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約朋友吃飯時,他說最近很倒黴,做什麼事都不順,所以不打算出門。說自己在同一天,忘記拿鑰匙,丟了手機,遲到並撞到領導,做到一半的工作電腦藍屏,所以打算回家冷靜一下,轉轉運。
我朋友這種情況,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多少少都遇到過類似的經歷,但是這到底是運氣呢還是人為的呢?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生活中我們都有可能遇到不順,但是有的人會一蹶不振,有的人卻能夠化解。能夠化解的人常常會被人說有福氣,有好運,而沒有解決掉的就被歸為運氣差。
佛教認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在一次祈福時曾遇到一位高僧,他的開示讓我頓悟:其實很多事情的轉機和發展取決於自己,福報和好運都是人多行為帶來的。
所以生活中那些順遂好運的人,其實也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種下了善因。高僧說:「真正有福報的人,並非家財萬貫,而是擁有這四個特徵。」
01懂得知足
高僧用星雲大師曾說說過的話告誡我: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萬事萬物,知足常樂。
生活中大多數的煩惱都來自不知足,從而便會心生不滿,如果能夠懂得知足,生活也會順利許多。
面對生活中種種誘惑的時候,總有些人能夠適可而止,但是大部分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總是貪婪的想得到更多,於是便會滋生煩惱。
本該屬於我們的那無可厚非,但是有些東西不屬於我們,若是非要強求,最終只會貪心不足蛇吞象,過度的欲望無法得到滿足時,便會使人心煩意亂,那麼麻煩自然會找上門來。
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那麼我們就能知足常樂,自然也會少許多煩惱和麻煩。
我有個發小,曾經自己經營一家小型的裝修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後來迷上了網上賭博,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和老婆吵了幾次以後,決定收手。結果不甘心自己賠錢,總覺得有希望贏,就偷偷在玩,最後徹底輸光了。
老婆孩子都走了,房子車子也都沒了,現在還欠了很多債,在外面四處逃匿。最後落得如此結果,就是因為他沉迷賭博,並且總是希望自己能夠贏回來,在欲望中不斷沉淪。
生活中類似的事情也有很多,比如不加節制地貪圖他人的小便宜,比如深陷情慾,比如急於求成等等。
若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不懂得知足常樂,總是沉迷於自己的貪慾,想要得到更多,甚至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那麼必然會陷入欲望的圈套,最終讓自己掉進大麻煩。
所以要懂得知足,要學會控制欲望,不該屬於自己的不要強求,避免帶來麻煩。
02願意付出
佛教六度中排在第一的便是布施,一個人如果能夠行善布施,那麼必然能積下福報,換來他人真誠和信賴,贏得尊重和愛戴;一個人若是自私自利,不顧他人,那麼自己一定也不會有多幸福美滿。
高僧說:「萬般不離因果,付出便是布施善的種子,那麼日後定能收穫善的果實。」不要以為付出就是吃虧,不要以為自己的付出會竹籃打水一場空,付出的 會以另一種方式加倍回饋。
往昔在印度,有個叫善施的富翁,人們也給他起了另一個名字「給孤獨長者」。因為他生性慈悲、樂善好施,一生中七次散盡家財,統統布施給孤獨的人,故被冠以「給孤獨」的美名。
他為了給釋迦牟尼佛建精舍,甚至用金磚鋪地購買園林。他雖然很慷慨散盡家財布施,但是錢卻花不完,甚至越來越多,變成了首富。
雖然這位富翁將自己的錢財都捐出去,但是他的善心和善意也收穫了眾人的尊重和信任,久而久而之也給自己帶來了更多機會,所以他從不缺錢。
正是因為他樂於布施,願意付出,所以才能夠在無形中積累到更多的人脈,在付出錢財的同時得到他人的真心感恩和信任,也為自己日後的發展拓寬了道路。
在生活中不要怕付出,不管是錢財還是勞力,自己的付出定會渡他人過難關,反過來,自己有困境時也定會有人相助這其實也是自己給自己種下的善果。學會與人為善,敢於付出,收穫屬於自己。
03能控制脾氣
高僧說: 「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壞脾氣會毀掉我們的功德,會傷了人的心,所以要學會控制脾氣。
佛門裡有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就是怨氣,怒氣,若是無法控制內心,無法控制脾氣,那麼人總會在不理智的心情下做錯事,最終給自己釀下禍患。
那些能夠控制脾氣的人,總是比亂發脾氣的人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獲得人脈。壞脾氣不僅傷人,也會傷己,心情糟糕的狀態下,人更容易生病。
佛陀住世時,於樹下靜坐思惟諦理。一天猛然看到一條大蛇正逶迤而來,頓時一驚。
只見大蛇說:「修行人不要驚慌恐怖,我不會加害於您,我是特地來請您為我說法,讓我得以脫離這醜陋可怕的身軀。」