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厄瓜多地處東、西網半球,雖然為太平洋所隔,相距逼逼方餘公裡,但近年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逐漸增多,兩國人民的友誼也不斷加深。 去年夏天,我們訪同了這個南美洲西北部的美麗富燒的國家。它給我們留下的深刻印象,至今仍在我們腦海裡紫通著。 赤道山城一一基多。北多依山而築,是一座美麗的山城。它位於基多盆地的西緣,海拔在2,700米以上,往北可以望見皮飲查火山。盆地四周為雄偉的安第斯山脈的群峰所環繞。由於地近赤道線,原野上熱帶綠林椰鬱蔥蔥,而周圍群峰,有的因海拔高達4,000米以上,則終年白雪皚皚,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特別耀眼。綠林之上綴著座座雪峰,好一派壯麗景色!
人們也許要問:基多緊挨著赤道線,又在盆地之中,一定很熱吧?其實,這裡的氣候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熱,倒是有時冷得叫你難受。一年中各月平均氣溫大都在13C左右,年變化小,即所謂氣溫年較差小,可說是四時如春吧。即使在盛夏的6月份,平均氣溫也不過17--18C,涼爽宜人。「厄瓜多」在西班牙語裡是「赤道」的意思。有趣的是,在這個號稱赤道之國的都城基多,人們的住宅裡竟然需要安裝壁爐,每當天氣變冷便要生起取暖之火,通宵不熄,以驅除寒氣。原來,這裡由於海拔較高的緣故,氣溫在晝夜之間的變化很顯著,日間氣溫可升到25C,而夜間則降低到接近0C的程度。氣溫日較差之大,使我們很自然想到我國新疆大陸性氣候的寫照:「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
基多是厄瓜多共和國首都,也是全國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城 人口近78萬,僅次於海港城市瓜亞基爾, 位列全國第二。城區有相連著的新城和舊城兩部分。南部舊城有寬闊的廣場和許多公園,狹窄的鵝卵石鋪的小巷,加上臨街的陽臺,很容易看出,這是西班牙殖民統治時的建築格式。北部新城發展很快,設有紡織、化學製藥和食品等工廠。此外,基多還有博物館數處。基多有公路和全國各地聯繫,有鐵路通往瓜亞基爾和聖洛侖索兩港口。反殖光榮傳統在厄瓜多訪問期間,當地朋友經常自豪地向我們講述厄瓜多人民反帝、反殖鬥爭的英雄業跡。基多很早以前就是印第安人勞動生息的地方,是具有五百年歷史的印第安文化古城。15世紀中葉,著名的南美印第安人古國印加帝國曾在此設過軍事總部。當時,印第安人部落雲集這裡,因之也成為印加帝國的一個經濟、文化中心。
1527年西班牙殖民者侵人厄瓜多的瓜亞基爾灣,1534年侵佔基多,並在這裡建立殖民統治的首府,從而把厄瓜多變成西班牙的殖民地。哪裡有侵略哪裡就有反抗。在西班牙殖民者向基多推進過程中,不甘心做奴隸的基圖斯族印第安人拿起武器進行了英勇的鬥爭,叫侵略者付出了很大代價。基多城的來歷就具有頌揚基圖斯族印第安人抗擊外來侵略者、維護民族獨立之意。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期間,印第安人的反抗鬥爭此伏彼起。基多歷史博物館陳列的印第安人反抗外來侵略者所使用過的武器就是生動的明證。我們在參觀這座博物館時,館內工作人員十分自豪地說:「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會屈服於外國帝國主義的壓迫。敢於拿起武器、浴血奮戰的人民總是可以取得勝利的。」
事實正是這樣。19 世紀初葉,厄瓜多人民不斷起義,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1822年5月24日,厄瓜多愛國軍民在皮欽查火山附近圍開西班牙殖民軍,這就是南美洲民族解放運動史上著名的皮欽查戰役。正是這一 戰役的勝利,使厄瓜多得以擺脫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直到現在,在每年的這一天,厄瓜多人民都要舉行慶祝活動。我們在基多訪問期間,適逢皮飲查戰役勝利一百五十三周年紀念日,人們從四而八方湧向獨立廣場歡慶節日。我們中國朋友也應通前往參加,共享節日的歡樂。
那麼你們對厄瓜多赤道山城——基多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