7元,衛生總費用佔GDP百分比為6.6%。
根據初步推算結果顯示,2019年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佔比較上年下降0.25個百分點,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重較2018年增長0.15個百分點。
公報結論:衛生籌資總量增長、結構優化,居民醫療衛生費用的個人負擔相對減輕。
老徐解讀:
個人負擔是減輕還是沒有減輕,原則上不能以佔比下降為標準,應該按照實際上支出是增加還是減少為準或者個人支出增長幅度是否高於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幅度來評價。
據官方統計公報顯示,實際上2019年衛生支出情況是,個人現金支出佔比由28.61%下降為28.36%,下降了0.25個百分點,實際人均衛生費用支出由4237.0元增長到4656.7元,增長了419.7元,增長了9.9%,而同期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由此判斷,居民醫療衛生費用的個人負擔相對減輕並不是真實感受。
03
居民醫療服務利用增加,公立醫院床位使用率上升。背後是民營醫院和基層越來越被擠壓,生存越來越艱難。
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7.2億人次,比上年增加4.1億人次,增長4.9%。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6.2次,比2018年增加0.2次。與上年比較,醫院診療人次增加2.6億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增加1.2億人次。
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26596萬人,比上年增加1143萬人,增長4.5%,年住院率為19.0%。公立醫院入院人數17487萬人,佔醫院總數的82.6%;民營醫院3696萬人,佔醫院總數的17.4%。
《公報》特別指出,2019年,全國醫院病床使用率83.6%,其中:公立醫院91.2%。與上年比較,醫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6個百分點,但是公立醫院上升0.1個百分點。
公報結論:居民醫療服務利用增加,公立醫院床位使用率上升。
老徐解讀:
數據背後還說明———
①基層醫療服務繼續萎縮。2019年總診療人次中,醫院38.4億人次(佔44.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5.3億人次(佔52.0%),其他醫療衛生機構3.5億人次(佔4.0%)。與上年比較,醫院診療人次增加2.6億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增加1.2億人次。說明醫院診療人次增速明顯快於基層醫療機構;而在4.9%的診療人次增長率中,醫院的實際增長率是8.07%,基層醫療機構是2.7%。
而2012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68.9億人次,其中,醫院25.4億人次,佔36.9%,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1.1億人次,佔59.7%,其他醫療機構2.4億人次,佔3.5%。
需要重點關注的數據是,自2012年以來7年間,基層診療人次佔比由59.7%下降到52.0%,年均下降1.1%,醫院診療人次由36.9%一路飆升至44.0%,照此下去,用不了兩年,醫院診療人次就會發生反轉,首度超過基層。就這,還是在分級診療政策鼓舞下,著力強調「基層首診」的前提下出現的。
住院人次也一樣。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26596萬人,比上年增加1143萬人,增長4.5%,年住院率為19.0%。入院人數中,醫院21183萬人,佔79.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295萬人,佔16.1%,其他醫療機構1118萬人,佔4.2%。與上年比較,醫院入院增加1166萬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院減少81萬人,其他醫療機構入院增加57萬人。
縱向比較,基層更是不堪入目。2012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17812萬人,年住院率為13.2%。入院人數中,醫院12727萬人,佔71.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209萬人,佔23.6%,其他醫療機構876萬人,佔4.9%。與上年比較,醫院入院增加1972萬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院增加434萬人,其他醫療機構入院增加108萬人。
從佔比情況看,2012年入院人數醫院佔71.5%,今年已經上升到79.6%,而基層由佔比23.6%下降為16.1%。
②民營醫院生存空間更加受到擠壓,生存越來越艱難。
2012年公立醫院診療人次22.9億人次,佔90.2%,民營醫院2.5億人次,佔9.8%。這一年,公立醫院入院人數11331萬人,佔89.0%,民營醫院1396萬人,佔醫院總數的11.0%。當年醫院中,公立醫院13384個,佔57.8%,民營醫院9786個,佔42.2%。
2019年,民營醫院已經發展到22424個,佔65.3%,床位規模佔27.5%的情況下,診療人次仍然只有5.7億人次,佔醫院總數的14.8%住院人次實現3696萬人,佔17.4%,顯然仍然比較弱勢。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全國醫院病床使用率83.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但公立醫院床使用率卻高達91.2%,上升0.1個百分點。這就進一步說明民營醫院生存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生存越來越艱難。
04
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總數有所增加,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穩步提高,實際上是基層佔比減少,服務能力繼續下降。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服務量達20.3億人次,比上年增加1.1億人次,增長5.7%,高於全國總診療量增長水平(4.1%),佔全國門診總量的23.3%,所佔比重逐年提高,2019年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
《公報》顯示,2019年,每千農村人口鄉鎮衛生院床位達1.48張,2018年為1.43張;每千農村人口鄉鎮衛生院人員達1.56人,2018年為1.49人。2019年底,全國53.3萬個行政村共設61.6萬個村衛生室,人員達144.6萬人,與上年比較,村衛生室數減少0.6萬個,人員總數有所減少。
另外,全國已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0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人員數比上年增加2.7萬人,增長4.7%。
公報結論: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總數有所增加,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穩步提高。
老徐解讀:
不能將村衛生室醫療服務量數據剔除,單獨統計「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服務量」。
實際情況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療量由6.4億增加到6.9億,社區衛生服務站由1.6億增加到1.7億,鄉鎮衛生院由11.2億增加到11.7億,而村衛生室的診療量16.0億人次,比上年減少0.7億人次,並沒有統計在其中,如果計算在一塊兒,更加顯示強基層沒成果。
問題還不僅僅在這一年,實際上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萎縮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一是基層醫療機構總體減少。2012年年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33562個,鄉鎮衛生院37097個,村衛生室65.3個。到了2019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103個,增加1514個,鄉鎮衛生院36112個,減少985個,村衛生室61.6個,減少3.7萬個。
二是床位數基層增幅一直跟不上醫院。2019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80.7萬張,其中:醫院686.7萬張(佔78.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63.1萬張(佔18.5%),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8.5萬張(佔3.2%)。
與上年比較,床位增加40.3萬張,其中:醫院床位增加34.7萬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增加4.8萬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床位增加1.1萬張。由此可見,醫院的床位增速顯然明顯快於基層。
這種趨勢一直保持了多年,最終才導致基層一步一步弱下去了。2012年,當時儘管基層醫療機構只有132.4萬張,但佔比達23.1%。
問題是為什麼基層床位增速慢而且病床使用率還很低?原因就在於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差。為什麼差?因為強基層做的不好。
三是基層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才流失嚴重,佔比逐年下降。2019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1292.8萬人,比上年增加62.8萬人,增長5.1%。2019年末衛生人員機構分布:醫院778.2萬人,佔60.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16.1萬人,佔32.2%,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9.6萬人,佔6.9%。
而2012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911.9萬人。2012年末衛生人員機構分布:醫院493.7萬人,佔54.1%,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43.7萬人,佔37.7%,專業公共衛生機構67.0萬人,佔7.3%。很明顯,基層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才佔比雙下降。
四是基層醫療服務量下降。有關數據已經在前面敘述。
以上情況說明,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總數有所增加,但與醫院相比人員並沒有增加,佔比還在減少,所以,老徐認為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並沒有提高,更談不上穩步。
免責聲明
1.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平臺無關。
2.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編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